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易經》原理及十二地支談日之春時的養生》》

古人根據“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掌握人體臟腑在12時辰裡氣血運行的狀況。因此,古人將此理念用於養生、鍛鍊、用藥及作息之道。

《《根據《易經》原理及十二地支談日之春時的養生》》

寅時、卯時、辰時(3一5點)為一天中的春天。

1.寅時養生

寅時3到5點,肺經當令;肺的功能是將儲藏的新鮮血液輸送到周身百脈。

寅時是大地陰陽開始發生轉化,是由陰轉陽之時,這時人們需要保持熟睡,以適應自身陰陽的轉變,寅時睡得好的人,第二天清晨肯定精力充沛。肺有病的人經常會在此時醒來,這是由於肺的輸送功能不好造成的氣血不足的表現。

肺開竅於鼻。鼻為呼吸之氣出入的主要通道,與肺直接相連,《靈樞.五閱五使》指出:鼻者,“肺氣宣暢,則鼻竅通利,呼吸平穩,嗅覺靈敏,肺失宣發,剛鼻塞不通,呼吸不利,嗅覺亦差”。

當遇到大冷、大熱、大風、大霧等不良天氣時,需,避開。

因肺主皮毛,司肌膚腠理之開合,此時一定要防寒暑以保養肺。在這種天氣環境下也不易練功,因為在不良天氣環境下練功對肺部的傷害是很大的。

《《根據《易經》原理及十二地支談日之春時的養生》》

2.卯時養生

卯時(5點到7點),大腸經當令,利於排洩。《素問.靈蘭秘典》說:“大腸者,傳導之官,變化出焉”。大腸主傳化和疏導,有傳化糟粕和主津到功能。卯時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排便。清晨起床的時間也被人稱為“魔鬼時間”。因此時人體內血糖血壓是一天中最高的,血液粘稠度也最高,如果在冬天清晨的溫度低,再加上上述情況,如果不能把握適合自身的運動方式,極易使身體不適或發生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

清晨鍛鍊要適度,以不做劇烈運動為宜,我認為清晨抽筋、撥骨、窩腰、壓腿最合適。

《《根據《易經》原理及十二地支談日之春時的養生》》

3.辰時養生

辰時(7點到9點),胃經當會,利於消化。

辰時氣血流注於胃經。《素問.經脈別論》說:“食氣入胃,散精於肝,引氣於筋。食氣入胃,濁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歸於肺,肺朝百脈,輸精於皮毛……飲入於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散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經並行”。

意思是,胃主降濁,食物入胃,經胃腐熟後,必須下行進入小腸,才能進一步消化吸收;脾主升清,脾氣上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才能輸送到全身,發揮其營養功能。。中醫講“人以脾胃氣為本”,常脾胃並你。《素問.靈蘭秘典論》講到:“脾胃者,倉廩之官,五味出焉。”將脾胃的受納運化功能,比作倉廩,可以攝入食物,並輸出精微營養物質,以供全身使用。通降是胃的生理功能中的一個重要環節,中醫稱胃“以降為和,”如果胃失和降,飲食滯留於胃,就會出現,胃脘脹痛,食慾不振等症;如果胃氣上逆,則會出現噁心、嘔吐、噯氣,呃逆等症。

胃氣不降,還會影響脾的升清作用,胃在完成受納和腐熟水谷的工作之後,還要將初步消化的食物傳遞到小腸,在哪裡完成對食物的精華物質的吸收,所以,胃還必須具備向下傳遞食物的功能即主通降,食物的精華被小腸吸收後,剩下的下移大場。

《《根據《易經》原理及十二地支談日之春時的養生》》

胃也在膈下,隔將胃分為上中下三部。胃的上部稱上脘,包括賁門;中部稱中脘,即胃體部位;下部呈下脘,包括幽門。胃主受納,腐熟水谷。胃在人體中的作用主要是容納消化食物,使之轉化為人體可以吸收利用的營養物質,因此中醫講“內傷脾胃,百病由生”。

《素問.五臟別論篇》指出:“胃者水穀之海”。胃是生產營養物質供五臟六府活動的源泉。它為人體提供能量來源,所以按時吃早餐可以增加人體能量,以調節人體的胃腸功能。如長期不吃早餐,會使人精神不振,氣色差,很多人講氣色不好,歸罪於晚上睡眠差,其實這與長期不吃早餐也有一定的關係。

《《根據《易經》原理及十二地支談日之春時的養生》》

請關注下一篇:日三夏時的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