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才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沒有之一!

它才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沒有之一!

如無意外,再過一些天,一個世界級的大灣區就要正式誕生了。

今天的中國,最熱的兩個政策投資佈局區域,一是北方雄安,二是南方的粵港澳大灣區。

作為千年大計的重中之重,現在的雄安一片繁忙。在南方,粵港澳大灣區的腳步也越來越近,最新的消息說,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在6月初就要出臺。

這將是2018年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最大紅利,其重要性將超過海南的“自貿區+自由港”的建設。原因很簡單,“粵港澳大灣區”體量實在太大了,一降生就是世界級的。

這裡說的“世界級”不僅僅指經濟總量、人口規模,還包括金融、航運、貿易、科技、高等教育在全球灣區裡的地位。

對於大灣區,普通老百姓關心的問題無非三個:第一,誰是龍頭,哪些公司最受益;第二,買房的機會在哪裡;第三,我所在的城市有什麼利好。

對於上述問題,有很多共識,也有很多爭論。比如,站在產業和公司研究的角度,最近討論得較多的是,誰是大灣區的龍頭房企?

如果按照股神巴菲特的投資邏輯,其實已經有了答案:

1、買大不買小,買老不買新,巴菲特所有的重倉公司都是其所在行業的超級龍頭和絕對老大,這些公司也是美國企業界的巨無霸。

這點很好理解,足夠大的規模是成為龍頭的基礎條件。

2、不介入處於自由競爭階段的行業和公司,他只買那些已經實現了完全的寡頭壟斷行業中的超核心龍頭股。

這點也好理解,只有龍頭企業才擁有獨特的資源和競爭力。

換句話說,一個龍頭,必須具備一定的底蘊、規模、資源,並具備不錯的成長性。

從這個角度而言,討論誰是一個大灣區的龍頭就簡單得多。

先說一個話題:粵港澳大灣區,哪座城市是龍頭?

雖然大家尚有爭議,但無非就是深圳、廣州、香港三家。

香港因為其特殊性,大家在那幾乎都無系統佈局,對房企來說並無意義,可以排除在外。那麼廣州和深圳誰是龍頭呢?

答案可能是深圳。這不僅僅是指GDP,那玩意充滿了水分,意義不大。主要看的是:第一,資金競爭力;第二,人口競爭力;第三,科技競爭力。

某種意義而言,粵港澳大灣區最大的機會,是深圳帶來的,而不是香港、廣州。

原因很簡單:深圳抓住了科技創新和金融兩大行業,都正在做到極致,所以是區域內當之無愧的經濟發動機和最大的人口、資金增長中心,而且由於深圳面積狹小,資源必須外溢。

例如,大灣區最值得期待、最有價值、未來能給粵港澳大灣區帶來資產價格大變動的項目,大多都圍繞著深圳和臨深城市之間,比如深中通道、深中地鐵,以及深圳和東莞、惠州之間的城際鐵路、地鐵等等。

那麼,深圳的龍頭又在哪呢?

“粵港澳大灣區是大平臺,而自貿區則是爆破點”,中山大學副校長李善民教授說。

這個觀點我深以為然。深圳的發展歷程就是羅湖到南山,蛇口到前海,一路向西。

而深圳的最西邊就在前海蛇口自貿區。

蛇口自不必多說,這裡是招商蛇口一手建立起來的;前海則有所謂的“三大地主”——招商局集團、中集集團、西部物流,其中招商局集團是招商蛇口的母公司,中集集團則是招商蛇口的兄弟公司,這樣的優勢別人怎麼比?

這就是孕育一個龍頭型公司的底蘊。

底蘊能當飯吃嗎?能也不能!底蘊之上,你需要有足夠且優質的資源配備。

畢竟,大灣區這麼大,不是每一塊土地的價值都是一樣的。

我們先來看看,招商蛇口在大灣區的龍頭區域裡有多少地。

華創證券今年1月發佈的報告統計說,招商蛇口位於粵港澳大灣區核心節點的前海、太子灣和蛇口三大重點項目儲備建面915萬方,深圳市土儲建面524萬方,以及周邊城市群土儲建面697萬方,珠三角區域合計土儲建面近2200萬方,佔比總土儲達34%。

這些土地的價值有多大呢?這份報告透露:

自2015年重組上市以來,前海、太子灣和蛇口分別增值634億、149億元和245億元,合計1027億元,相較於目前淨資產500多億和市值近2000億貢獻巨大。

海通證券的報告則稱,粗略計算,前海土地整備290萬平米對應約508萬方地上建築,太子灣片區住宅、商業、寫字樓、公寓建築面積大約140萬平米,按照周邊均價6-8萬/平米測算,前海總貨值在3000億元-4000億元,太子灣總貨值在840億-1120億元,兩者加起來總貨值達到3840-5120 億元。

