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能造世界一流的航母,為何卻造不出像樣的坦克?

王新阿寶

二戰時期日本能夠製造出,瑞鶴,翔鶴,赤城,加賀等世界著名的航空母艦,但是卻沒有能力製造出一款合格的中型坦克,實在是令人惋惜。但是事實上日本的這種現狀其實僅僅是日本海陸矛盾的冰山一角罷了,日本軍隊長時間處在一個,海軍造坦克陸軍造航母的尷尬階段,日本是一個島國,資源匱乏所以說在資源的使用上面一定會對一方進行傾斜,而日本也明白自己可以沒有陸軍,但是一旦沒有海軍就只能被困死在海島上面,所以說日本才會全力發展海軍。

所以日本在二戰期間製造的坦克都是一些噸位輕火力差的輕型坦克,和謝爾曼坦克戰鬥力接近的四式中戰直到日本投降都沒有批量生產,這個年日本陸軍接受的資源少有很大關係,反觀德國和蘇聯,這裡兩個國家都將大量的資源投入到坦克的研發生產上面,所以才會生產出數量眾多的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在大平原上面馳騁。

更何況日本面對的是中國,一個幅員遼闊但是工業薄弱的國家,這個國家所有的坦克都依賴於進口,而中國也僅僅擁有數量不多的德國一號坦克、英國維克斯六噸半戰車和後來蘇聯援助的T-26坦克。所以說對付中國完全沒有必要生產坦克,也完全沒有必要研發坦克,這也是日本坦克技術薄弱的一個原因。

而且日本的所謂120噸實驗戰車(就是坦克世界裡面那個),從始至終都是海軍設計生產的產物,和陸軍沒有半毛錢關係,甚至膛線的纏繞方向都是和陸軍相反的。這樣一個海陸割裂的國家怎麼可能生產出優秀的坦克呢?


軍事新觀察

地理限制

日本是一個島國,這就註定了它優先而且是必須側重發展海軍,因為資源貧乏,有多山地,像樣的中型重型坦克很難成批量生產更別談展開大規模部署。在二戰中後期,資源完全消耗殆盡,及時出現類似四式戰車那樣可以媲美謝爾曼的設計也很難真正對戰場造成影響。畢竟,你剛醒悟人家那邊已經上千輛的規模和各種改進型號外加各種空海打擊,怎麼打?

日本當時統帥部應該是權衡之後,寧願把有限的鋼鐵用在海軍身上來的更實際。只能說曾經的東鄉平八郎的榮耀讓他們過度迷信海軍單兵作戰,陸戰思維仍處於一戰水平。

心理因素

日本地處東亞,經過日清,日俄戰爭之後可以說基本上處於其在國內吹噓的無敵論一樣。外物強敵,本身就是對軍備發展的一種潛在制約。在一開始,陸軍的科技研發就已經落伍世界,一戰可以說大大加強了歐美列強對於新兵器尤其是裝甲軍團的認識,而日本在這裡就已經先天不足。

再加上兩次所謂賭上國運的戰爭都是以海軍的大勝促成的,雖然日俄戰爭時期日本陸軍搶佔高地炮轟龜縮在港內的俄軍軍艦乃是最重要的一環,但當時由於傷亡太大,不久就被東鄉殲滅俄軍遠征艦隊的喜悅掩蓋了。

這體量,汽車都鄙視

別人家的孩子

二戰時期的日本過於迷信所謂精神力量,天皇制度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刻意貶低武器的作用。輕視世界軍事發展,尤其是陸軍在戰爭初期的勢如破竹,讓日本滿足與當前,不思進取。

而日本海軍的大步發展得益於大量戰爭賠款外,還有的就是美軍太平洋艦隊的時刻壓迫。讓日本人不得不持續點亮海軍科技樹,可以說日本海軍在前中期在世界上絕對算是一流的。


國貧,目空一切

前面也說了,日本錯失一戰的學習機會,在心理上以及知識層面就先天不足。進而影響的就是上層決策,大幅度傾斜海軍。但是當時初期的歐美列強還都是三號坦克,Bt系列等小傢伙,並不比日本好多少。

日本由此沉浸在東南亞戰場節節勝利的喜悅中,當諾門坎戰鬥以及德國出現頹勢之後,其大本營或是有些醒悟,擴編了一些裝甲師團。但是日本所謂的20噸以上重坦克,呵呵,在美國那裡還是輕型坦克。


國際趣多多

在二戰中,日本海軍的實力確實非常強大,在甲午戰爭,對馬海戰嚐到甜頭的日本人,更是偏執的發展海軍,在二戰期間其海軍戰鬥力甚至能和美國海軍一較高下。

相對於海軍,日本對坦克的熱度就要小很多,當坦克在歐洲和北非戰場大顯身手的時候,日軍坦克還在長期使用

97式這種,重量輕,裝甲薄,火力弱的主戰坦克。

那麼日本為什麼能造出先進的航母,卻不發展坦克呢?主要有一下幾點

1、日本是海島國家,海軍本來就是其安身立命的基礎,而且日本在擴張初期基本上就是憑藉強大的海軍,所以發展海軍是日本軍事系統的一貫思想。

2、坦克沒用,日本的主要戰場為東亞和東南亞各國,地形複雜,尤其是東南亞地區叢林密佈,坦克很難發揮作用,而且日本侵略的國家大多武器裝備比較落後,日本現有的坦克已經能稱霸戰場,沒必要再研製新型坦克。

