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说法」有一种毒药,叫高息诱惑;有一种无奈,叫执行不能

“法官,我的案子现在进展到哪一步了,还没要回来钱吗?”新密法院执行大厅内,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正在向执行法官询问着。法官抬起头:“老人家,您又来啦!来,您快坐下,我再给你说一下,你这个案子啊,已经……”执行法官一边耐心地向老太太解释着,一边看着老人家花白的头发,脸上带着期望、焦急和迷茫,不禁在心里深深叹了一口气。

老太太张某,是一位退休工人。退休后在家闲着,这几年看到村里有人从事职业放贷发了财,逐渐被民间借贷的高额利息所吸引。2016年,张某在高息的诱惑下,将自己多年的全部积蓄30万元都借给了邻村的李某。她平日里也通过村民了解到李某是做大生意的,家大业大,认为李某财大气粗,自己借出的这几十万元对他根本不值一提,每月还有丰厚的利息,感觉很划算。确实,刚开始的几个月,李某每月都能按时支付利息。张某和老伴心里暗暗窃喜,没想到自己退休后还能有这么一份额外的收益。可是好景不长,才过了半年,李某就不再支付利息,一再找借口推脱,避而不见,后来甚至后就不知所踪了。

「法官说法」有一种毒药,叫高息诱惑;有一种无奈,叫执行不能

这下张某夫妻二人慌了神,无奈之下,只好将其诉至新密法院。该案进入执行阶段后,受理此案的执行法官一接到卷宗,脸上便露出了些许的无奈。原来,近两年多来,仅新密法院受理的李某作为被执行人的案件就有二三十件。李某名下所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均已被法院依法处置,但是跟他所欠的债务相比,只是杯水车薪罢了。此时的李某名下早已无任何可供执行的财产,丧失了履行能力, 并且为了躲债,也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对李某实施各种失信限制措施,并多次通过执行查控系统对其财产进行反复查询无果后,法官向申请人张某说明情况,依法对该案终结本次执行。无奈张某年事已高,面对法官的耐心解释,她反复表示自己不懂这些程序,固执地理解为是法官的意思是让她回去再等等。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她都会来到法院,询问自己的案件进展情况。执行法官每次看到张某期盼的眼神,心中都是五味陈杂。张某已经年近七旬,本该安享晚年,但是,一次错误的借贷投资打碎了美好的一切,让这个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声笑语。尽管非常体谅张某的心情,但是法官却很是无奈。

法 官 说 法

执行法官解释说,像张某案件的这种情况,就属于“执行不能”。即在案件执行中,法院已最大限度利用现有资源进行查控,并且对被执行人采取了各种失信限制措施,但案件仍然执行无果。究其原因,是被执行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或虽有财产,但不能满足申请人的申请标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不抵债”。在此情况下,无论法官如何努力,案件都无法实际执结。按照法律程序,法院只能对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然后在后续的定期查控中发现财产,或者申请人提供财产线索的情况下,再通过恢复执行程序继续执行。

新密法院执行法官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民间借贷行业也在野蛮生长。许多人在高额利息的诱惑下,参与到这个高风险的行业当中。其中也不乏一些家境并不富裕的普通民众,将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积蓄投入其中,甚至有不少人还是向周围的亲朋好友借款之后,再转手高息放贷。他们只看到放贷所获得的高额利息,却没有看到背后所隐藏的风险。事实上,许多债务人都是四处借债。很多时候,你只看到他财大气粗、红红火火,但却根本想不到他背后到底问多少人借过钱,欠了多少债。他们整日游走在钢丝绳上,一旦资金链断裂,资产泡沫就会在顷刻间化为乌有。然后为了躲避债务,他们就会“人间蒸发”。

直到此刻,出借人才如梦初醒。而他们即使通过诉讼拿到了胜诉判决,也无法完全避免执行不能的情况。许多申请人认为只要自己胜诉了,法院就要负责到底,就要保证百分之百地把钱要回来。其实客观分析,“执行不能”表面看来是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没有实际实现,但是本质上,这是申请人在当初交易时所产生的的商业风险、交易风险和法律风险,应当由申请人自行承担。法院执行只是事后的司法救济,无法对这些风险做到完全负责和兜底。

「法官说法」有一种毒药,叫高息诱惑;有一种无奈,叫执行不能

新密法院执行法官再次提醒广大群众,

借贷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天上不会掉馅饼,

你看中的是别人的高息,

别人看中的可能是你的本金!

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

请提高防范意识,认真评估风险,

拒绝高息诱惑,守护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