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裡有B肝病人,小朋友打了B肝疫苗還容易傳染嗎?

春天小燕1


前已經發現有5種肝炎病毒,分別可以引起甲、乙、丙、丁、戊5種類型的肝炎,而且各型之間無交叉免疫性。從理論上講,一個人得了甲型病毒性肝炎,還可以得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丙毒性肝炎等,或者說一個人可以同時得這5種病毒性肝炎。甲型病毒性肝炎與戊型病毒性肝炎是經口傳播的,是吃進去病毒而發病的。因為小兒的衛生習慣差,所以小兒最容易發生甲型病毒性肝炎。而乙型、丙型、丁型這3種病毒性肝炎主要是通過注射、輸血、密切生活接觸及性接觸傳播的。乙型病毒性肝炎可以通過胎盤發生母嬰傳播,即母親有乙型病毒性肝炎,在分娩過程中,會把這種肝炎病毒傳給自己的新生嬰兒。

就像無論什麼棍子揍一下屁股,都會腫脹起疙瘩一樣,不管哪型肝炎病毒都能引起肝細胞的腫脹、壞死、炎症。所以各型肝炎的症狀表現基本相同,只是輕重程度、預後的好壞不同。這裡介紹一下各型病毒性肝炎共同的主要症狀。患病後孩子疲乏無力、懶得動,連平時最愛看的動畫片也懶得看了,沒有一點精神;食慾不振不想吃飯,噁心嘔吐,厭油膩食物,看見甚至聽見油膩食物都會引起嘔吐,進食以後腹脹加重;有的病人尿黃,尿的顏色如茶葉水樣,甚至如橘紅色;大便顏色灰白,有時溏稀,次數多,有時便秘,與尿黃的同時出現白眼珠發黃;肝區痛,在右上腹部有持續性脹痛或針刺樣疼痛,疼痛於活動、久坐後加重,休息後緩解,醫生檢查發現肝臟腫大、有壓痛;肝功能檢查發現轉氨酶及總膽紅素升高,膽紅素升高說明有黃疸存在;正常情況下轉氨酶存在於肝細胞內,血液中的轉氨酶升高表示肝細胞受到了破壞。另外,通過化驗各型肝炎病毒在血液中的標誌物(抗原或抗體),就能確定到底是患了哪一型肝炎。

甲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甲肝,是由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經口傳播的消化道傳染病。因為小兒的衛生習慣較差,所以最容易患甲肝。甲肝發病較急,初起時發熱,熱得不太高,一般在38.5℃左右,容易誤診為感冒,但是幾乎沒有感冒症狀,與感冒不同的是雖然熱得不高但是全身乏力特別明顯,懶得動,連平時愛看的動畫片也無力看了接著出現消化道症狀,如食慾不振、不想吃東西,噁心、嘔吐,特別是厭煩吃油膩類食物(厭油),是本病的特徵性表現。症狀嚴重時看見或聽見油類食物就噁心。發熱一般持續3~4天,熱退後出現黃尿,如茶葉水樣,這時也會出現鞏膜黃染(即白眼珠發黃),所以又稱為急性黃疸型肝炎。甲肝最容易出現黃疸,所以黃疸型肝炎基本上等於甲肝,尤其是小兒。此病肝區疼痛及肝臟腫大也很常見。血液化驗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升高,甲肝抗體(抗一HAV-1gM)陽性,就能確診為甲肝。

