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寧第一塔,百年證興衰

文峰塔的建造源於興寧“塔井鎖金龜”的傳說:自古至今,興寧少有戰亂,偏安一隅,清朝後期,文人、術士考究到興寧的地形是個“龜形”,主興寧平安、出文人,還有詩云:“鐵網城頭架,金龜水上浮。任爾天下亂,興寧唔使愁!”為防金龜遊走,術士們在興寧城內的龜腳部位打了四口井,釘住龜腳;在現塔處建了一座文峰塔,震住龜尾。此後,興邑大地,人才輩出,商貿發達。興寧曾是粵贛閩交界處的地區性商貿中心,有“小南京”之稱。

興寧第一塔,百年證興衰

『塔底近觀塔神』

文峰塔坐落於小山坡上,坡無林木。塔巍然屹立,似是天外飛來。塔下有半米高的矮牆圍護著,塔座四周雜草叢生,似無人護理,景象有些破敗,與不屈的巍巍高塔反差甚大,給人以滄桑和遺憾。塔底有一門,登塔可盡觀興邑大地,然鐵門緊鎖,只能望塔興嘆。

興寧第一塔,百年證興衰

『百年曆史見證齊昌興衰』

塔身處有一塊石碑,文曰:文峰塔,位於興寧縣寧新鎮文星村長陂嶺,建於清嘉慶十九年(1814),光緒十年(1881)重建。文峰塔主塔佔地面積150平方米,塔十一層30餘米,第一、二層為正方形,其餘各層為八角形,塔頂火葫蘆酷似飽醮墨汁之筆。塔身全部用青磚砌成,各層均有瓦簷環抱,挺拔秀麗,工藝精湛。1980年9月,文峰塔被興寧縣人民政府列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興寧第一塔,百年證興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