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妙计防盗墓贼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民不聊生,而且自然灾害不断,因此,当时的政府捉襟见肘,生存困难。因此,当时最牛的曹操,就带头开始盗墓,因为古代中国都有厚葬的传统,尤其是皇帝、以及达官贵人,死后有大量的金银珠宝陪葬,曹操挖出来后直接就可以使用,作为粮饷。因此,在当时,形成了第一次盗墓高潮,无论官府,民间,盗墓比比皆是。可能正是因为这一点,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死后的惨状,被盗墓,因此,有很多应对的办法出来。如曹操的72疑冢法,在墓葬周围设置72个障眼法,让盗墓贼找不到,据说至今无人能破。那么曹操的死对头诸葛亮死后的墓地到底埋在什么地方去了呢?

诸葛亮妙计防盗墓贼

作为诸葛亮,当时最聪明的人,不可能不知道当时的盗墓风潮,而且,诸葛亮也切切实实有担忧:首先是,自己死后,估计蜀汉也撑不了多长时间,很怕后世的司马懿或者曹魏政权重操旧业,盗自己的墓,把自己挖出来羞辱。而且,毕竟自己当了这么多年的丞相,权倾一时,而且自己这么有名气,难免后世的盗墓贼也盯上自己,那岂不是死也不安宁。因此,诸葛亮估计还没死的时候,就开始布局死后自己到底埋在哪里了。

诸葛亮妙计防盗墓贼

因此,在意识到自己要死的时候,诸葛亮给后主刘禅写信,说自己要死了,希望主公按照自己的方法料理后事。第一个安排,薄葬,能多薄就多薄,要求不要陪葬品,不立墓碑,不在坟头种树做标记等等;第二个安排,将自己的衣冠埋在定军山,并昭告天下,让世人都知道自己埋在定军山,作为疑冢;第三个安排,堪称绝妙,让四个壮士用新造的的比较结实的绳子抬上自己的棺材,说向成都南边走,也不要人跟着,什么时候绳子断了,就埋在那个地方。你想想,新绳子,那一时半会能断么?因此,这四位壮士,走了几天几夜,丝毫看不出来这绳子有断的可能,总不能走到天涯海角吧。因此,随便找个地方就把诸葛亮埋了。就回去复命了,刘禅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最后4位壮士都被当场斩杀,但是,却没来得及问埋葬地点,因此,直到现在,诸葛亮埋在哪这个简单的问题却没人能够知道。

诸葛亮妙计防盗墓贼

还有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就死后葬于定军山何处,说了这样的话:将尸体殓装入棺,士兵抬着棺材,从褒斜道随蜀军一起南撤,绳索哪里断,棺材就埋在哪儿。 依嘱,士兵抬着诸葛亮的棺材走了好长时间,出了褒斜栈道。稍事休息后,继续抬着棺材往前走。怪了,当走到定军山时,抬棺材的绳索一下子断了,棺材落到了地址。士兵把棺材放好,想到附近寻找铲锹,打算在此开挖墓穴。刚一走开,身后传来了轰隆一声巨响,急回头看时,只见定军山的山头垮塌下来,正好把诸葛亮的棺材埋在下面--"天葬"诸葛亮。当然我觉得这种说法是有点不靠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