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發展史(二):稱霸諸侯的歷程

上一節說到了秦國一部部奮鬥到封侯建國,但初期秦國的力量相比別的諸侯國還是弱小的,畢竟秦國的主要力量都用於抗衡西戎了。在加上秦國分封時間短,基本上在西周末年,東周初期才獲封,所以相對於其他諸侯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處於弱勢,甚至可以說秦國比之茹毛飲血的時期都相去不遠,更多遺留了母系氏族時期的印痕。

但就是這樣一個不被人重視的小國,卻異軍突起,在短短數百年時期趕超其他諸侯國,甚至在最後稱霸諸侯,統一中國,這離不開秦國幾代人勤勤懇懇的奮鬥。今天簡單跟大家分享一下秦國稱霸諸侯之路。

一、秦穆公稱霸西戎

秦襄公死後,從秦文公開始,經過幾代君王的努力,接連挫敗西戎,擴大自己的領土,版圖一直推進至關中東端。在秦武公、秦德公時期,將都城遷至雍,秦國的各項制度也有了大致的雛形,國力開始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東周初年,已經有了隱隱成為新興的西方強國的態勢。

秦國發展史(二):稱霸諸侯的歷程

秦穆公時期,秦國終於贏來了等待許久的一位霸主。秦穆公很有雄心,欲稱霸中原,但與秦國相鄰的晉國正處於君明臣賢、國富民強的巔峰時期,而且在與晉的崤山之戰中,三將被俘,秦軍覆沒。晉國阻扼住秦國向東進軍之路,秦穆公只得向西發展。

當此之時,秦穆公四處搜求人才,重用他國來的客卿,“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有了這些謀臣武士的輔佐,在加上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等將軍在晉國征戰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嚴格訓練,有了一支兵強將勇、英勇頑強的軍隊,秦國終於兵強馬壯。

秦國發展史(二):稱霸諸侯的歷程

兵強馬壯後的秦國,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闢國土千餘里,稱霸西戎。周王特加祝賀,並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向戎人進攻。

正是穆公的作為,使秦國的大後方得到了穩定,也由此成為了僅次於晉國、楚國、齊國的二等強國

二、秦孝公變法崛起

秦孝公上位之前的秦國,在秦穆公之後,再不復榮光,經歷了百年的衰落時期。秦國屢次試圖東征,無耐即使聯楚抗晉也難有一勝。及至秦景公時期,晉悼公即位,晉國諸卿和睦,上下一心,晉國得以復強,在加上楚國退出爭霸行列,晉悼公復霸中原,秦再無力與晉國周旋。就這樣在“向東不能出崤函,爭南不能及巴蜀”的背景下,秦國走完了自己的春秋之路。

戰國初年,三家分晉,三晉勢力急劇膨脹。魏國的魏文侯任用李悝變法,國力迅速強盛。拜吳起為將,侵吞了秦國的西河之地,並暗暗窺視關中。秦簡公、秦惠公屢次攻魏,想要奪回西河之地,皆被吳起所打敗。甚至秦惠公破釜沉舟,卻也大敗而回,再也無力抵抗三晉的攻勢。後來隨著三晉聯盟的破解,秦獻公即位後仿照魏國制度發展秦國,才使得秦國局勢穩定下來。

秦國發展史(二):稱霸諸侯的歷程

秦孝公即位時,戰國六雄已經形成,對於秦國內憂外患的局勢痛心疾首,發佈求賢令,向天下尋求治國之才,衛國人衛鞅入秦,秦孝公力排眾議,任用衛鞅為大良造,開始實施變法,歷史上稱“商鞅變法”。

商鞅經過二次變法,遷都於咸陽,通過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建立二十等軍功爵制、獎勵耕織、重農抑商、嚴懲私鬥、推行郡縣制、重視農業生產,統一度量衡、燔詩書而明法令等等一系列的變法措施,建立了新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戰鬥力不斷增強,全民上下一心,一致對外,還收復了河西之地,終於一掃秦國百年積弱,秦國開始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

等到秦惠文王時期,稱王滅蜀,從此秦正式成為一個大國,在無人可輕視。等到嬴政登基,開始了對六國的征服,終於經過一系列的征戰,最終統一中國。

秦國發展史(二):稱霸諸侯的歷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