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股市發出一聲“怒吼”,15年曆史恐將重演,滿倉散戶如何是好

為什麼中國股市會成為百姓的屠宰場

這是因為中國股市從來就是一個不公平的市場。中國股市開始是為國企解困為目的,後來是為國企融資為目的的。股市根本就不是一個給投資者投資的,而是要掠奪投資者的。

我們看到中國股市最大的贏家是以國家股為主體的大小非。淨資產只有一元錢的用友軟件36.60元發行,在二級市場幾十元上百元的價格交易,我們看到在香港發行價格僅1.1港元的中石油在大陸發行價格是16.7元人幣,而在二級市場的開盤價格竟然是48.60元。

二 級市場的流通股東永遠是賤民,同股同權同樣回報的股票,發起人股東是一個價,國外投資者是一個價,二級市場是另一個價。國外投資者有機會以1.1港幣的價 格參與中國股市(中石油),國外戰略投資者也可以以淨資產的價格參與中國股市,中國政府的國有企業可以以淨資產的價格參與中國股市,而惟獨國內的投資者找 不到一個廉價的渠道參與中國股市。包括借道基金投資證券市場的基民們,也一樣成了被掠奪者。

公平、公正、公開這是市場經濟的基石,但我們的政府給普通民眾一個公平的可投資機會了嗎?我們的政府真正做到建立和維持一個公平秩序的責任了嗎?

股市全線虧損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這說明在一個公民當成賤民的國度,不但投資股市虧損,其實在任何一個環節你的利益都可能不受保護的,你都可能成為被掠奪者。因為你根本沒有一個公平的參與遊戲的機會。

救市是個問題,救市雖然保護投資者利益,還投資者以公平。但救市後拙劣的管理層能否建立真正公平的證券市場?不救市也是一個問題,這意味著保護掠奪者合法財產。任由市場跌出一個合理的公平市場。這是當前中國股市必須思考的。

在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相對公平的市場,這是解決當前股災的核心問題,說起來易做起來難。

中國股市發出一聲“怒吼”,15年曆史恐將重演,滿倉散戶如何是好

股災三年,為何A股仍逃不出“去槓桿”陰影?

2015年6月,中國股市上演了一輪轟轟烈烈的“去槓桿化”、“去泡沫化”過程。然而,在這一個過程中,股票市場卻發生了大幅波動的表現,滬市從5178點大幅下挫至2638點,而創業板更是從4037點下挫至1571點,市場累計跌幅過半。

雖然15年下半年的那一輪下跌力度,仍比不上08年的水平,但仍然稱得上股災行情。或許,這也是一次強力的去槓桿化、去泡沫化過程,同時也可以理解為對之前非理性槓桿牛市的一次快速地修復。

談及前一輪槓桿牛市行情,可謂非常瘋狂。在此期間,不少打著互聯網、併購重組旗號的上市公司,卻獲得了市場的大舉炒作。在牛市中後期,甚至還湧現出一批互聯網+教育、互聯網+鋼鐵等瘋狂概念,但凡披上了互聯網的概念,股票價格與市值卻獲得了持續性的追捧,一家普通企業市值瞬間攀升至千億水平,也似乎不是特別難的事情。

從本質上分析,前一輪槓桿牛市行情,歸根到底還是高槓杆惹的禍。成也槓桿,敗也槓桿,無疑成為了當時A股市場的真實寫照。在此期間,無論是場內融資還是場外配資,都受到了追捧,而一些不為人知的隱蔽配資渠道,也因此獲得了爆發式壯大,配資槓桿率達到數倍乃至十多倍以上的水平。

槓桿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在股市上漲過程中,槓桿利於加快市場資金利用率,刺激股市的上漲節奏。但,在股市下跌過程中,槓桿卻會助跌股市,而15年下半年政策突然轉向,並對高槓杆工具進行全面性的清理,股市隨之下挫,而任性動用高槓杆工具的上市公司大股東隨即身陷困局,而在股災末期,部分上市公司大股東甚至遭到平倉乃至強行平倉的風險,有的無法及時補充質押,而不得不任性停牌,乃至長期停牌,以保住公司的控股權與話語權,不至於發生系統性風險。