到目前為止,對各型病毒性肝炎沒有特效的治療藥物。實際上,大多數肝炎都有不治自愈的傾向,尤其是甲肝。所以,不要無目的地亂用藥,亂投醫,要按照醫生的意見,根據病情,合理地應用保肝類藥物。但這些藥物只能減輕症狀,使病情好轉,沒根治作用。小兒得了肝炎,肝臟的功能下降,若應用過多的沒有特效的保肝藥物,非但對肝臟無益,反而會加重肝臟的負擔,甚至會損害肝臟既然沒有特效的藥物,所以護理就顯得十分重要。精心的護理對患兒早日恢復健康、防止病情遷延和惡化都起著重要作用。確診肝炎以後,要立即對患兒進行隔離,停止入托或上學。不同類型肝炎的隔離期各不相同,應向醫生請教。在此期間避免患兒接觸健康的兒童;患兒吃的、用的以及嘔吐物及糞便都要進行消毒,病兒的碗、筷、勺,杯等用具可用開水煮沸30分鐘以上;患兒的衣、被、書、紙等物品應在室外暴曬4~6小時;患兒的嘔吐物及糞便可用消毒液消毒以後再倒掉。小兒得了肝炎,倦怠、乏力、嗜睡症狀很明顯,因此應讓患兒臥床休息。在某種意義上說,休息勝過吃藥,休息也是一劑良藥。特別是肝臟病,如果沒有很好地休息,吃藥也不會很有效。休息可以增加肝臟血流量,可以減輕肝臟的負擔,有利於肝臟病變的恢復。如果小兒患的是黃疽型肝炎,要休息到黃疸消退;如果是急性無黃疸型肝炎,要臥床休息到自覺症狀好轉以後,才可逐漸下床活動;當症狀完全消失,肝臟無壓痛無叩痛,肝功能基本正常時,方可進行短時間的輕微活動,要以無疲勞感覺為度。這樣觀察1個月,病情繼續好轉,體力恢復,食慾增加,可考慮復學或入托。但是在半年之內,家長及老師都應注意避免讓孩子做劇烈的運動,以免肝炎復發。對於慢性活動性肝炎,以休息為主;對於慢性非活動性肝炎,以適當活動為主,但不要過度。總之,無論哪型肝炎,無論在病程的哪個階段,在沒有治癒以前,都要保持足夠的睡眠和充分的休息。合理地安排飲食也是護理肝炎患兒的重要內容。總的飲食營養原則是:宜給予高蛋白質、高維生素、適量的脂肪和糖,食物要新鮮、易於消化,以少食多餐為佳,禁忌飲酒。在肝炎的急性期消化道症狀明顯時,如食慾下降、噁心、嘔吐、厭油、腹脹等,這時應根據患兒的口味調配飯菜,以提高食慾。宜給予含糖含維生素豐富的非油膩食物如麵包、八寶粥、米粉、紅棗稀飯、雞蛋掛麵,多吃青菜和水果,要多飲水或果汁。食慾恢復後注意增加蛋白質類食物,如牛奶、瘦肉、魚、雞蛋及豆製品。個別孩子急性期過後,食慾亢進,這時也應該控制孩子的食量,並不是吃得越多越好。注意肝炎病情的變化,因為有些肝炎會演變成重症肝炎而危及生命。所以家長應注意孩子的性格、消化道症狀、尿便情況,如果患兒過分急躁、哭喊或嗜睡、恍惚,或噁心、嘔吐、腹脹、厭食症狀加重,或尿顏色加深,大便呈灰白色,提示病情加重,應立即送醫院治療。

甲肝主要是經口感染的消化道傳染病,因此切斷經口傳播的途徑,把好病從口入關,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是重要的預防措施,在甲肝的流行期可以口服中藥或板藍根沖劑進行預防,但是預防效果不十分肯定;對於接觸過甲肝病人的小兒,在10天之內,注射丙種球蛋白有良好的預防作用,越早越好。注射甲肝疫苗,使人體產生抵抗甲型肝炎病毒的抗體,是最有效最可行的預防措施。

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是指身體內有乙型肝炎病毒,但患者沒什症狀,肝功能也正常,只在抽血化驗時查到乙型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 HBsAg),它是病毒本身的一種成分。醫生把這種身體內有病毒,但無症狀,肝功能正常的人稱為乙型肝炎病毒攜帶者。身體內攜帶乙型肝炎病毒當然不好,不過若肝炎病毒與人和平共處,對人體、對肝臟沒有破壞作用,沒有使人發病,大可不必驚慌失措。但是當人的抵抗力降低時,潛伏在體內的病毒就會聞風而動、興風作浪,就會破壞肝臟,導致肝炎。怎樣驅除體內的肝炎病毒,也就是說,怎樣使表面抗原轉陰呢?目前還沒有特效的藥物,因此不必為使表面抗原轉陰而耗資勞神,實際上大多數表面抗原陽性者不經治療也自然會轉陰。對付表面抗原的辦法是每隔3~6個月複查1次表面抗原及肝功能,以瞭解表面抗原是否自然消失或者是否在搞破壞,損害肝細胞。如果轉氨酶升高,說明病毒在活動,應該保肝治療。故家長應儘量讓患兒保持心情愉快,不要讓其過度勞累,不要服用有損肝臟的藥物,平時要注意平衡膳食,積極預防感冒另外,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是否需要轉陰治療應該聽醫生的。

