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1300篇故事,想放给150万个惧怕夜晚的孩子听”

“我有1300篇故事,想放给150万个惧怕夜晚的孩子听”

每天晚上入睡前,湖北省黄冈市乘马岗镇院子中心小学学生曹颖便开始期待功放喇叭的响起,那里会准时传出哥哥姐姐讲故事的声音,陪她入睡,让她心安。

从喇叭里传出的故事,来自于北京歌路营慈善基金会(Growing home)“新一千零一夜”项目。

5年时间,这个仅有10余人的民间公益组织交出了一份耀眼的“成绩单”——睡前故事遍布中国700余县,5000多所农村寄宿学校,惠及学生近150万

今天讲述的,就是独属于农村寄宿留守儿童的睡前故事。

文丨许亚薇

缺失

曹颖把听来的故事一条条记录在笔记本上,有点像英国作家毛姆写作《作家笔记》的过程,她享受对故事的获取、整理、吸收,用自己的方式珍惜这份礼物一般的存在。在曹颖记录的所有故事中,她对《妈妈,您好吗》感触最深,因为故事里有很多话,正是她想说给妈妈听的。

农村、寄宿、留守儿童,当这三个词排列在一起时,这一群体天然的被标注上“与众不同”的标签,留守儿童身上有着超越年龄本身的懂事、勤奋和认真,但与普通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相比,无论是源于精神还是情感,他们有更大的机率处于负面精神状态之中,比普通孩子更加敏感,更易步入歧途。

“我有1300篇故事,想放给150万个惧怕夜晚的孩子听”

“有空吗?孩子想你了。现在可以跟他聊聊吗?”王寨小学的老师给寄宿学生家长发送了一条信息,这是实在没有办法的办法。有一次接通电话,孩子只说了一句,电话两端便同时抽泣起来,孩子说:“妈妈,我能每天看你一眼就好”。

江西小女孩小燕把她的心事记录在作文里:有时候,睡前会不受控制的担心一些事情,爷爷奶奶在家怎么样,爸爸妈妈在外面打工好不好,然后眼泪就不自觉掉下来。原本开朗活泼的小燕,开始惧怕夜晚的到来,变得沉默寡言。

这些寄宿在学校的孩子,熄灯后的哭泣就像“传染病”一样,一个孩子可以让整个宿舍沦陷,每学期开学经历一次,不受控制。

农村寄宿留守儿童所表现出的一系列问题,在歌路营公益基金会(下简称“歌路营”)的调研中得以印证。

2012-2013年,在调研甘肃发现留守儿童的寄宿问题后,歌路营连续走访10个省份10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整理出一份详尽的调查报告。如今回想起来,歌路营联合创始人杜爽依旧有些心痛,那份报告显示,“在这些孩子中,65%以上处于抑郁状态,甚至有的学校高达80%,不少孩子处于校园凌霸中,调查结果让人惊讶。”

“我有1300篇故事,想放给150万个惧怕夜晚的孩子听”

全国近10万所农村寄宿学校,住宿生达3276万名,45%属于低龄寄宿。生活环境单一、家人缺位、交流不畅等因素,让这些孩子面临心理健康糟糕、睡眠状况差、课余生活单调无聊、阅读能力差、同伴关系紧张、学校归属感差等问题,而更为迫切的是,这些问题几乎没有得到社会普遍关注。

每每想到有一群孩子正在充斥着“负能量”的环境中有些抑郁的长大,杜爽的心里便会泛起涟漪,那是源于多年来从事青少年成长教育的社会责任,她想通过自己和歌路营的微薄之力,力所能及改变一些事情,不让他们就这样长大。

疏导

——苏珊·佩罗《故事知道怎么办》

在一次内部读书会上,歌路营的成员们共同阅读了美国著名阅读研究专家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这其中记录的真实故事让人眼前一亮。美国一位志愿者妈妈坚持给监狱里的少年犯们讲了一个月睡前故事,这让有着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们心理状况明显改善,攻击行为大幅降低。

自此,“故事疗愈”进入歌路营团队视野,他们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寄宿学校的学生宿舍安装功放喇叭,让孩子们听着故事进入梦乡。

“我有1300篇故事,想放给150万个惧怕夜晚的孩子听”

在经历了前期调研和产品研发后,2013年8月,重庆市的43所寄宿学校安装功放喇叭,歌路营“新一千零一夜”公益项目正式启动,进入小规模测试阶段。

带着一颗忐忑的心,杜爽和团队成员开始等待项目测试结果。没过多久,试点学校校长、老师的反馈纷至沓来。睡前15分钟的故事干预,让孩子们进入睡眠的时间明显变短,不少孩子来跟老师表达对睡前故事的喜爱。更重要的是,睡前故事减少了夜间巡查老师的焦虑,管理压力大大降低,睡觉不再是“让老师和学生头疼的事”。

“评估项目的可行性是一项重要的系统工程,马虎不得。”在项目实施一年后,效果评估结果让杜爽和歌路营惊喜,有97.1%学生喜欢睡前故事,88.4%孩子爱上阅读。

“我有1300篇故事,想放给150万个惧怕夜晚的孩子听”

