猶太、波斯和阿拉伯

在亞洲的西部,有兩條大河,東邊的一條叫底格里斯河,西邊的那條叫幼發拉底河,它們都發源於今土耳其境內的亞美尼亞高原,在下游交匯成阿拉伯河,流入波斯灣。希臘人稱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地區為“美索不達米亞”,意思是“兩河之間的地方”。兩河地區土地肥沃,日光充足,水源豐沛,非常適宜人類生產和生活,很早就孕育了人類的文明——兩河文明。這裡就是近代稱之為“中東”的地方。

猶太、波斯和阿拉伯

事實上,“中東”是西方人給出的定義,意指歐洲以東,並介於遠東和近東之間的地區。具體是指從地中海東部到波斯灣的大片地區。在地理上,中東的範圍幾乎涵蓋整個西亞地區,幷包含非洲東北部和土耳其的歐洲部分的地區,聯繫亞、歐、非三大洲,溝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來是東西方交通樞紐,位於“兩洋三洲五海”之地,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今天,常常在報紙、新聞出現的“中東”,已成為當今世界政治、經濟和軍事最敏感的地區之一。一般泛指西亞,北非地區,約有24個國家,1500餘萬平方公里,3.6億人口。而這些國家中,除以色列和塞浦路斯外,都是伊斯蘭國家。而伊斯蘭國家中,土耳其、伊朗又不屬阿拉伯國家。

據《聖經·舊約》記載,早前的“中東”叫迦南,居住在此地的人也就順理成章的叫做迦南人。迦南人本來在這個地方生活得好好的,卻不知在某天一覺醒來,發現闖進了一群不速之客。他們管來人叫“希伯來人”,意思是“從河那邊來的人”(“河”是指幼發拉底河)。

猶太、波斯和阿拉伯

很顯然,這些希伯來人不是來走親戚串門的,而是來搶佔地盤的。迦南人當然不會風格高到拱手相讓的地步。如此一來,大家都不得安生。也不知爭鬥了多少年,希伯來人在無奈之下,聽說埃及那邊還有一塊更好的地方,於是就舉族遷了過去。

大約在公元前1300年的時候,在埃及生活了幾百年希伯來人交上了厄運。新上任的埃及法老拉美西是個極端的種族主義者,把希伯來人變成奴隸,成為為他建造宮殿和金字塔的免費勞動力。由於拉美西對底層不同的民族壓榨得太狠,在他死後不久,來自四面八方的民族再加上那些海盜,聯合起來進攻埃及,使得該地戰亂不止。

這時希伯來人中出了一個大救星——摩西,他帶領希伯來人逃離了埃及。在逃難途中,摩西對不知何去何從的希伯來人說,他夢中得到上帝耶和華的召喚,上帝賜予他們這些受苦受難的人一個新的稱呼,叫以色列人。並指示他們要回到迦南那塊“遍地流著牛奶和蜂蜜”的地方去,上帝已經把那塊的土地賜給以色列人了。

猶太、波斯和阿拉伯

當衣衫襤褸的以色列人再次回到迦南時,他們要做的就是按照上帝的“旨意”把迦南人趕盡殺絕,取而代之成為這片土地的主人,完成上帝他老人家賦予的偉大使命。

以色列人首先攻陷的城池是迦南人古老的月神城——耶利哥城,從此定居下來。大約在公元前1000年,一個叫大衛的牛人登上了王位,他率領以色列人征服了一個叫耶布斯的地方(意為打穀場),在此擴建了城市,並定都於此,將其命名為耶路撒冷,把國家稱為猶大王國。

大衛死後,兒子所羅門繼承了父親的廣闊土地版圖:東北到幼發拉底河,東南至亞喀巴灣,西南延至非利士、埃及邊界。把猶太人的歷史推上最繁榮鼎盛的時代,建造王宮與聖殿,而他所建造的聖殿被後世稱之為“第一聖殿”, 成為猶太教的膜拜中心。

由於精力太過充沛,所羅門把以色列原有的12支派族重新劃分為12個行政區,每一個區由他任命一名總督實行管理。

所羅門任意妄為的做法很快讓他的後來者嚐到了惡果。他死後,猶大王國很快被分裂成了兩個國家,北邊的叫以色列國,南邊仍然叫猶大國。那12個行政區,有10個在以色列國,兩個在猶大國。兩個分家的兄弟國家除了跟外族打仗以外,互相之間也時不時的乾乾架。

猶太、波斯和阿拉伯

公元前722年,強大的亞述人把以色列國給滅了,以色列人被擄掠到亞述帝國各地,並被強制與當地人混居、通婚,逐漸被同化,從此,10個行政區的以色列人就此消失了。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倫王國又滅亡了猶大國。和亞述帝國一樣,巴比倫人也把猶大人作為俘虜全部虜掠到巴比倫,只留下少數窮苦人種地和管理葡萄園。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巴比倫之囚”。巴比倫人將這些虜來的猶大人蔑稱為“猶太人”。 時至今日,猶太人就成了對希伯來人、以色列人的一種通稱,指的是信仰猶太教的這個老民族了。