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它的傳播途徑主要有3條:一是母嬰垂直傳播,也就是說患有乙肝的孕婦在懷孕、分娩的過程中,會把乙型肝炎病毒傳給胎兒或新生兒;二是注射輸血傳播;三是以性接觸為主的密切接觸傳播。這些傳播途徑可佔乙肝傳播的95%~97%。而一般的接觸,例如會談、做遊戲、握手,甚至共餐而被傳染的可能性都很小。一家人中,乙肝患者與非乙肝人員之間的日常生活接觸並不容易被傳染乙肝。因此,沒有必要談乙肝色變。杜絕乙肝傳播的主要手段及措施是:①接種乙肝疫苗,阻斷母嬰垂直傳播。我國從1992年起即實行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以內接種乙肝疫苗,可有效地阻斷母嬰傳播。凡是沒有感染乙肝的兒童及成人,都可以通過接種乙肝疫苗,使自己身體內產生有保護作用的乙肝表面抗體(抗一HBs),從而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攻擊的抵抗力和免疫力。②避免注射輸血或輸血液製品,注射用具需經過嚴格消毒,況且只能用1次。③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及衛生習慣,實行分餐制和各種生活用品分用制,把好病從口入關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丙肝)與丁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丁肝)的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基本與乙肝相同,只是現在還沒有丙肝及丁肝疫苗。

按照乙肝疫苗的免疫程序接種,多數接種者在完成3次接種後的1~3個月時,血液中出現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體(抗一HBs陽性),說明接種者已經具有抗乙肝病毒感染的能力,也說明疫苗起到了作用;而少數人無表面抗體產生,可隨即再注射2次乙肝疫苗,中間隔1個月,這樣強化注射,多數人可產生表面抗體(又稱保護性抗體)。如果仍無抗體產生,可能接種者的免疫功能有問題,應請醫生檢查和治療。另外,乙肝疫苗的貯存條件、有效期、疫苗的質量、接種的劑量及個體的差異都可能成為接種失敗的原因。

打預防針以後,孩子會出現一些正常或異常反應:

正常反應:小兒打預防針以後,多半在注射部位會出現紅腫、熱、痛或附近淋巴結腫大,有時因局部疼痛影響肢體活動,這都是正常的局部反應。個別疫苗在接種2~3周內局部可留有硬結。接種卡介菌後局部會出現膿皰、潰破、結痂的過程。一般要持續2~3個月。注意接種部位不要見水,不要熱敷。此外,部分孩子接種後還會出現頭痛、頭暈、低熱、乏力和全身不適等症狀。個別孩子還會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這些反應一般在1~2天內會自然消失,很少持續3天以上。

異常反應:不應該出現的異常反應有注射局部化膿、高熱、休克、皮膚過敏或全身出血點,嚴重者發生接種後腦炎。另外一種情況是小兒恰好正處在某種疾病的潛伏期(發作前期),接種疫苗後,使潛伏的疾病急性發作,這種情況稱為偶合症。

因此,凡在接種疫苗後出現的這些異常反應,都需要及時找醫生診治,然而鑑定是否是疫苗引起的異常反應,應與衛生防疫機構或接種部門的保健人員聯繫。


奶爸修煉記


我舉一個真實例子。

那時我剛剛參加工作,乙肝疫苗還沒有推廣。有一天值班的時候急匆匆來了一家人,說是檢查乙肝五項。


我問了一些情況,年輕夫婦搶著說,我聽出了事情的原委。年輕夫婦有兩個孩子,一個四歲多,一個一歲多。孩子奶奶剛剛查出是乙肝,並且肝硬化晚期了,醫生建議接觸著都要檢查一下,看看是否被傳染了。孩子的爸爸媽媽非常焦急,因為孩子一直都是奶奶看護,在農村不講究,奶奶經常嚼碎食物喂孩子,所以他們擔心孩子肯定已經被傳染了。

化驗結果出來了,兩個孩子都正常,孩子媽媽也正常,但孩子爸爸是乙肝病毒攜帶者。

當然不希望奶奶嚼碎食物喂孩子,這樣不衛生。但是,由這個例子可以看出乙肝病毒的傳染不像人們想象的那麼可怕。

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是血液傳播,母嬰傳播和性傳播。題目中所說“家裡有乙肝病人”,不知道這個人是不是孩子媽媽,也不知道孩子多大,是不是在哺乳期?如果家裡的乙肝病人就是孩子媽媽,再如果孩子正在哺乳期,如果孩子出生時只接種乙肝疫苗,那最好不要母乳餵養。如果孩子在出生後12小時內注射了乙肝免疫球蛋白,又在不同部位接種了乙肝疫苗,這樣孩子才可以母乳餵養。

如果家裡的乙肝病人不是孩子媽媽,孩子接種了乙肝疫苗,如果產生了抗體,那麼應該就非常安全了,不用擔心被傳染乙肝。

知道一些乙肝防治知識就會保護好自己,也免去一些不必要的擔心。

感謝你的關注!希望我的解答能夠幫助到你!


