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靠寶馬炒噱頭,同行15載,華晨中華能依靠V7打翻身仗嗎?

還靠寶馬炒噱頭,同行15載,華晨中華能依靠V7打翻身仗嗎?

四年前,有一個老闆想投資4S店。當時的他面臨兩個選擇,吉利和中華。在經過縝密思索和考慮之後,他決定投資中華。畢竟,依託著華晨寶馬,華晨中華先天自帶“豪門基因”,背靠大樹好乘涼,長遠發展一定比吉利強!過了一年,豪門基因非但沒有發揮作用,原地踏步甚至倒退,又過了沒多久,徹底涼了。

還靠寶馬炒噱頭,同行15載,華晨中華能依靠V7打翻身仗嗎?

以後的兩年多,這家4S店一直不溫不火地經營著,靠中華V3一輛車也能支撐著勉強度日,大量的庫存車被積壓在一間倉庫裡。時間到了2017年末,由華晨和寶馬共同研發的M8X智能模塊化平臺打造的中華V6風風光光上市了,號稱寶馬血統,在很多技術上都得到了寶馬的支持。連車上搭載的1.5T渦輪增壓發動機都是華晨和寶馬共同研發的。上市半個月銷量突破6000臺,一曲高歌還未唱畢,猛進的勢頭戛然而止,2月份銷量已跌至1809臺,3月份已跌出百名開外。中華旗下車型的全部銷量平均到每家4S店30臺左右。

還靠寶馬炒噱頭,同行15載,華晨中華能依靠V7打翻身仗嗎?

十五年一劍,姍姍來遲的平臺。

自2003年華晨中華和寶馬合作,如今已過15個年頭。如果說十年磨一劍,那屬於中華汽車的這把劍實在是太姍姍來遲了!長達15年德國寶馬的噱頭,卻沒有將中華品牌發揚光大。

還靠寶馬炒噱頭,同行15載,華晨中華能依靠V7打翻身仗嗎?

4月16日,定位於中級SUV的中華V7在北京搶先亮相。新車的外形內飾網上已有諸多報道,重點在於這款車基於M8X模塊化平臺打造。對於這個平臺,官方是這麼介紹的——

該平臺參照德國工業4.0標準,是華晨中華聯合寶馬集團及全球知名汽車零部件供應商麥格納共同打造,汲取寶馬面向未來的ACES造車戰略理念,充分應用“互聯網+”的先進研發技術進行開發,全面引入寶馬開發流程,堪稱華晨中華與德國寶馬十五年合作精髓的集大成者,具有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四大特點,具備擴展衍生系列化中高端戰略車型的能力,生產任務則由榮獲“2017年中國最佳工廠”稱號的智能製造工廠完成。

如果實際如同理論描述這番優秀,那我們有理由對中華汽車懷有信心。然後市場上同級車型已然佔據前端,姍姍來遲的平臺能否後發制人呢?

品牌能力薄弱,中國寶馬前景堪憂。

還靠寶馬炒噱頭,同行15載,華晨中華能依靠V7打翻身仗嗎?

科技的堆砌固然重要,但品牌形象也不容忽視。在自主品牌中,中華汽車的品牌能力相對薄弱。吉利長城長安等品牌單一車型的月銷量都要超過中華汽車整體銷量。加之缺少爆款車型,已有車型的受眾基數小,這個品牌岌岌可危。儘管這個車型在外觀上和寶馬貼近,但諸君誰還記得中華V5呢?外觀跟寶馬X1有99%相似,現在的銷量也只有凋零的兩位數。

還靠寶馬炒噱頭,同行15載,華晨中華能依靠V7打翻身仗嗎?

此外,所有的一切都要落地在價格上。半途折戟的中華V6對標的哈弗H6,那麼V7大概率對標H7(13.90-18.0萬)。然而在哈弗H7的售價區間裡,又有大把競品車型例如VV7、GS7、博越……在品牌形象力日漸式微的情況下,定價稍有不慎就難以生存。15年了,還在拿著寶馬當噱頭,中華汽車還能不能打個翻身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