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2 埃及、西亞文明的終結者——波斯

【波斯的興起】波斯位於伊朗高原西南部,靠近波斯灣。在波斯帝國興起之前,鄰近地區先後建立了埃蘭人和米底人國家。埃蘭人的國家大約形成於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曾一度十分強盛,因常遭強鄰侵擾,其歷史斷斷續續,公元前7世紀中葉,終被亞述所滅。米底興起於埃蘭以北,裡海以南。米底人與波斯人同屬印歐語系,公元前7世紀中期,由部落聯盟過渡到國家。在此之前曾臣服於亞述,興起後征服波斯人的各個部落,並與新巴比倫結盟,滅掉了亞述,繼而進攻小亞細亞,成為強國。當時的波斯,處於米底人的統治之下。大約在公元前6世紀,波斯人乘米底與巴比倫作戰和內部發生叛亂之際,在阿黑門尼德氏族的顯貴居魯士(約公元前600——公元前530年)的領導下,反抗米底的奴役,經3年戰爭,於公元前550年滅了米底,建立起波斯王國。

埃及、西亞文明的終結者——波斯

打敗米底之後,波斯繼續向小亞細業擴張,與小亞細亞強國呂底亞發生衝突,公元前546年,波斯滅呂底亞,繼而攻佔小亞細亞沿岸的希臘各城邦並使之臣服,為以後的希波戰爭留下了導火索。公元前538年,居魯土進軍兩河流域,兵鋒直指巴比倫城,新巴比倫不戰而降。至此閃米特人退出了兩河流域這個歷史大舞臺,由屬於印歐人的波斯來扮演主角。滅掉新巴比倫之後,居魯士又出於戰略考慮,將被囚於巴比倫的猶太人放回耶路撒冷,使其重建國家。 公元前530年,居魯士率軍遠征中亞,很快佔領了巴克特里亞、粟特和花刺子模,但在征服北方草原遊牧部落時,遭到馬薩吉特人的圍攻,居魯士陣亡。居魯士死後,其子岡比西斯(公元前530——公元前522年在位)繼位,於公元前525年征服了埃及。岡比西斯還打算征服迦太基和努比亞,但未獲成功。此時的波斯版圖已包括小亞細亞、兩河流域、巴勒斯坦、埃及、伊朗高原及中亞的廣大地區,形成1個橫跨亞洲叫非洲的大帝國。

埃及、西亞文明的終結者——波斯

【大流士的新政】公元前522年,當岡比西斯在埃及時,僧侶高墨達發動政變,奪取了波斯政權。岡比西斯聞訊回國,暴卒於途中,巴比倫、埃蘭、亞述和埃及等地區乘機獨立。阿黑門尼德氏族的大流士(公元前522——公元前485年在位)聯合其他波斯貴族,殺死高墨達及其追隨者,奪得政權。大流士和他的部將用了2年多時間,經18次戰役,才把各地此起彼伏的暴動鎮壓下去,穩定了局面。大流士把鎮壓的經過用波斯、埃蘭、巴比倫 3種文字刻在貝希斯敦大崖石上,這就是著名的“貝希斯敦鉻文”。 大流士為加強其專制統治,從公元前518年起,實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內容有:將全國劃分為若干省,分別委派總督和軍事長官管理行政和軍事;制定統一的貢賦制度,規定貢賦的數額;將全國劃分為5個軍區,統轄各省軍事,組建由波斯人組成的近衛軍;制定統一的貨幣制度;修築驛道,通達帝國各地;為適應帝國統治需要,將瑣羅亞所德教(襖教或拜火教)奉為國教。 大流士的改革,加強了帝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的統治基礎,擴大了帝國境內的經濟聯繫和貿易關係,促進了帝國境向各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但對被征服地區的民眾來說,它意味著更殘酷的統治。

【波斯帝國的社會生活】憑藉征服眾多地區而形成的波斯帝國,其經濟特點是發展的極端不平衡性和複雜性。帝國西部的兩河流域和埃及,其經濟發展已有3000年曆史,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腓尼基等地的經濟也已達到十分繁榮的程度;而伊朗高原的東部和中亞許多地區卻仍然處在遊牧部落階段,米底和波斯才剛剛步人文明社會。波斯人雖對西部地區課以重稅,但對該地區的社會經濟制度,並未過多幹預,而是維持了原狀。新巴比倫時期奴隸獨立經營的方式在波斯帝國時期依然存在。波斯故地的社會經濟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由於驛道網絡的發達,交通便利,波斯帝國的商業也很繁榮。