百姓體育


中國真的是乙肝大國,我身邊朋友也有乙肝患者。


我的一個好朋友是乙肝攜帶者,但是之前並不知道,直到有一次我做身體檢查,發現自身產生了乙肝抗體,因為我沒有打過乙肝疫苗,諮詢了一下醫生,醫生說因為我可能親密接觸過乙肝患者,相當於接種了疫苗,疫苗也是病毒來激發人體產生抗體。

所以我自身產生了乙肝抗體,大概是平時自己身體一直比較健康吧,所以在抵禦外來侵入時還是比較有效的。


有親戚家有乙肝的,孩子打過疫苗的都沒有乙肝,所以說,不是親密接觸的話,乙肝還是不太容易被傳染的。


兒童的乙肝疫苗接種通常需3 針, 按照0、1、6 個月程序, 即接種第1 針疫苗後, 間隔1 個月及6 個月注射第2 及第3 針疫苗,接種時間越早越好。


15歲以下兒童由於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感染乙肝病毒後易轉換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以是乙肝疫苗的主要接種對象。

孩子接種乙肝疫苗後受保護時間能有多久呢?


兒童接受乙肝疫苗產生乙肝病毒表面抗體者,其保護效果一般至少可持續12年。隨著時間延長,接種者的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水平會逐漸下降,有一部分甚至檢測不到乙肝病毒表面抗體。如果不是乙肝高危人群,不需再接種。但如果是高危人群,因他們感染乙肝風險較高,當他們血液中乙肝病毒表面抗體轉陰時,最好再加強1針乙肝疫苗。


如果家長不放心,可以帶孩子檢查一下乙肝五項,看看孩子有沒有產生乙肝抗體。


jason媽咪有辦法


您好,很高興有機會回答您的提問,並且希望我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首先,乙肝是乙肝病毒經血液、唾液、精液、注射及密切接觸而傳染的,如果您已經接種了乙肝疫苗,那麼自身體質就會產生抗體,並且家人從客觀方面考慮也需要做好個人衛生和血液管理,那麼是完全可以預防被感染的。

其次,很多人對於乙肝患者會有一種恐慌,其實完全不要恐懼一般生活接觸、同用餐(口腔潰瘍、牙齦出血除外)等是不易傳染的。同時,患有乙肝患者的家人也需要積極治療,才能夠早日康復,否則、長期不愈有可能進一步惡化乙肝患病日久、會沿著乙肝-肝硬化-肝癌的方向演變,最後導致無法挽回的結果就麻煩了。

最後,乙肝疾病目前沒有特效藥、所以千萬不要相信什麼速成的辦法,最好的還是需要循序漸進,慢慢的治療改善。當然,目前很多人相信中醫的方法,比如用傳統中藥八月柞、木蝴蝶、龜板、白芍、澤瀉、黃芩、柴胡、金精粉、白砂糖、蜂蜜等配合治療、一方面是中醫在價格方面比較容易被接受,第二種就是持續的治療過程可以起到非常好的效果;這些藥物配合使用可從根本上改變患者機體與病毒和平共處的免疫耐受狀態、激活患者免疫應答、重建肝臟主動免疫功能、促進免疫耐受被打破、恢復或增強機體免疫系統抗病毒的能力、主動對HBV病毒進行消除和剝離、使原來的乙肝病毒不能產生新的病毒、從而徹底清除體內的乙肝病毒、最終有可能達到根治乙肝的目的。


孕媽學堂


這個我最有發言權,多年的乙肝大三陽,老公沒有,寶寶生下來就打了免疫球蛋白,然後0——3——6個月時,分別打了乙肝疫苗,七個半月做手術時,查了乙肝兩對半,當時是全陰性,就是說沒有產生抗體,寶寶現在一歲半,免費的疫苗基本打完了,想著去查一下有沒有抗體,沒有的話還要花幾百大洋去打加強針,今天專門去查了,還好老天保佑啊,第二項是陽性,諮詢了醫生,說是產生了抗體,不過媽媽有乙肝的話,建議寶寶兩年查一次。