在猶太人受苦受難之時,一個將要幫助他們打破囚籠的民族正在崛起。這個民族就是波斯族。

猶太、波斯和阿拉伯

波斯人有記載的歷史和文化大約始於公元前2700年,到公元前2000年時,古波斯人遊牧部落自中亞進入今伊朗地區,打敗了當地土著居民而定居下。公元前8世紀,波斯人佔領了今法爾斯地區後,獲得了本族的名稱。

公元前7世紀,在今伊朗西部居住著兩個伊朗語部落群體,波斯在南,米底(又譯米堤亞)在北。公元前612年,米底和巴比倫一起摧毀了亞述帝國,米底從此號稱帝國,成為西亞的霸主,波斯人成為他們的臣屬。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波斯人的首領,統一了波斯的十個部落。並於公元前553年起義反抗米底,最終在公元前550年推翻米底王國對波斯地區的統治,使波斯成為一個強盛的君主制帝國。

在此後的幾年裡,居魯士又征服了埃蘭、帕提亞、亞美尼亞等小國。當時的西亞除了米底之外,還有兩河流域的新巴比倫和小亞細亞的呂底亞兩個文明程度較高的大國。

猶太、波斯和阿拉伯

因此,居魯士接下來的目標是進攻新巴比倫王國。波斯軍隊經過一系列的征戰,並利用新巴比倫王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很快就了擊潰了對手。

公元前538年10月29日,居魯士以勝利者的姿態進入了巴比倫城。隨後他將波斯帝國的首都遷到巴比倫城這座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成為“宇宙四方之王”。

居魯士佔領巴比倫城後就宣佈釋放了“巴比倫之囚”,允許猶太人返回巴勒斯坦,並下令將巴比倫人掠奪來的5000多件物品歸還給他們。於是,猶太人紛紛返回故園,並在波斯人的幫助下重建了耶路撒冷的神廟,形成了一個以耶路撒冷為中心的“祭司王國”,雖然不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但猶太人在波斯帝國存在的200年中,終於過上了自由安定的日子。

“阿拉伯”一詞最早出現於公元前 9世紀。阿拉伯人的民族來源可以上溯到遠古的閃米特人部落,和猶太人一樣同屬閃米特人。

猶太、波斯和阿拉伯

根據閃米特諸教經書《聖經》記載,亞伯拉罕(阿拉伯語發音為易卜拉欣)有兩個兒子:以實瑪利和以撒。《古蘭經》認為以實瑪利就是阿拉伯人的祖先。

以撒又有兩個兒子── 雅各(後改名以色列;阿拉伯語發音為葉爾孤白)和以掃。據《聖經·舊約》記載,雅各是猶太人的先祖,猶太教認為舊約是上帝和“以色列之子孫”的聖約。因此,追溯起來亞伯拉罕(易卜拉欣)就是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共同祖先。

在伊斯蘭教和阿拉伯語廣為傳播以前,阿拉伯人主要是指生活在阿拉伯半島上的以遊牧為生的居民。公元6世紀時,拜占庭羅馬帝國與波斯帝國連年發動戰爭,使得原先的波斯灣-紅海-尼羅河的商路無法通行,商人們改走更為安全的,通過阿拉伯半島的陸路。地處商路中段,東到波斯灣,西至紅海,北往敘利亞,南通也門的交通樞紐,商業城市麥加因此而變得繁榮起來。

猶太、波斯和阿拉伯

阿拉伯人的先知穆罕默德適時而生。據說他在山洞裡與造物主安拉談過人生,安拉賦予他一項偉大而光榮的任務:代表他老人家充當人間使者,復興伊斯蘭教。

由此,穆罕默德就以真主安拉使者的身份,全身心地投入到創立伊斯蘭及其傳教的活動中去。先知穆罕默德的不懈努力,使伊斯蘭教蓬勃發展,成了一個信徒數量龐大的宗教。之後又統一了阿拉伯半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伊斯蘭國家。

從公元7世紀起,阿拉伯人就開始了早期的對外戰爭,目標當然是羅馬和波斯兩大帝國。公元634年,奧馬爾一世當選阿拉伯帝國第二任哈里發,擔任了穆斯林軍隊的總司令。他指揮穆斯林軍隊進入敘利亞地區,接連擊敗拜佔廷軍隊。

猶太、波斯和阿拉伯

636年即攻陷了大馬士革,兩年後進軍耶路撒冷地區;繼而分兵東西兩路,展開全面進攻。東線接連攻破波斯軍隊防線,佔領了伊拉克和伊朗大部地區;西線繼續連敗拜佔廷,順勢佔領了巴勒斯坦和埃及。這個時候的巴勒斯坦早已沒有了猶太人的影子,他們早已被羅馬人驅逐出境,正世界各地過著居無定所,顛沛遊離的生活。

到8世紀時,通過不斷的對外征戰和擴張,阿拉伯人已經建成了一個橫跨歐亞非三大洲的大帝國,領土達到1339萬平方公里,東起印度河和中國邊境,西至大西洋沿岸,北達裡海,南接阿拉伯海。

這個時候,除了東方的大唐帝國,地球上已經找不出能與阿拉伯人抗衡的勢力了。因此,兩個東西方帝國還找機會練了一回,中國史書把這次手稱為“怛羅斯之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