埃及、西亞文明的終結者——波斯

【波斯帝國的衰落】波斯帝國是靠武力征服建立起來的。境內各地區之間缺乏統一的經濟基礎。波斯統治者對被征服地區的壓迫與剝削導致反抗情緒十分強烈。 公元前5世紀以來,波斯發動了侵略希臘的戰爭,結果慘遭失敗,這使帝國的統治發生動搖。各地乘機起義,埃及人甚至椎翻了波斯人的統治建立了自己的新王朝,帝國內部則因爭奪王位,時常發生宮廷政變。公元前4世紀初,小亞細亞的波斯貴族小居魯士率希臘僱傭兵反抗中央,預示著波斯帝國已接近崩潰。公元前334年,馬其頓亞歷山大率軍東侵波斯,波斯軍節節敗退,公元初330年波斯王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36——公元前330 年在位)在戰敗逃亡中被殺,波斯帝國滅亡。

埃及、西亞文明的終結者——波斯

【波斯文化】波斯是一個落後的民族,但卻征服了許多文明發達地區,因此波斯文化的模仿、折衷性根強。他們的文字起初是巴比倫的楔形文字,後來在阿拉米人的字母基礎上創造了包括39個字母的字母表;使用略加更動的埃及太陽曆:建築方面,模仿流行於巴比倫尼亞的月臺和階梯式建築,仿製帶翼的公牛、色彩鮮豔的玻璃磚。由於波斯人的宗教意識並不強烈,其大型建築多是宮殿而不是神廟,帶有明顯的世俗性質。 波斯人信奉的宗教為瑣羅亞斯德教。該教的創始人瑣羅亞斯德生於何時、何地尚無定論。該教認為:世界上有善、惡二神,善神即阿胡拉·馬茲達,也是光明正義之神;惡神即阿胡拉·曼尼,也是黑暗之神、邪惡之神,它們始終處於鬥爭之中。該教要人們站在善神一邊,去同惡神鬥爭。該教崇拜光明,崇拜火。故也稱拜火教,該教還包括救世主到來、死者復活、最後審判、把被拯救者引渡到永恆天國和把壞人判入地獄等內容。瑣羅亞斯德教是1種倫理的宗教。它的教義是以下述這些觀念為基礎的:人有自由的意志;他門可以犯罪或不犯罪;他們在後世將按其一生的行為受到獎賞或懲罰。阿胡拉·馬茲達要求人們應該忠誠,應該互愛互助,應該親近窮人。瑣羅亞斯德教的影響是深遠的,它的二元論對公元3世紀波斯摩尼教的產生影響最大。

埃及、西亞文明的終結者——波斯

【波斯帝國的歷史地位】波斯帝國是西亞北非古代文明從小國寡民到地域王國、再到帝國這一發展過程的最高階段,它龐大的版圖包括了兩河、埃及和印度河這三大文明中心,並接近第四個文明中心希臘的邊緣。它通過一系列比較成熟的制度,如行省制度、賦稅制度、鑄幣制度、驛道制度以及宗教政策等,把這些古代文明地區和其他相對落後地區聯繫在一起,促進了各地經濟文化的交流。在此之前,埃及文明與兩河文明是比較隔絕的,新王國時期的埃及和亞述帝國的版圖雖也都曾跨越西亞、北非,但都未能像波斯那樣,把兩大文明地區通過制度和政策維繫在一起,長達200年之久,可是,波斯人畢竟是1個經濟文化相對落後的遊牧民族,當它君臨北非、兩河文明區時,儘管做出了努力,但也沒能協調好被征服地區間的關係;而西亞、北非兩大文明區千百年來積澱的種種矛盾,同波斯帝國內部的眾多新矛盾(如民族矛盾、經濟發展不平衡)交織在一起時,更是波斯統治者無法解決的難題。當腐敗在波斯統治集團內部像瘟疫一樣傳播開來時,波斯統治者喪失了創業之初的活力,它的垮臺和滅亡已經不可避免。波斯滅亡之後,代之而起的亞歷山大帝國、羅馬帝國都從波斯帝國的經驗和教訓中吸取了許多有用的東西。所以,波斯帝國既為西亞北非的文明作了總結,又為後來的希臘羅馬文明提供了借鑑,起了承先啟後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