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住網紅食品安全關

安全對食品來說,是一票否決,不管名氣多響,牌子多大,都不是逃避監管的藉口

逛大街、轉商場,您可能遇到過這種場面:一家店鋪前,顧客排隊排得老長。您要是好奇也跟著排隊,最終會發現,原來大家只是為了一杯鮮榨飲料。

不知打什麼時候起,類似這種網紅食品店就多了起來。叫它網紅,是因為在網絡上有很多人追捧,從而引發了線下的排長隊去購買。

市面上食品、飲品的品種理應豐富多彩。網紅食品的出現,滿足了人們的不同需求,挺好。但是監管部門近日發現,部分網紅飲品店使用過期原料、衛生條件差、虛假宣傳等問題較為突出,存在食品安全隱患。這就不好了。

網紅食品店的滿堂紅光、銷售飄紅,如果是通過踐踏食品安全紅線得來的,那麼監管部門亮起“紅燈”,嚴查嚴管,最終將其紅牌罰下,那就是其咎由自取了。

民以食為天。入口的東西,必須安全,不然就是對社會極大的不負責,甚至是犯罪。食品安全工作,需要常抓不懈。

曾經有一種觀點說,食品安全,做到99%就不錯了。這種觀點是值得商榷的,這就好比說煮餃子,下鍋100個餃子,然後宣佈其中99個都是安全的,只有一個有毒,試問誰敢吃?

食品行業競爭激烈,成本壓力也大,但是再難也不能在食品安全上壓縮投入、減少注意。安全對食品來說,是一票否決,不管名氣多響,牌子多大,都不是逃避監管的藉口。

作為直接受食品安全影響的一方,消費者更要主動維護自身權益。一方面,消費時別光顧著排隊,還要多留神、多警惕,細緻觀察店面環境、人員操作是否合規。如果發現問題,可以及時地向相關部門提供線索。另一方面,把問題網紅店列入自己的消費黑名單,用腳投票。

當監管部門、消費者營造出有力的監管態勢,食品行業從業者自然會意識到違規的成本,不敢在食品安全上造次,才會時刻繃緊安全弦。

《 人民日報 》( 2018年06月13日 13 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