全面性的去槓桿動作,對股市衝擊不少,但這更應該屬於資金端的去槓桿。時至目前,中國股市的槓桿率有所迴歸理性,資金端去槓桿也接近尾聲。但,縱觀目前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情況,自身採取股權質押槓桿工具的比例不少,有的上市公司自身槓桿率非常高。更有甚者,還存在多種高槓杆工具、融資工具結合使用的情況,而最近一段時期內,部分上市公司發生了債務違約的問題,這也是近期金融市場的一個真實的寫照。

值得一提的是,自股市加快去槓桿以來,國內金融市場的去槓桿動作卻接連不斷,且難言終結。或許,對於金融市場前半段的去槓桿動作,已經基本上達到了初期的效果,但在資管新規、金融市場加快去槓桿等因素影響下,似乎已經步入了後半段的去槓桿過程。

然而,對於這一個去槓桿過程,已經不僅僅侷限於資金端的去槓桿,而更可能屬於金融市場多元化的去槓桿化過程,而其對股票市場的直接或間接衝擊還是不可小覷。在此期間,對於部分槓桿率較高、償債能力較弱的上市公司而言,無疑也是深受衝擊的。由此可見,對於近期接連出現的上市公司債務違約現象,還是給了部分槓桿率高、負債率高、現金流不佳以及償債能力較弱的上市公司敲響了警鐘。

“防風險,守底線”,似乎為未來數年的金融市場定了調子。與此同時,在抑制資產泡沫的背景下,實際上也暗示出未來一段時期內,高槓杆工具再度活躍的概率並不大,支撐股市再度崛起的助推器很難在中短期內發揮出應有的效果。或許,要想再度激活股票市場,要麼引導更多新增流動性的入場,要麼進行市場制度改革,盤活存量流動性,這也是後續值得期盼的發展方向。

在實際情況下,雖然資金端去槓桿任務已基本上步入尾聲,但對於一些非常隱蔽的渠道還是很難從根本上消除槓桿資金的隱患。例如,一些不為人知的場外配資渠道,通過對賭形式實現變相的高槓杆投資;又如,近年來部分資金借道滬港通等渠道,或利用不同市場間的灰色通道實現變相加槓桿等,這也是比較隱蔽的加槓桿行為。

但,對於目前國內金融市場,去槓桿的力度很大,而股票市場也依舊逃不出“去槓桿化”的陰影。在實際情況下,雖然適度槓桿利於提升市場的投資活力,但考慮到前期股市受到轟轟烈烈“去槓桿化”、“去泡沫化”的衝擊過於嚴重,加上金融市場去槓桿化仍未終結,無論是存量資金還是場外資金,都會顯得相對謹慎,即使如今A股市場的估值水平已有逐漸迴歸合理的趨勢,但對於具有逐利性的資金而言,在股市缺乏投資活力、缺乏賺錢效應以及加快擴容的背景下,參與熱情並不高,更可能處於持續觀察的狀態之中。

中國股市現在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

是跌入3000點之下?是機構市,還是操縱市?

2015年上半年是牛市,毫無疑問。但現在是什麼市?大多數都迷茫了。因為2015年下半年開啟的暴跌宣告熊市的到來。那是否意味著熊市來臨了呢?沒人確定。因為啊,許多專家,整天在說牛市又來了,整的小散戶一愣一愣的。還有的人則是專門唱空,整天熊市不離口。到底該聽誰的呢?

照我說,小散戶要想不虧錢,得有自己的判斷吶!怎麼判斷呢?最簡單的還是市盈率這個指標!

中國股市發出一聲“怒吼”,15年曆史恐將重演,滿倉散戶如何是好

上圖是A股上證指數和深成指歷年來市盈率走勢圖。可以發現,2007年,2009年,2015年都是一個市盈率的頂峰。

2007年上證最高市盈率都有70倍了,太瘋狂了。

2009年上證最高市盈率30倍,也是非常高的一個估值了。

2015年上證市盈率最高22倍左右,處於合理水平的偏高水平,但深成指市盈率高達62倍,比2009年的水平還高。2009年之後,A股經歷了6年大熊市,這次,會有多久的調整?

