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3天內連遭3次打擊而瀕臨散架,還惦記“聯美製華”?

世界最重要的兩大經濟體即將爆發“大戰”,歐盟試圖坐收漁利。法國首腦愛德華-菲利普結束了4天的訪華行程,帶著這樣一份沉甸甸的成果回國: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時隔17年後決定恢復進口法國的牛肉,而法國廠商的目標是每年對華出口30000噸。不過“海外探客”發現,菲利普的行李箱並未裝滿,因為法國最想要的一件東西還是沒能到手,那就是飛機訂單。馬克龍曾在2018年1月訪華之後就迫不及待地宣佈成功對華出售184架空客A320窄體客機。不過這個消息隨後就被證實並不準確。

歐盟3天內連遭3次打擊而瀕臨散架,還惦記“聯美製華”?

半年之後,冒著酷暑而來的菲利普也沒能達到目的。中方明確告訴法國人:今年計劃購買更多飛機,並且願意繼續與法國商討關於空客的合同。很顯然,智慧的東方人留了一手。

法方看著誘人的大蛋糕乾瞪眼,要怪只能怪歐盟。歐盟的二把手卡泰寧在“第7次中歐經貿高級別對話”之後表示:國家對工業的補貼、強制性質的技術轉移都是不公平的做法,也是美國採取單邊行動的重要原因。歐盟認為情有可原,也能夠理解。不過這些問題應該通過有序、合理的方式,通過WTO等多邊框架加以解決。探客認為,歐盟與美國的目的相同,不希望看到新興大國的快速崛起,不同的只是反對白宮的手段。

美國之所以採取保護主義的做法,主要是認為WTO的效率太低,而且已經不適應現實的變化。歐盟對新興大國提升競爭力的措施不滿,從本質上是希望“聯美製華”,無奈白宮連自己人都不放過,威脅對歐盟徵收懲罰性質的關稅。法國財長警告白宮:如果對歐盟生產的汽車徵收20%高額關稅,歐盟將再次採取報復措施。

歐盟3天內連遭3次打擊而瀕臨散架,還惦記“聯美製華”?

話雖然說得硬,但法國作為“歐洲雙核”之一似乎已經無力扭轉目前的形勢。歐盟內部的矛盾不是在消減,而是不斷加深,離心力在不斷加強,裂痕不斷擴大,最近連續3天就有3個壞消息,打擊了人們對於歐洲的信心。

根據媒體報道,繼英國議會通過“脫歐法案”之後,英國女王在6月26日也批准了梅首相的提交的這一法案,使之成為法律。英國退出歐盟已經沒有任何障礙。英國的歐盟成員國身份在女王簽字的那一刻正式結束。歐盟法規從此在英國法律體系中成為廢紙。

6月25日,在法國倡議和推動下,包括德國、英國、比利時、丹麥、荷蘭、愛沙尼亞、西班牙和葡萄牙在內的9個國家簽署了意向書,決定成立“危機干預部隊”,加強歐洲獨立應對自然災害和軍事威脅的能力。馬克龍在2017年9月發表“重啟歐洲”的演講,號召歐洲國家降低對美國的依賴,擺脫美國的控制。建立軍事力量就是重要的步驟之一。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作為軍工強國的意大利卻沒有簽字,拒絕加入參加這個組織。歐洲的聯合依然存在障礙。

歐盟3天內連遭3次打擊而瀕臨散架,還惦記“聯美製華”?

歐盟17個國家在6月24日召開的關於難民問題的緊急會議也是不歡而散。歐盟一把手容克和德國首腦默克爾想推動各方協調解決迫在眉睫的難題,分擔責任,可會議的結果反而加大了裂痕。意大利和希臘這些處於難民潮第一線的國家憤怒地拒絕了德法等國提出的在境內設置移民中心的建議,指責德法等國開始拒收難民,加重了本國負擔。意大利要求懲罰拒絕接受難民的國家。歐盟最終也沒有形成統一意見。

機會擺在面前,擅長足球的歐洲人面對空門卻突然腳軟,既不想與代表先進趨勢的新興大國站在一起反對美國的倒行逆施,出於自身利益考量也不願與特朗普同流合汙。於是乎,現在歐盟的位置就很尷尬了。美國人明顯是想擺平新興大國之後再去集中力量薅盟友的羊毛,無奈碰上了硬骨頭。而新興大國看到歐盟如此不爭氣,也是不見兔子不撒鷹。184架飛機的大訂單如此誘人,但歐洲人想不勞而獲是絕對行不通的,必須為新興大國分擔壓力,否則哪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