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大地上,我的列祖列宗們的故

關中大地上,我的列祖列宗們的故

關中大地上,我的列祖列宗們的故

壯美昭陵◎西部文化藝術微刊

︱第812期︱

關中大地上,我的列祖列宗們的故

清朝末年,腐朽的清政府岌岌可危,搖搖欲墜。

在關中平原這片神奇,古老蒼涼的土地上,生活著一群純厚、樸實的人們,無論八國聯軍的炮聲如何劇烈,義和團的殺聲多麼響亮,或者“老佛爺” 慈禧太后跑到西安……這些大事件,對於這方水土,這裡的人們卻是無關重要。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春種秋收,夏管冬藏。一切依舊如常。

一抹夕陽斜眏在洪溝的泉水上,那一簾從懸崖上直瀉而下的瀑布,就成了道道金光,灑在了波光粼粼的水面染紅了半邊天。一潭碧水,遍地野花,蝶飛蜂舞,蟲鳴鳥啼。我的爺爺,一個苦命的孩子就生長在這個唐陵腳下山清水秀的山溝裡。

關中大地上,我的列祖列宗們的故

這條大溝南北綿延十里,東西寬約二里,兩岸懸崖峭壁,中間一溪清流,它從陵懷流出,清亮泔冽,長流不息,滋潤著溝內數百畝良田 ,人們依崖掘洞而居。原來這溝內兩邊住滿了人,由於戰亂、瘟疫、災害等,十室九空,兩邊崖腳千瘡百孔,到處斷壁殘垣。我的祖父和他的兄長,我的伯祖父以及他的妹妹就住在一個荒涼的院子裡,那是個廢棄了的菜園,有兩孔窯洞,父母早已去世,兄妹3人相依為命,伯祖父種著先人留下的幾畝薄田,我的祖父就出外打短工做零活。有一次給人“打胡基”,累死累活一天,打了一千個,壘了整整齊齊兩行,吃了晚飯,到土壕一看,兩行胡基倒了,塌成了碎土塊,祖父痛心,難過,爬在土壕上大哭了一場。回家取來工具趕天明又把那兩行胡基打成了,後來,給財東拉長工,不敢睡在炕上怕誤了人家活路,只得睡在板凳上。地少,災多,收成差,一家人吃了上頓沒有下頓 。

春去秋來,日月如梭,小妹年方十五,弟兄二人商量,給妹妹找個人家,有一走村串鄉的郭姓貨郎,河南人,年齡稍大些,聰明厚道,經人說合,小妹嫁給了貨郎,兩位祖父含淚送走了妹夫,妹妹。從此天南海北,沒了音信。

兩位祖父吃了沒地的虧,下決心,掙死掙活的置地,他們不分黑明晝夜地在溝灘沙石成堆、雜草叢生的石頭中刨呀、推呀,硬是造出了三畝水地,加上祖上留下的幾畝薄田,十來畝地了。

關中大地上,我的列祖列宗們的故

(中間是我伯爺,左邊是我郭伯,我父親的表哥,右邊是我父親)

1910年左右,祖父成家了,祖母的孃家是鄰村一家姓楊的大戶人家,戶族大,土地多,鎮上還有店面,家道殷實。是亦農亦商的本地財東。對當時祖父、祖母的經濟、生活有所幫襯,日子慢慢地好起來了。

