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零售風口,看投資的邏輯

最近兩三年,湧現出了諸多的經濟新名詞:共享經濟,工匠精神,雄安新區,比特幣,區塊鏈,灰犀牛......,隨便一個,就夠我們作為話題談論好半天,而其中影響最廣,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新零售”一詞。

但是新零售到底是什麼呢?各大公司,各方投資者紛紛不惜成本,重金砸錢大勢佈局新零售又有著怎樣的內在邏輯呢?

從新零售風口,看投資的邏輯

一,新零售=線上+線下+物流

新零售究竟新在哪裡?不同的觀察者從會有不同的定義,對於新零售的定義,可能最準確的還是來自於馬雲的闡述:“新零售是怎麼把消費者、怎麼把貨、怎麼把配送,供應鏈、供給側改革,怎麼結合起來,簡言之就是‘線上線下的結合’,‘人、貨、倉、配’的結合。”

一方面傳統的實體零售面臨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在整個社會零售總額中仍佔比79%左右,是絕對的主導地位,有著廣闊的市場潛力,另一方面它過分標準化的購物流程,越來越難以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購物體驗,急需跟上時代的變化。

新零售就是根據這些改變,應運而生的。

通過以互聯網為依託,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商品的生產、流通與銷售過程進行升級改造,並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以及現代物流進行深度融合。最簡單的理解,新零售就等於線上+線下+物流,這是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將徹底改變傳統的零售業態。

此前零售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百貨商店到超級賣場,再到連鎖便利店的變遷,商品越來越豐富,效率也越來越高,而伴隨著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手段的進步,零售業也發展到了從線上的電子商務與線下的實體零售相融合,形成了如今的零售新趨勢。

從新零售風口,看投資的邏輯

二,新零售的投資邏輯

從2016年以來,零售業態發生了顯著變革,談笑間,賽道上已經是高手雲集,阿里巴巴、騰訊、京東、小米、網易、蘇寧、亞馬遜等企業紛紛開始了新零售的探索之路,其中比較出名的,就有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騰訊京東系的“超級物種”、小米公司的“小米之家”、網易公司的“網易嚴選”,蘇寧的“蘇鮮生”、亞馬遜的無人便利店AmazonGo等等。

在新零售這場爭奪戰中,馬雲的阿里巴巴無疑是最大的玩家。2017年底阿里以224億元入股高鑫零售,吸足了大眾的眼球,並據媒體不完全數據統計,僅在2017年這短短一年的時間內,阿里以入股、合作等方式在新零售領域進行了超過776億元的的投資。

馬雲發起成立的天使投資機構雲鋒基金,也緊跟步伐,在新零售領域彰顯出巨大的商業野心。“我們投資的核心點第一個是要在產業的上下游進行佈局,第二個就是要逐步培養生態圈”,雲鋒基金的聯合創始人虞鋒曾對媒體如此闡述雲鋒基金的投資邏輯。

在此投資邏輯之下,雲鋒基金曾攜手阿里等資本與新華聯共同設立總投資金額150億元的股權合夥企業杭州瀚雲新領以佈局新零售,並先後投資了包括深蘭科技、心怡科技、眾盟數據、鯨倉科技等等新零售、物流及大數據企業。

零售業每一次的升級和進步,背後的本質都是技術的巨大飛躍,如今大數據收集和應用,可以說是新零售的根基。

2017年底,馬雲在世界互聯網大會上說道:“未來30年數據將成為生產資料,計算會是生產力,互聯網是一種生產關係。如果我們不數據化,不和互聯網相連,那麼會比過去30年不通電顯得更為可怕。”

數據作為新時代的能源,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重視,著名投資機構IDG資本的董事張海濤曾說過:“有數據才有未來”。據此IDG資本也大刀闊斧的投資新零售,在線下超市投資了物美和多點,在移動電商方面則投資了我買網和拼多多,在無人貨架上佈局了果小美和宋小菜,對零售行業的各個細分品類、業態等等都進行了覆蓋。

從新零售風口,看投資的邏輯

三,理性的投資,才有好回報

好的企業掌舵人,往往能預見市場在五年後,十年後,甚至二十年後的變化。所以高回報的商業投資,必然是冷靜理性的投資於未來,就如同馬雲說的:“在三五年內,純線上發展依舊會保持高速增長,但是要問個問題,五年以後怎麼辦?”,正是預見了五年後的發展趨勢,以電子商務起家的阿里巴巴才會如此大力度,大範圍的在線下新零售領域進行鉅額投資。

著眼未來,犧牲短期利潤來獲取長期的增長空間;撥雲見霧,通過表面現象看清事物的實質,放在商業項目投資中是富有成效的,同樣,即使在金融股票投資中也是頗為可取。

周倩和周曉垣合著的《投資的邏輯:中國式股市投資心理學》對中國投資市場的諸多亂象和重重迷局進行犀利而獨特的分析,在本書序言中就通過連續百次重複的遊戲實驗,得出了“原來看起來越是美好的、一本萬利的機會,只是水中月,鏡中花,反倒是賠率最低,出現概率較大的投資品種,給我帶來了驚喜”,展露出了理性卻有效的投資思想。

企業的投資,不必過分在乎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而是要符合未來發展趨勢的大賽道,只有這樣,才能越做越強,越做越大,太注重短期的利益,反而不能長久,比如曾經是最優秀膠片公司的柯達,著迷於已有的市場蛋糕,沒有跟上數字成像技術的浪潮,便轟然倒塌。

在股市投資中,也是一樣。那些許諾低風險,高收益的產品讓許多投資者趨之若鶩,越來越貪婪,失去了正常情況下的理智判斷,結果物極必反,貌似唾手可得的大獎,其實往往都是大坑,股市是個零和遊戲,不管熊市還是牛市,風險隨時暗藏其中,而當我們撥開投資市場的迷霧,看清投資理論的玄機,具有投資遠見的時候,我們的選擇會很不一樣。

捕捉大概率,捨棄小概率,逆向思維順勢而為,謹慎決策果斷操作,放眼未來,冷靜理性。這,便是投資的邏輯。

從新零售風口,看投資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