恐惧夜晚到来小燕渐渐不再沉默寡言。喇叭响起的第一天,《窗边的小豆豆》故事开讲,她完全沉浸在故事情境中,开始思考自己是不是像小豆豆一样的好孩子。老师每天在黑板上写下晚上播放故事的标题,每当这时,小燕便雀跃地跑过去一探究竟,期待夜晚到来躺在床上的那一刻。

“我有1300篇故事,想放给150万个惧怕夜晚的孩子听”

发展

项目起初的筹款并不艰难。杜爽已经记不得第一笔资金的数额具体是多少,但她能记住的是,在方案确定后,很快就有一家基金会给“新一千零一夜”的项目提供了几十万的资金支持。这些钱,足够歌路营启动项目测试。

“我有1300篇故事,想放给150万个惧怕夜晚的孩子听”

测试结束后的2013年年底,一直处于“小而美”状态运营的歌路营开始面临选择,是维持小而美的课程,还是打造大规模推广的睡前故事产品,杜爽和歌路营有些摇摆不定,“我们是个草根组织,面对发展机遇,难免会表现出犹豫状态。”

歌路营为项目算了一笔账,大约每35元,就可以支持一个孩子收听6年的睡前故事;按照200名孩子20间宿舍计算,

每7136元就可以支持一所农村寄宿学校收听6年的睡前故事。

“我有1300篇故事,想放给150万个惧怕夜晚的孩子听”

规模的扩大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资金问题,杜爽开始拓展募资渠道。除了相关基金会、长期合作企业的支持,她将项目挂到了公益平台,经过统计,这部分募资金额占总募资的三成左右,全部来自社会公众的支持。

“新一千零一夜”项目曾在支付宝公益平台发布过4次筹款活动,共发动

827024人参与到爱心捐助中

“我有1300篇故事,想放给150万个惧怕夜晚的孩子听”

蚁金服支付宝公益平台工作人员龙则在推荐项目时说,他们的新一千零一夜项目,实实在在的帮助了很多孩子。2016年儿童节期间,支付宝公益联合歌路营等多家公益组织开展“给亲爱的小孩讲故事”活动,10多位名人录制了故事赠送给新1001夜项目学校的学生,通过支付宝公益筹集善款200020.22元。

除此之外,歌路营还与阿里巴巴合作过淘宝公益宝贝、新年心愿项目,并参与到阿里巴巴十二位女合伙人校长激励计划中。

品质

所有内容和产品,如果想要长远走下去,质量永远被摆在第一位。

与绝大多数NGO组织有些不同,歌路营在用一种做极致产品的思路运营项目,比如,他们会深入讨论投放到学校的音频中,应该男声多还是女声多?这些故事中各个种类的比例如何分布?故事由易到难如何排序?

“我有1300篇故事,想放给150万个惧怕夜晚的孩子听”

在音频文件的录制阶段,歌路营选择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北京广播电台等全国众多电台主持人和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师生作为志愿者,用极致品质制作最精良的产品。也正是这种对高标准高质量的追求,让项目获得了“溢出效应”, 杜爽和“新一千零一夜”项目组特别惊喜的是,收听睡前故事的学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明显提高。

为了实时记录学校的播放数据,“新一千零一夜”项目组通过歌路营信息化管理平台对所有项目学校进行执行监管,确保项目按质量进行。对异常数据进行及时督导和干预,确保管控风险。

“我有1300篇故事,想放给150万个惧怕夜晚的孩子听”

让杜爽最有成就感的部分,还是来自于孩子们的反馈。即使歌路营的工作再忙碌,她也会时常去往项目地与孩子们互动。孩子们拉着她的手,叽叽喳喳地告诉她最喜欢的故事和人物,喜欢哪个哥哥姐姐的声音,甚至自己要成为哪个故事中的角色。性格相对腼腆的孩子把感受写在小纸条上,悄悄地塞给杜爽,“上面写满他们的心里话,真的很可爱。”

近5年来的项目经历,让杜爽时常陷入思考。“当涉足到一个社会问题,一个公益领域时,你会发现有更多的问题在等着你。”就像“新一千零一夜”项目,杜爽觉得这是在一个点上提出了解决方案,虽然效果很好,但留守儿童和寄宿学校的问题依旧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系统问题。

现在,歌路营开始尝试从“新一千零一夜”项目入手,陆续为孩子提供多元、高质、有趣、有益的内容和服务,比如120节心理视频课,420节的学科内容补充课,宿舍环境美化、阅读等等。同时,针对校长和老师进行激励和培训,与高校、NGO进行合作,形成更系统的影响力。

“我有1300篇故事,想放给150万个惧怕夜晚的孩子听”

1300篇睡前故事,化身心灵使者,

潜入农村寄宿留守儿童心间。

寂寞的黑夜里,犹如星光点点。

无论春秋冬夏,风霜雨雪,

在小小的一方土地,寄宿的童年不再孤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