時光交錯的路口


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最好的辦法,但是乙肝疫苗接種後產生乙肝表面抗體才能證實存在保護性,也就是乙肝五項中那個第二項,只有這個表面抗體才算是保護性抗體。有了這個才能說明不會再感染乙肝了,現實中大部分人接種完三針疫苗後不會去檢查是否產生了抗體。

調查研究顯示,一般人群在接種乙肝疫苗後約有5%~10%的人不產生保護性抗體或抗體水平很低。這個比例其實還是不低了,像狂犬病疫苗在調查中,幾乎是100%會產生保護性抗體,而乙肝的保護性抗體產生率不到95%。

這些不產生抗體或者抗體水平低的人稱為無/ 弱應答者,無/ 弱應答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即使排除疫苗接種的一些不利因素和人身體的某些因素外,仍然會有無/ 弱應答現象。

對於接種疫苗後無應答的人群,我國現在指南建議再打一次全程的疫苗接種,但是調查研究發現。完成3 針乙肝疫苗接種的無應答的人,即使再接種了3 針重組疫苗 ,仍然不能避免無應答的發生。有國外學者報道,3 針乙肝疫苗無應答者再接種3 針重組疫苗僅有62. 5%產生保護性抗體. 對無/弱應答者和先前抗體陽性但陰轉者再複種3 針乙肝疫苗 無論抗體滴度還是抗體持續時間及血清抗體陽轉率比較,無/弱應答人群均明顯低於曾經陽轉後轉陰的人。但是畢竟還是有超過一半的人可以刺激出抗體,所以如果接種了疫苗沒有抗體,或者抗體滴度很低,還是建議再接種一次3針療程的乙肝疫苗。

研究認為,疫苗接種無應答除了接種過程中的一些偶人因素以外,主要還是和遺傳因素有關,如果親屬中有人接種疫苗無反應,那麼自己接種疫苗無反應的可能性就會增加。

接種疫苗後如果沒有產生抗體,那麼感染乙肝的機會是否會增加的,一些研究發現確實無應答人群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高於普通人群,但是樣本較小,只能參考,沒有定論。

不管怎麼樣,如果家長有乙肝病人,小朋友接種乙肝疫苗後,應該在接種第三針後一個月以後,去檢測一次乙肝五項,判斷是否有了乙肝表面抗體,如果沒有抗體,需要再重新接種3針療程,確保出現表面抗體,才算真正安全了,不會再感染 乙肝了。


感染科李侗曾


起碼得先搞清楚打進去的有沒有產生抗體,現在很多疫苗打了之後沒抗體,原因不止是廠家生產的質量問題,疫苗的冷鏈運輸也不健全,可能半路運輸的過程中保存不當失效,抗體去醫院可以查到,沒有抗體等於沒打


lmwwjz


小孩子如果已經免疫成功,抗體水平較高,是傳染不到乙肝的。一般的生活接觸,感染乙肝的風險也很低。如果實在不放心,去檢查乙肝三系,看第二項抗體指數高不高。如果高,則不必擔心了,如果不高說明接種失敗需要補種。


第一定律


乙肝,本來就沒有傳染性。我在醫院居住那時,1983年,有個醫生的丈夫患有乙肝,除了輸液時間,平時到處耍,擺龍門陣,買菜,做飯,一家人一起吃飯,碗筷也沒有分開。當時,醫院那麼多內科醫生都說,乙肝沒有傳染性。我們也一起喝茶,聊天,後來還一起唱卡拉OK等。與他常交往的人中,從83年到03年,都沒有其他人換乙肝病。

所以,乙肝患者別太緊張了,沒什麼了不起。現在怎麼認識乙肝,我不知道。醫生說怎麼治療,可以尊重醫生說的。但過度治療,其實並沒有什麼好處,反而可能引起其他病症。


F雙月


能不能傳染主要老是否產生乙肝抗體,接種完三針疫苗後到醫院檢查一下乙肝五項定量檢測記住一定要定量檢測!如果第二項抗體過低還要不種加強針!如果還不放心就再查一次乙肝五項!嬰兒產生抗體就不會感染乙肝了,乙肝疫苗就是乙肝病毒製作出來的,所以長期跟乙肝病人接觸,會激發免疫系統產生新的抗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