這還只是在深圳。深圳之外,大灣區之內,招商蛇口的土儲也十分豐富。

粵港澳大灣區包含的“9+2”城市群,除了澳門、肇慶、江門這幾個,招商蛇口進入了其中幾乎所有城市,在大多數房企都未進入的香港也有系統佈局。

據年報披露,2017年,招商蛇口總土儲面積達2300萬平方米,其中31%位於深圳,38%位於珠三角都市圈。

另據海通證券統計,2017年招商蛇口新獲取51宗土地,擴充項目資源建築面積768.6萬平米,權益建築面積549.5萬平米,總地價826.8億元,其中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新增項目儲備佔到全年的比例接近四分之一。

2300萬平方米的總土儲和萬碧恆這幾家比起來似乎略顯薄弱,但在粵港澳大灣區,還是可以秒殺任何人的。

話說,資源這種東西,具有很強的獨佔性和排它性,人有我無,我有人無。而且,在土地儲備這個更獨特的資源上,還有不可再生性,佔一塊就少一塊。

因此,這其中的價值,大家就很明白了。

和招商蛇口比起來,區域內其他房企的優勢就弱了很多。比如佳兆業,有媒體稱,佳兆業是粵港澳大灣區擁有土地儲備最多的房企,面積超8000萬平米(權益面積超過6000萬平米),真正的“大灣區地王”。

但是這6000萬平方米的權益面積裡,舊改權益面積就佔了5000萬平米。雖然佳兆業是名副其實的“舊改之王”,但你我都知道,舊改這東西,需要的時間週期實在是太長了,沒有個十年八年的,根本啟動不起來。

在底蘊和資源之上,一個龍頭企業需要具備的另外一個條件是,成長性和想象力。

眾所周知,如今房企要獲取土地,只有三條路可走。

第一條路是招拍掛,這已經成了巨頭們的遊戲,更何況在大灣區尤其是深圳,這條路也越來越難走。一是沒地可拍,二是有地你也拍不起。

第二條路是城市更新,也就是舊改。舊改也分兩條路,一條路是市場拓展,這是佳兆業們擅長的強項,儘管現在跑馬圈地迅猛,但真正能轉化為實際土地儲備,轉化為銷售的,將是N年後的事情,有N多不靠譜。

另外一條路是,內部挖潛。大灣區核心區域可供開發土地極為稀缺,是否擁有大量後備土地資源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國內唯一同時擁有多個港口、工業園區的大型央企,招商蛇口的母公司手上的大量倉儲、物流用地,特別是中外運在全國有約1300萬平方米的倉儲用地,大多位於一二線城市的核心地段。作為招商局旗下的地產平臺,對這些土地進行資源整合,不僅意味著穩定的增儲來源,更意味著巨大的利潤釋放。

第三條路就是兼併、收購,等等非市場化拿地手段,這也是巨頭的事。通過自身央企的優勢,以及豐富的產業整合改造經驗,招商蛇口有望在國有企業改革的過程中,承接更多存量資源的更新。

所以,招商蛇口成立了專門的併購小組以及央企資源整合小組,加強國企合作背景下的併購。2017年,招商蛇口落地昆鋼、武鋼、天津湯臣、南通中外運等項目,18年初實現了對東風、浙江潤和地產項目的收購。

這第二、三條路,並不是所有開發商都能走通的。如果要走,就得拼資源。

而招商蛇口擁有大灣區最為優質的資源——這個資源來自於母公司招商局集團。

作為總部位於香港的中央企業,招商局集團總資產近7萬億,下屬的招商銀行、招商蛇口、招商港口等多個子公司的總部位於粵港澳大灣區,集團90%的核心資產佈局在粵港澳大灣區,是粵港澳大灣區開發建設的重要力量。

招商蛇口則是招商局集團旗下城市綜合開發的旗艦企業,也是唯一的地產平臺,招商局集團全面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抓手。

在土地和項目資源越來越難以獲取的背景下,依靠產城融合和園區開發優勢,通過存量轉型、集團注入、產業新城模式、郵輪母港再開發等渠道,招商蛇口的資源獲取優勢明顯,極大的豐富了未來在土地拓展方面的想象力。

這也意味著,在大灣區的開發過程中,招商蛇口可以以更低的成本,獲取更多更優質的土地和大型園區綜合開發項目。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2015年7月和東莞市簽約的長安新城,就位於大灣區的核心位置,臨近前海,規劃面積20.36平方公里,是目前東莞乃至珠江口灣區唯一的集中連片、規模最大的處女地,承載著東莞轉型升級新增長極的重要使命。

除了在國內其他地區複製,招商的蛇口模式,也在走出國內。

5月27日,招商局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建紅,在受邀參加一場專題會議時談到:

我們要把蛇口綜合開發的成功經驗和“前港-中區-後城”的成功商業模式,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分享。目前我們已經在吉布提、斯里蘭卡、白俄羅斯等國建立了園區,做出了一些成功的嘗試。

巴菲特說,我們應集中關注將要發生什麼,而不是什麼時候發生。這句話,用在當下的招商蛇口身上應該再合適不過。

它才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龍頭,沒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