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說法」有一種毒藥,叫高息誘惑;有一種無奈,叫執行不能

“法官,我的案子現在進展到哪一步了,還沒要回來錢嗎?”新密法院執行大廳內,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太正在向執行法官詢問著。法官抬起頭:“老人家,您又來啦!來,您快坐下,我再給你說一下,你這個案子啊,已經……”執行法官一邊耐心地向老太太解釋著,一邊看著老人家花白的頭髮,臉上帶著期望、焦急和迷茫,不禁在心裡深深嘆了一口氣。

老太太張某,是一位退休工人。退休後在家閒著,這幾年看到村裡有人從事職業放貸發了財,逐漸被民間借貸的高額利息所吸引。2016年,張某在高息的誘惑下,將自己多年的全部積蓄30萬元都借給了鄰村的李某。她平日裡也通過村民瞭解到李某是做大生意的,家大業大,認為李某財大氣粗,自己借出的這幾十萬元對他根本不值一提,每月還有豐厚的利息,感覺很划算。確實,剛開始的幾個月,李某每月都能按時支付利息。張某和老伴心裡暗暗竊喜,沒想到自己退休後還能有這麼一份額外的收益。可是好景不長,才過了半年,李某就不再支付利息,一再找藉口推脫,避而不見,後來甚至後就不知所蹤了。

「法官說法」有一種毒藥,叫高息誘惑;有一種無奈,叫執行不能

這下張某夫妻二人慌了神,無奈之下,只好將其訴至新密法院。該案進入執行階段後,受理此案的執行法官一接到卷宗,臉上便露出了些許的無奈。原來,近兩年多來,僅新密法院受理的李某作為被執行人的案件就有二三十件。李某名下所有可供執行的財產均已被法院依法處置,但是跟他所欠的債務相比,只是杯水車薪罷了。此時的李某名下早已無任何可供執行的財產,喪失了履行能力, 並且為了躲債,也消失得無影無蹤。在對李某實施各種失信限制措施,並多次通過執行查控系統對其財產進行反覆查詢無果後,法官向申請人張某說明情況,依法對該案終結本次執行。無奈張某年事已高,面對法官的耐心解釋,她反覆表示自己不懂這些程序,固執地理解為是法官的意思是讓她回去再等等。所以每隔一段時間,她都會來到法院,詢問自己的案件進展情況。執行法官每次看到張某期盼的眼神,心中都是五味陳雜。張某已經年近七旬,本該安享晚年,但是,一次錯誤的借貸投資打碎了美好的一切,讓這個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歡聲笑語。儘管非常體諒張某的心情,但是法官卻很是無奈。

法 官 說 法

執行法官解釋說,像張某案件的這種情況,就屬於“執行不能”。即在案件執行中,法院已最大限度利用現有資源進行查控,並且對被執行人採取了各種失信限制措施,但案件仍然執行無果。究其原因,是被執行人確無財產可供執行,或雖有財產,但不能滿足申請人的申請標的,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資不抵債”。在此情況下,無論法官如何努力,案件都無法實際執結。按照法律程序,法院只能對案件終結本次執行,然後在後續的定期查控中發現財產,或者申請人提供財產線索的情況下,再通過恢復執行程序繼續執行。

新密法院執行法官表示,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民間借貸行業也在野蠻生長。許多人在高額利息的誘惑下,參與到這個高風險的行業當中。其中也不乏一些家境並不富裕的普通民眾,將自己辛辛苦苦積攢的積蓄投入其中,甚至有不少人還是向周圍的親朋好友借款之後,再轉手高息放貸。他們只看到放貸所獲得的高額利息,卻沒有看到背後所隱藏的風險。事實上,許多債務人都是四處借債。很多時候,你只看到他財大氣粗、紅紅火火,但卻根本想不到他背後到底問多少人借過錢,欠了多少債。他們整日遊走在鋼絲繩上,一旦資金鍊斷裂,資產泡沫就會在頃刻間化為烏有。然後為了躲避債務,他們就會“人間蒸發”。

直到此刻,出借人才如夢初醒。而他們即使通過訴訟拿到了勝訴判決,也無法完全避免執行不能的情況。許多申請人認為只要自己勝訴了,法院就要負責到底,就要保證百分之百地把錢要回來。其實客觀分析,“執行不能”表面看來是生效法律文書所確定的義務沒有實際實現,但是本質上,這是申請人在當初交易時所產生的的商業風險、交易風險和法律風險,應當由申請人自行承擔。法院執行只是事後的司法救濟,無法對這些風險做到完全負責和兜底。

「法官說法」有一種毒藥,叫高息誘惑;有一種無奈,叫執行不能

新密法院執行法官再次提醒廣大群眾,

借貸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天上不會掉餡餅,

你看中的是別人的高息,

別人看中的可能是你的本金!

為了您和家人的幸福,

請提高防範意識,認真評估風險,

拒絕高息誘惑,守護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