3、資源限制,日本是個資源匱乏的國家,尤其是到了戰爭後期,這一缺點更是顯露無疑,鋼產量明顯供不應求,海軍和坦克很難兼顧。其實日軍在後期也曾研製過“四式中型坦克”,但是由於資源受限,只製造了6輛樣車。


一點點歷史

因為無需大規模發展機械化部隊。

日本陸軍面對的大部分是東南亞和中國的落後軍隊,基本處於一戰水平的實力,本來就資源匱乏的日本無需建造大量坦克。

這裡有人會說了?抗戰中國軍隊怎麼就落後了?幾十個德械美械師吃乾飯的?


沒錯,軍閥割據,號令不一,搞山頭,軍隊素質差,不懂保養武器,後勤不足,內訌,保存實力,讓軍隊很難強起來。

軍閥軍隊不是經過裝備更新就能成為現代化武裝的。

日本資源匱乏,不如把金屬武資去製造軍艦用來對抗美國。

日本二戰坦克產量只有數千,比起英美蘇德都是過萬甚至幾萬的產量是在不值一提,但是日本陸軍對坦克需求並非必須,海戰主要是制海制空權的爭奪,軍艦和飛機才是當務之急,坦克在島嶼爭奪戰中作用就被弱化了很多。



而且你把德國放在日本那個位置拿中國也沒轍。

德國在歐洲佔領的基本都是先進工業國,有現成的公路運輸線和完備工業區,而我們那時候工業落後,交通線不發達,一旦堅壁清野,德軍機械化部隊和兵力運行就非常困難,最後也會被拖成持久戰


歷史區總柴

首先,日本是個島國,發展重視海軍,無可厚非,不管是甲午海戰還是日俄海戰,日本人都嚐到了甜頭,所以拼命壯大海軍。其次,日本人重視武士道精神,注重步兵建設,輕視了裝甲兵。最後,對手的能力,當時的中國,工業非常落後,沒有像樣的重型武器,好東西都在張作霖那裡,結果還讓他那個不孝子孫張學良拱手讓給了日本鬼子,中國軍隊大都是小米加步槍,沒有多少反坦克武器,所以就不需要重型坦克,而在太平洋戰場,日本人的對手是工業大國美國,要想與之抗衡,必須提高自身的武器裝備。綜上所述,對手不同所用的武器不同,如果反過來,日本也能造出像樣的重型坦克的。


今晚70後

主要是日本這個國家是島國,國家軍隊歷來是重海輕陸。

自從甲午戰爭日本聯合艦隊消滅了大清朝的北洋水師以後,海軍發展步入快車道,又利用清朝賠款發展國力,更是在後來的日俄戰爭中全殲了俄遠東及波羅的海艦隊,一時間在東亞處於絕對的無敵狀態。

在這種發展思路下,日本海軍同歐美海軍強國的差距並不是太大,但是陸軍裝備及思想的差距卻很大。由於國土和資源的缺乏,陸軍裝備的自動武器很少,主要還是單發的步槍為主,坦克的火力及裝甲防護同歐美蘇德的相比更不是一個檔次,可以說形同玩具。同時期的最厲害的蘇德陸軍以步坦協同作戰為主,主要依託重型裝甲部隊,因為這兩個國家主要是陸軍為主,海軍為輔。當時陸海軍都厲害的要屬美軍,主要是技術和資源都有,這個其他國家沒法比。

日本的思路是海上擴張,海外掠奪,需要依託強大的海軍,陸軍在武士道精神指引下,生命被嚴重漠視,重視人不怕死的犧牲精神,加上週圍沒有可以匹敵的對手,裝備基本夠用夠先進,但相對西方比較落後。




影媒咖

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非常注重海軍的能力,而且二戰時期日本的主要對手是中國,而當時的中國基本沒有像樣的公路非常不適合重型坦克。所以只能研發小豆坦克。而且自從1941年偷襲珍珠港後美國的衣阿華非常讓日本頭疼所以就注重海軍的發展。還有一點,日本是一個貧困的島國,注重海軍就不能注重陸軍,注重陸軍就不能注重海軍。而當時的美國的海軍實力很強所以就注重海軍,而當時的中國基本沒有幾個像樣的反坦克武器,所以就注重海軍。


向偉大的蘇聯國土進發

因為日本本土彈丸小國。導致必須靠海軍征服世界。所以海軍軍費多,力量強。而陸軍軍費相當低。其次是日本多地震,大量房屋和橋樑全是木頭做的。坦克做得過大會壓垮橋樑。所以蘇聯的40噸坦克遇到日本六噸坦克,就像遇到玩具一樣。還有一方面是日本本土不產鋼材,也導致了日本坦克做不大,不要小看坦克所費的鋼材,因為每一個國家的坦克數量非常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