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與上次談及的明代玉杯款式不同,明代龍耳杯雖然是仿古之作,仿簋之作眾多,但其中灑脫富有靈韻的作品不少。有些作品將商周青銅器制式與漢代雞心佩組合,某種程度上還有些於古雅之中平添幾分靈動之感。但乳釘紋顆粒普遍過於粗大,有些顯得不協調,好像周身水泡。一些作品杯主體與杯耳比例有些失調,顯得身小耳朵大外加一雙小腳,有些輕飄之感。有些雙耳裝飾顯然有些逞才了,喧賓奪主,過於繁複體大。

有些則雙耳比例過小,顯得一張大國字臉配上一對豆丁耳。有些杯子過小更適合單耳,卻刻意求雙。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長13.5,乳釘紋雙夔平頂耳,山西博,底座矮些則更佳,二耳雖化自龍卻有羊之觀感,協調而飄逸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代,高3.4,乳釘團壽紋,開封博,標準商周簋樣,穩健協調,器壁再厚些,會更不像盆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寬12.8,河北民俗館,乳釘紋雙夔耳,明代,雙耳小耳垂如夔尾未發育與大臉大耳不協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寬9.6,雙龍耳,器體纏枝花卉,首博,明代,雙耳巨頭小尾還開叉,不協,主體矮些侈口大些更佳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高3.4,乳釘紋雙龍耳,首博,主體甚好,雙耳不似龍似小鯉魚或小鯨魚噴水柱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寬12.2,旅順博,獸面耳,器體三層紋飾螭紋,勾雲紋,覆蓮,底部款永寶,整體比例較協調,古雅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高3.5,雙螭,武漢博,雙耳工藝簡而不雅器致,耳大龍彎,顯得杯子很小,浪費玉料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雙螭,高4,乳釘紋,武漢博,雙龍尾內曲,高明的手法,仿紅山玉豬龍之舉,還有商周簋風。耳內弧度再柔些更佳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雙龍耳,器體乳釘紋和篆書壽字,首博,這是倆小飛龍還是倆小鯉魚呢,這是要做卡通杯麼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寬9,雙龍乳釘紋,遼寧博,乳釘紋處理得不好,龍耳倒是隱藏得很高明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代,高3.5,乳釘紋變體龍耳,湖南博,乳釘紋小一些,線條淡一些,此器更佳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代,高3.8,乳釘紋雙龍耳,湖南博,底足略高,內置龍尾,總體還是很好的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代,高4,雙龍耳,湖南博,沒根據玉料大小設計作品,體小還求大,兩隻可憐的小龍身體有如被掏空,可惜玉料了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雙龍耳,明代,口沿回紋,高5 ,新疆博,龍駝背佝僂了,四肢無力,長尾與身體不協調了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代,雙龍耳,內蒙博,寬10.2,總體設計很好,但底足高了,容易下盤不穩,耳大身小有點不協調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代,長13,雙龍鈕印耳八角杯,常熟博,下盤不穩,雙耳過於繁複與主題樸素不搭,缺少過渡,突兀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青玉雙耳獸面紋杯,明代,蚌埠博,底座再矮點,耳洞再小或細長點,那就完美了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代,青金石,高3 ,雙螭耳,武漢博,底座矮點,背身高點就好了,兩螭如兩熊但雙耳很好,底足失分了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代,高8.2,雙螭,國博,駝背躬身,長尾與身體比例失調,後腿綿軟無力,杯足過高發飄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代,寬16.2,天津博,三條螭,整體很好,動感十足比例合適,但裝飾過多繁縟,且杯口裝飾密集不適合飲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代,高3.4,乳釘紋環耳,旅順博,簋身雞心佩耳,乳釘紋小而淺些則近完美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長8.1,明代,夔紋平頂單耳,口沿回紋,器體谷紋,常熟博,單耳大些無妨,雙耳大了就極不協調,谷紋略粗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龍耳,明代,高3.5,首博,龍頭向外倒是少見,大頭小尾可憐,龍爪似乎還在禱告麼,整體不錯

明代龍耳玉杯制式點評第二波——中國古代玉文化

明代,螭耳,長8.9,頤和園藏,素雅合宜,比例適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