這就是股市最本質的運行規律,很難偏離。一旦偏離,後續的調整時間也會很久。

現在A股市盈率,上證是16.6倍,還算合理。深成指是44倍,明顯還是很高的,2012年最低時不到20倍的市盈率,才造就了大底和後面的大牛市。

所以,通過簡單的市盈率分析,我們可以基本判斷,中小板創業板大概率未來幾年很難有牛市了,必須要經歷估值的調整。而如今IPO速度加快,監管不斷加碼,正是對中小創擠泡沫的動作。不要以為只有樓市在擠泡沫,中小創同樣如此。

對於目前的市場,我們究竟該如何投資呢?這是個很大的問題。以上的分析基本可以判斷中小創不是太靠譜,因為估值太高了,而近期銀行股中字頭的不斷活躍,似乎又在告訴你市場的真諦。到底該不該跟著市場走呢,還是堅持自己的以往觀點,其實真的不用太過於糾結,關鍵是認清楚自己。

散戶不虧錢的秘訣

在這樣的市場裡,散戶想要少虧錢甚至不虧錢,就必須要了解莊家瞭解機構。

莊家建倉的手法

一、橫盤吸籌建倉

這種方式就是時間長,持股的人要有耐心。橫盤建倉時主力在盤中維護股價,盤口上常用上有大單壓板和下有大單託板,股價漲不動但也跌不下去,單子掛而不交,造成成交量明顯變小,說明市場拋單少,被主力鎖定的股票多,此時還應多細心觀察。

橫盤建倉法通常運用於業績優良的“白馬股”,一般是長莊主力操作。“白馬股”一般是指其有關的信息已經公開的股票,由於業績較為明朗,很少存在埋地雷的風險,內幕交易、黑箱操作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同時又兼有業績優良、高成長、低風險的特點,因而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往往為投資者所看好。“白馬股”採取橫盤吸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波動小:從裡子裡來說,這種股票業績優良穩定,不是什麼熱點概念或者重組題材,沒有爆炸性拉昇的空間。大家一般是帶著“長期投資的心態”對待這種股票,吃吃分紅或者穩定增長,就是因為大家都知道“白馬股”是好東西,而且主要玩家是機構,如果有人想賤賣來打壓吸籌,那絕對是賠了夫人又折兵,偷雞不成蝕把米。反之如果主力拉高吸籌,很容易就會引起眾多人士的搶籌。

(2)時間長從表面上看,是用時間換空間。“白馬股”每年的業績穩中帶漲,股價卻磨磨蹭蹭。如果一個普通投資者天天看著這樣的盤的心情可想而知,別人的股票跌的兇猛的時候還好,要是別人的股票漲的兇猛,漲了幾十個點或者翻了幾倍的時候是很難堅守住“白馬股”的。因為大部分中小投資者都想獲得超額利潤,“白馬股”磨蹭的個性是無法滿足大部分個人投資者的,因此這類股票裡大部分都是機構,比如公募基金、社保基金之類的,機構們更多的是要求低風險和穩定的分紅。

這類股票的走勢大都是經過大幅的下跌後,在低位進行一個長期的盤整,並且成交量很小。因為這類股票的建倉,主力並不想讓人知道有大資金介入,在建倉過程中不會進行大單買入,而是用小單不停的買入,這樣相對建倉時間會非常長,有的主力建倉一隻股票甚至會用幾年的時間。在底部收集到的籌碼越多,吸籌時間越長,其建倉的成本越低。通常在低位盤整時間越長,則未來漲幅越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橫有多長,豎有多高”。這類股票的K線經常會表現一下底部特徵,如W底、多重底、頭肩底等等,而技術指標通常會表現為底背離形態。但是對這類股票我們只要注意就可以了,和莊家比耐心就不必了,還是等到主力開始拉昇這隻股票再介入為好。

中國股市發出一聲“怒吼”,15年曆史恐將重演,滿倉散戶如何是好

拉高吸籌建倉

拉高吸籌是一種利用散戶慣性思維逆向操作的一種典範。由於市場人士大多會認為主力為了降低成本會採取打壓股價進行建倉或主力建倉往往在低位的習慣性思維而採取的逆反手段,把股價推升至相對高位建倉的一種方法。

吸籌條件:(1)、股價相對歷史價格比較低(近兩年到三年,跌幅超過60%最好);(2)、公司後市有重大利好或大題材做後盾;(3)、有足夠的資金控盤,具備中長線運作思路。

中國股市發出一聲“怒吼”,15年曆史恐將重演,滿倉散戶如何是好

對於拉昇式建倉股票,我們一定耐心等待洗盤結束,一旦股價突破前期建倉高點時,便是我們佈局操作的時機。另外,在操作的過程中,密切關注公司的消息面。一般股價進入拉昇通道之後,消息面上都會偏好。