祖母先後生了三男兩女五個孩子(我的父輩們),一晃十幾年過去了。

那一年的陽春三月,風和日麗,草長鶯飛。從東坡上走下一個頭戴禮帽,身穿長袍馬褂的青年,打聽伯祖父的家,見了伯祖父,直接爬在地上磕頭,哭著說:“舅,我才找著你了”,原來這位青年是祖父二十多年沒有音信的妹妹的兒子,外甥告訴舅舅,他的父母親都已去世,母親臨終之時叮嚀,舅家在唐王陵附近,他找了好多年才找到這裡。他現在在西安西大街開糧店 ,好幾處店面,生意做的很大,兄弟二人都成了家,在西大街琉璃廟街皂角廟巷買了兩院房。兩位祖父見了外甥,又是高興,又是難過。高興的是外甥有出息,難過妹妹,妹夫都已去世。又叫來幾個表弟妹見了面,認了親。外甥住了幾日就回了西安。從此以後 ,郭表伯隔三差五地把祖父,祖母接到西安去,吃馬家的羊肉泡饃,逛鐘鼓樓,大小雁塔,看戲,洗澡,照相……一住好多天,回來時,大包小包的帶了好多,祖父們大量置地,土地一下子接近百畝,購置了一輛大車和全套農具,日子過的紅紅火火。

關中大地上,我的列祖列宗們的故

1929年,伯祖父去世了。禮泉縣誌記:“民國十八年,夏無收,秋無收,日死饑民累百盈千,赤野千里,賣兒賣女,四散逃荒。當時本縣有12.9萬人,死亡逃荒達6.6萬人。”但是伯祖父是得病去世的,當時祖父作了一個奇怪的決定,把伯祖父不安葬,殯起來,一個原因是正在遭年饉,糧食和錢都很緊張,第二個原因是伯祖父和祖父從小相依為命 ,同甘共苦,兄長終生未婚,無兒無女,不能把他就這樣草草安葬,於是把伯祖父用土坯殯在他住的窯裡。同住了3年,一直到1933年,年饉過去了,收成好了,祖父張羅安葬伯祖父,給伯祖父換了一副5寸厚的棺材,請了八人的樂隊,還請了王天德的皮影唱了3天,大擺宴席將伯祖父風風光光的安葬在村東老墳裡。

1938年後,日本鬼子轟炸西安,灑播霍亂(狐狸拉)病毒,我的父親到西安省伯家去,看見西安市街道死屍遍地,商鋪門面大開,滿街道擺的西瓜水果無人敢吃。第二年春節過後,省伯的一家人逃到我家 躲避轟炸。二爸用大車拉著去逛堯都二月會,他們看到大片大片綠地毯般的麥田,和奇形怪狀的農具大呼小叫。

關中大地上,我的列祖列宗們的故

這條大溝裡的幾百畝土地,都是洪水沖刷淤積而成,厚厚的黃土,肥沃平坦,更有一溪清流,旱澇保收,得天獨厚。有人就試著去種罌粟,結果成功了,民國時期,官民都吸食鴉片,達官、貴人、商賈,有錢人吸食鴉片成風,進而成為一種潮流,一種風雅,一種身份。鴉片的產地在雲南,運輸不便,且有風險。

一家試種成功,八家,十家也去種,高倍的收益,使滿溝都種成了罌粟這種植物,狀似棉花株。開紅白黃花,花鮮豔漂亮而且香味極濃,十里之內香氣四溢,迷人醉人。收割時,必須在伏裡天氣,早上用小刀在株上割開多處傷口,滲出白汁,等白汁凝固或乾枯以後用小刀割下,放入容器之內,即成鴉片。在特製的煙燈上燒製成煙,就可吸食,祖父也種了鴉片,村裡的人種鴉片發了大財,但是也因福得禍。一些人先種後吃,常在河邊走,那能不溼鞋 ,大家都開始吸食鴉片,我的祖母也吸鴉片了。種的鴉片賣一部分,自己吸一部分。那時候是我們家最興盛的時期,有一百二十多畝地,兩頭牛 一匹白騾子,僱了兩個長工。我父親和二爸農閒時還跑運輸,給西安送糧,到銅川 、耀縣去拉煤,日子過的風生水起。

關中大地上,我的列祖列宗們的故

洪建武,陝西省咸陽市禮泉縣昭陵鎮菜園村人。原中學語文教師,現已退休,喜愛文學、書畫藝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