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怪像:老闆幹中層的活,中層幹員工的活,員工幹老闆的活

前言:

當前,中國大部分中小民營企業存在這樣一種現象:老闆幹中層的活,中層幹員工的活,員工幹老闆的活!企業裡最大的業務員是老闆,最忙的人也是老闆,老闆每天過著“5+2”、“白+黑”的生活,而員工卻像無頭的蒼蠅不知該幹什麼,一直在等待指令,團隊沒有統一的奮鬥目標和方向。

中小企業怪像:老闆幹中層的活,中層幹員工的活,員工幹老闆的活

針對這種現象,看看名企大佬們是如何說的?

王石:

老闆忙得脫不開身,害怕離開三天公司就亂,本質是自己管理有問題。

中小企業怪像:老闆幹中層的活,中層幹員工的活,員工幹老闆的活

李嘉誠:

一個國家,皇帝忙,就代表將相無用;一個軍隊,將軍忙,就代表凝聚力不夠;一個公司,老闆忙,就代表可用之人不多。

中小企業怪像:老闆幹中層的活,中層幹員工的活,員工幹老闆的活

比爾·蓋茨

一個領袖如果整天很忙,就證明一件事,能力不足。

中小企業怪像:老闆幹中層的活,中層幹員工的活,員工幹老闆的活

喬布斯:

一名優秀的員工可以頂50名平庸的員工,並不是說一個人可以幹50個人的活,而是他可以影響到很多人,優秀的員工只要告訴他要做什麼事要什麼效果,他就會想辦法搞定。越是出色的人越善於在缺乏條件的狀態下把事情做到最好,越是平庸的人越是對做事的條件挑三揀四。

中小企業怪像:老闆幹中層的活,中層幹員工的活,員工幹老闆的活

老闆,不要企圖用戰術上的勤奮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老闆事無大小都親力親為,那他每天只會被繁雜瑣碎的事務遮住眼睛,很難在戰略上有所作為。

老闆要扭轉經營的局面,首先要改變的就是人才管理思維,企業要有人,才談得上做好事。沒有優秀的員工,一切願景,都是空談。

老闆也許會說,我也想要有人幫我,可是我沒人啊!其實並不是招不到人,而是你招來的人沒有用好,等他們真正發揮價值的時候你又沒法留住他們。

你要反思企業的激勵機制,如果你是員工,你就拿著低工資、固定工資,你會像老闆一樣拼命嗎?

好的激勵機制可以讓企業自主運轉,讓員工自發工作,不需要老闆事事操心。

老闆的格局和高度,決定了企業的未來。

如何解決?

建議從企業管理機制方面突破,首先要建立好企業薪酬績效激勵機制,讓員工主動自發的工作!

而薪酬設計要先從思維上進行突破

薪酬真正應該扮演的角色,不是企業留人的成本,而是企業激勵員工創造價值的手段。

中小企業怪像:老闆幹中層的活,中層幹員工的活,員工幹老闆的活

激勵性績效方案該怎麼設計

推薦:更適合中小微企業的KSF薪酬績效模式

KSF與KPI有什麼區別?

首先,KSF在思維上領先並超越了KPI。

1、KSF不做減法,要做加法,因為加工資才是大勢所趨。

2、KSF倡導加工資但不能加成本,而是通過促進員工增值消化成本。

3、KSF認為考核第二,激勵才是第一,因為沒有激勵,員工得不到動力,考核就會失去民心。

4、KSF謀求企業與員工的平衡與利益共贏,形成利益共同體。

5、KSF將目標與預算、薪酬與績效融為一體,形成一個全績效的激勵系統。

中小企業怪像:老闆幹中層的活,中層幹員工的活,員工幹老闆的活

KSF與KPI的根本區別:

中小企業怪像:老闆幹中層的活,中層幹員工的活,員工幹老闆的活

KSF的操作方法:

  • (1)提升薪酬的彈性,彈性部分佔80%以上:越有彈性的部分越具有創造性和激勵性。
  • (2)將員工的價值進行明確指引,將價值分類定價,創造多少價值獲取相應的薪酬回報。真正實現多勞多得、多創造多回報。
  • (3)將產值量化與價值量化相結合,一切以結果為導向,深入分析價值模式與產值關係,讓兩者相得益彰。

本文所講的:激勵性KSF模式實操內容及案例,來自《績效核能》一書,想深入學習的,建議點擊以下鏈接購買!書內附數十個行業案例,送獨家視頻學習資料。

以餐飲業為例

店長、大廚總管以及其他管理層,他們的KSF模式應該如何導入?

具體操作:

第一步:比如說大廚總管這個崗位,我們將工資收入重新設計,不再採用固定薪酬,而是將原有工資打碎重組,將原有收入的一定比例做績效工資(初次操作,績效工資比例,建議在40%-50%左右),而績效工資的部分收入。

第二步、我們先做價值分析,將大廚總管最核心的價值提取出來,比如:全店銷售目標達成率、主推產品銷售額、人創菜品營業額、毛利率、水電費用率、員工流失率、員工培訓課時、客戶滿意度等,大概6-8個指標,每個指標依據重要程度,分配對應的比例金額。

中小企業怪像:老闆幹中層的活,中層幹員工的活,員工幹老闆的活

第三步、我們要調查公司歷史數據,作為參考,選出各個指標的平衡點。在平衡點上,每個指標每增加核定單位數據,大廚就能得到對應的指標收入,也就是說,大廚可以在不同的指標上發力,為自己賺更多的錢。每個工資多少,看自己的工作結果和數據說話。

員工最重要的指標,是銷售額、毛利率等指標,因此分配的比例也是最高,因為這個是門店最核心的部分。

另外,員工培訓、員工流失率也是重要的考核指標,廚房總管不僅要做好自己工作,還要對團隊負責,通過培訓和激勵,確保團隊的穩定性。

第四步、就是對全部員工做宣導,要將激勵機制的核心和價值,準確傳遞給每個員工,讓員工真實感覺到老闆是在為員工增加收入,在這裡是有美好的未來。

中小企業怪像:老闆幹中層的活,中層幹員工的活,員工幹老闆的活

總結:老闆要學會用機制,讓企業自動運轉,不要什麼都親力親為,這樣就算累死自己,也不見得有好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