如果某隻股票基本面突然變好,或有重大利好消息,主力 需要在短時間內收集籌碼,主力則會不計成本在當前價位或拔高一個價位吸籌,以達到短時間建倉的目的。投資者遇到這種主力臨時建倉的股票,要注意操作風險,股價如果出現較大漲幅,不要盲目追高,避免股價急跌被套。

打壓吸籌建倉

此種方法通常適用於大盤或板塊人氣極度悲觀或者個股有利空襲來的時候。在恐慌氣氛正濃,下檔又無人承接時,主力在下檔首先埋下大單子,然後以小單子向下賣出,促使持有該股的人在股價不斷下跌的心理壓力下,眼看著下檔買單一點點被賣單吞噬掉,忍不住產生一種想賣出去的衝動,可真把股票賣出去後,股價也就見底回升了。其實主力還是把大多數籌碼自己賣給了自己,只是通過對倒壓低股價,大多數投資者看到股價下跌而且帶著成交量,都紛紛賣出,其實正中主力下懷!

中國股市發出一聲“怒吼”,15年曆史恐將重演,滿倉散戶如何是好

這種方法只適用於市場形象差和主力倉位較輕的股票。如果在市場形象較好的個股中打壓,往往會被其他主力機構捷足先登,結果偷雞不成反而蝕把米。主力倉位較重的股票也不能打壓,否則會造成一些跟風或者抄底盤介入者的成本比自己還低,對自己以後的拉抬和出貨形成威脅。這一階段主力會採取各種手段來騙取持股者手中的籌碼,比如打破重要的技術位或發佈利空消息等,達到低位收集籌碼的目的。當在低位實在吸不到什麼籌碼了,主力會拉高一個價位繼續吸籌。

只要發現有莊家進駐的股票,可以大膽的買入,就算虧錢了至少還有莊家墊背,而莊家不同我們散戶,莊家一旦虧錢就必須會自救,所以再慘也虧不到哪裡去。

炒股:什麼人一虧再虧,什麼人億萬富翁?

在中國:85%的股民處於虧損之中。

中國股市已開設接近30年了,據有關部門調查統計,中國股市常年有85%的投資者虧損,特別是以下特徵的幾種人:

1、專門挑表面便宜股買的,比如8元買了工商銀行、長期不動的。

2、忙於日常事務性工作,買了就扔在那裡,再跌也捂著不動的;稱長期投資,總有一天會解放的。(其實,有相當一部分會一直下跌,將來有可能跌成香港的仙股。)股市是市場,不是銀行,切切,切切!

3、20萬元買了10只不同股票,還自信地稱:“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只籃子裡”。他們哪裡知道,中國股市的籃子,10只有7—8只可能是有洞的,是靠不住的。

4、越跌越補,越補越虧的。

5、三隻股票套著,堅決不割肉。一隻剛上漲解放了,馬上就跑了;不料碰到了外高橋,一連八、九隻漲停板,後悔的夜不能寐,腸子都悔青了;另兩隻則越跌越深,如攀鋼釩鈦之類。

6、水平不高、個性又很強,聽不進哲人、友人規勸的。

7、一次買股漲了,賺了幾萬元,就認為手氣好,有財運;傾全部存款,甚至賣了房子,借了親友的錢來炒股,結果在熊市中虧的一無所有。

8、十分沉迷於純粹的技術分析,“五天線穿過十天線,黃金交叉,殺進去,……”。從長遠看,也多是不成功的。離開大柏樹的證券公司好幾年了,進去看看,很多老朋友都搞技術分析;一問,說:“謝老師,我這些年三十萬變三十五萬了,沒虧。”唉,浪費了多少年華,還不如買些長期債券啊,年收益6%—7%!

9、整天看電視股市節目,相信上面的分析。其實,我認識的一位著名股評家,在實際操作中,把委託他操作的公司的上億資金大虧了50%。故本人是很少看這類電視節目的。真正的高手考慮到安全的原因是不會來這裡做節目的。

10、打聽消息,尋找成長股、黑馬,研究個股,但普通百姓往往找不到好個股。否則,一些研究員(他們大多是碩士、博士畢業)何必在公司裡拿10多萬、20萬一年?還不如借點錢自己去炒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