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歲老人家譜中發現祕密,揭開明朝一大懸案!

江蘇省丹陽有一位戴姓的老人已經90歲了,在他退休之前是一名銀行行長。退休後,閒在家裡沒有什麼事情做,喜歡上了研究家譜。各種家譜都愛看。

有一天上午,這名老人在閱讀《丹陽家譜提要》時候得知,他們戴家有一本1936年重修過的《雲陽戴氏家乘》,目前被上海圖書館給收藏了。於是老人很快想起,他小時候聽長輩說過這個家譜,在抗戰時期他們全家逃出了丹陽,什麼都帶走了,就是家譜落下了。

非常幸運的是戴姓老人的孫子在上海工作,並且很快在圖書館找到了這個家譜,並且還複印了一份。到了老人手裡後,老人有了驚奇的發現。在其中有一篇墓誌銘《東山公墓誌銘》,而這篇墓誌銘可不是一般的墓誌銘,它竟然揭開了明朝的一大懸案。為此有關專家也仔細查看了這篇墓誌銘,據上面的記載專家表示很有可能。在600多年前,明朝建文帝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經過了四年的靖康之役,燕王朱棣終於攻破了南京,並且放了一把火燒掉了皇宮,建文帝的下落也因此下落不明瞭。

90歲老人家譜中發現秘密,揭開明朝一大懸案!

朱允炆(1377年12月5日—?),明朝第二位皇帝,漢族,1398年6月30日-1402年7月13日在位,年號建文,故後世稱建文帝,又作朱允文、朱允汶。

明洪武十年(1377年)12月5日,朱允炆出生於應天府(今南京),為明興宗朱標次子,明太祖朱元璋之孫,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繼皇帝位,朱允炆在位期間增強文官在國政中的作用,寬刑省獄,嚴懲宦官,同時改變其祖父朱元璋的一些弊政 ,史稱“建文新政”。

90歲老人家譜中發現秘密,揭開明朝一大懸案!

朱允炆于靖難之役後下落不明,時駙馬都尉梅殷在軍中,從黃彥清之議,為發喪,追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壬午以後諡不行。至南明弘光元年七月,以與顯皇帝廟號復,改廟號惠宗,後世稱為明惠帝,諡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乾隆元年上諡號為恭閔惠皇帝。

這麼多年過去了,關於建文帝的下落簡直就是眾說紛紜,建文帝是死是活也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大懸案,誰也不能確定建文帝當時有被沒有被燒死,這個誰也不知道,剩下的都是大家的猜測。而在這本家譜中記載,戴姓老人的先祖代末年從新安遷到了浙江,明朝時期又遷到了丹陽。在建文帝時期的先祖,在當時是四川的提學副使,這個官可是不小,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

90歲老人家譜中發現秘密,揭開明朝一大懸案!

而朱棣在準備攻打南京的時候,這位祖先向建文帝提過北伐的建議,但是這個建議並沒有得到建文帝的採納。在後來朱棣攻入南京之後,戴姓先祖便帶著自己的親人藏了起來。一家人躲到安徽的時候,得知建文帝竟然沒有死,而是藏在蘇州,後來他便渡江去蘇州找他,這個時候建文帝已經離去了。先祖知道後,踏遍大半個省,跋涉萬里,終於在穹浪山見到了建文帝。

歷史記載建文帝實在1402年下落不明的,而這個墓誌銘上記載,老人先祖在建文帝失蹤那年就開始尋找建文帝,直到1432年,才找到建文帝,而這個時候建文帝應該已經55歲了,而朱棣那個時候也已經去世好幾年了,這麼說也就是建文帝是在朱棣死後被找到的,建文帝在流落民間那些年實在做什麼事兒,這個上面沒有記載,但是建文帝以這樣的一種那樣荒誕的方式離開了皇室,沒有因為巨大的心理落差而鬱鬱寡歡而死,就可以足夠說明那些年建文帝在民間過得還是不錯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