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戒毒模式走向世界 传播中国戒毒声音

中国科学戒毒模式走向世界 传播中国戒毒声音

高血压的她经过康复训练身体恢复了正常,精神状态也很好。虽已年过40,她仍坚持参加所里的艺术团,和年轻的姑娘们一起跳舞。

“我有时候傻想,假如出所后再吸,我肯定自愿来戒毒。”沈艳芳说。

2017年7月至10月,浙江省2万余名正在执行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戒毒人员接受了毛发检测毒品初筛,疑似阳性率为12.08%,与2015年的初筛结果相比下降了14.9个百分点。

中国科学戒毒模式走向世界 传播中国戒毒声音

2014年以来,务实低调的浙江省戒毒管理局发扬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的创新精神,创建了“四四五”科学戒毒模式。

今年5月,司法部以“四四五”戒毒模式为蓝本,印发了《关于建立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意见》。“四四五”戒毒模式为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浙江智慧、浙江样板和浙江方案。

开展转变理念大讨论 创建“四四五”戒毒模式

2013年劳教制度废止,转型发展中的浙江省戒毒管理局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转变理念大讨论。

“转变理念大讨论分为三个阶段,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每个阶段从省局到大队全系统都要开交流会,开始打算搞3个月,最后搞了6个月。这次大讨论对后来的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陈玉海说。

中国科学戒毒模式走向世界 传播中国戒毒声音

经过一场转变理念大讨论,浙江省戒毒管理局形成了“规范化执法、人文化管理、专业化戒毒、社会化矫治”的总理念和“八破八立”的具体工作要求,制定了戒毒工作纲要和三年发展规划。“四四五”戒毒模式也在大讨论中逐渐清晰起来。

基于人文关怀和科学专业的理念,浙江省戒毒管理局创建了“以四区分离为基础、四式管理为特色、五大专业中心为支撑、诊断评估为总牵引”的“四四五”戒毒模式。

在强制隔离戒毒的全过程中,根据戒毒人员不同阶段身心特征和戒治目标,设置生理脱毒区,实行病房式管理;教育适应区,实行军营式管理;康复巩固区,实行校园式管理;回归指导区,实行社区式管理。

以戒毒医疗、心理矫治、康复训练、教育矫正和诊断评估五个专业中心介入戒毒流程,提供专业支撑。按照戒毒人员身心康复规律,对其生理脱毒、身心康复、社会环境和适应能力等进行数据化考核、网络化评估。

中国科学戒毒模式走向世界 传播中国戒毒声音

“四四五”戒毒模式逐个在浙江省戒毒所推行,逐一验收。对于每一个建成的戒毒所,省局和其他所的班子成员共同参与评估。一年后,“四四五”戒毒模式在全省推开。

“第二步是规范化运行,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提升,我们花了近一年半的时间,对全省十个戒毒所的规范化运行进行验收。”陈玉海说,去年年底,十个戒毒所全部实现了规范化运行。

这一全新的戒毒模式也曾遭遇过质疑,很多人认为戒毒是世界难题,无处下手,难有成效。

“一把手的政治站位和担当精神很重要,局党委不断完善顶层设计,不断进行考核评比,推动大家一起向前跑。从理念转变到模式创新,再到科学戒毒,浙江的戒毒工作始终整体向前推进,”陈玉海说,“现在大家不再怕担任务,而是要比谁的创新成果多。”

广纳贤才 创新科学戒毒方法

5月29日,刘磊因吸毒被送进浙江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简称拱宸所)。初入所的他很焦虑,睡眠质量差,一晚上醒来几次。

中国科学戒毒模式走向世界 传播中国戒毒声音

“到戒毒所调研,戒毒人员说,道理我都懂,就是戒不掉,这让我感触很深,教育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找到帮助他们戒断毒瘾的方法。”陈玉海说。

浙江省戒毒管理局积极探索“产学研用”合作途径,打破“大墙”壁垒,2014年率先成立戒毒科学专家咨询委员会,组成包括中科院院士、各领域顶级专家学者在内的智囊团,为创新科学戒毒方法建言献策,先后建立了12个科研项目。

中国科学戒毒模式走向世界 传播中国戒毒声音

“2017年5月-6月,我所共有201名戒毒人员参加了VR毒瘾评估矫治课程,经过一期6次的课程训练,76%的戒毒人员对甲基苯丙胺的渴求度有明显降低。”莫干山所民警、专职心理咨询师孙锋峰说。

“VR中看到的跟真实的吸毒场景一模一样,里面的人吸毒后不停地搞卫生,跟自己很像,最害怕的是看到吸毒过量猝死,心理有点儿抵触吸毒了。”今年37岁的孙福吸毒已有七八年,他说愧对孩子,希望回去后找个固定工作,挣钱供孩子上学。

中国科学戒毒模式走向世界 传播中国戒毒声音

2017年为浙江省戒毒管理局的科学戒毒行动年,今年是科学戒毒推进年,已确立29项局所重点科研项目。

目前,浙江省戒毒管理局正筹备浙江戒毒技术研究院,设立3个浙江省国民体质与健身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戒毒人员研究室、1个药物成瘾心理学研究实验室、10个浙江省国民体质监测与健身指导站。

“从根本上来讲,戒断毒瘾还是要依靠临床技术研发。”陈玉海说。

统一戒毒模式 传播中国戒毒经验

2017年联合国毒品和犯罪事务办公室发布的《2017年世界毒品问题报告》指出,全球禁毒形势十分严峻。2015年,全球大约有2.5亿人至少使用过一次毒品,其中2950万人存在吸毒成瘾等问题。过去10年中,吸毒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国家禁毒委员会副秘书长、公安部禁毒局副局长魏晓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毒品形势稳中可控,但不容乐观。截至2017年底,中国在册吸毒人员255.3万名,同比增长1.9%。

中国科学戒毒模式走向世界 传播中国戒毒声音

2013年以来,司法部争取国家发改委下达戒毒场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172个,实际下达投资74亿元。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年人均经费标准达6993元。

司法部还建立了一支专业化的戒毒干警队伍,包括医疗专业技术人员4263人,专职心理咨询师1373人,专兼职教师10621人,康复训练指导人员3993人。

五年来,累计收治强制隔离戒毒人员110余万人,戒毒人员各门课程考试及格率均保持在95%以上,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接受率保持在85%以上,出所前体能测试达标率保持在90%以上。

5月29日,司法部召开全国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座谈会。司法部副部长刘志强在座谈会上表示,司法行政戒毒坚持科学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教育戒治质量持续提升。

中国科学戒毒模式走向世界 传播中国戒毒声音

会议还部署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持续深入推进戒毒工作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戒毒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水平。

“我们去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交流,他们说中国的戒毒模式真的非常先进,他们采用的还是药物替代戒毒法。目前国际上也没有统一的戒毒标准,谁先做出标准,谁就能在业界获得话语权。”陈玉海说。

2017年,美国《科学》杂志增刊推介了浙江戒毒模式,中国戒毒模式开始走向世界。

“对于浙江来讲,贯彻落实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就是要在做实、做深、做优上下功夫,一定要创造出科技上的新优势,才能影响全国,向世界传播中国戒毒经验,”陈玉海说,“戒毒人员家属满意才是我们工作最重要的追求。”

“不断给自己设定新目标,各个戒毒所在规范运营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运行,用5到10年时间打造出四星级的戒毒所。”陈玉海说。

(文中戒毒人员皆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