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方腊回来后梁山好汉所封官职相当于现在什么官?

十二安

《水浒传》成书于明代,书中关于宋江等人官职的描述有很多的错误。如书中描写宋江、卢俊义均某州为安抚使,这就是错误的,安抚使为高官,以路为单位任命,只有某路安抚使而无某洲安抚使,如京东西路安抚使、江南西路安抚使等。这如同任命宋江为某市省委书记一样可笑。

兵马都总管也不对,北宋时每路的军事统率机构有两个,一个是马步军都总管司,长官为都总管(由从二品的节度使充任),一个是路分兵马都钤辖司,长官为都钤辖.所以说宋江的官品是正七品的武德大夫,(而且武德大夫是南宋的叫法,北宋叫宫苑使,左右骐骥使、内藏库使)后面两个具体职务都是乱写的.

这里面除了正七品的武德大夫(寄禄官)是北宋历史上真有的,后面两个官员完全是杜撰出来的,因此无法判断对应现在的什么官,如果非要说,只能按字面意思理解为楚洲行署特派专员兼军分区司令员。

此外吴用的某军承宣使倒是有,承宣使原来节度留后,后改为承宣使,是从四品的职务,比宋江还高了许多了,所以只要看看就好了。


沙场秋点兵

谈一谈招安后的官职,根据水浒传第119回:

上皇览表,嗟叹不已,乃曰:“卿等一百八人,上应星曜。今止有二十七人见存,又辞去了四个,真乃十去其八矣!”随降圣旨,将这已殁于王事者,正将偏将,各授名爵。正将封为忠武郎,偏将封为义节郎。如有子孙者,就令赴京,照名承袭官爵;如无子孙者,敕赐立庙,所在享祭。惟有张顺显灵有功,敕封金华将军。僧人鲁智深擒获方腊有功,善终坐化于大刹,加封义烈昭暨禅师。武松对敌有功,伤残折臂,见于六和寺出家,封赠清忠祖师,赐钱十万贯,以终天年。已故女将二人,扈三娘加封花阳郡夫人,孙二娘加封旌德郡君。见在朝觐,除先锋使另封外,正将十员,各授武节将军,诸州统制;偏将十五员,各授武奕郎,诸路都统领。管军管民,省院听调。女将一员顾大嫂,封授东源县君。

先锋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副先锋卢俊义,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

军师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

关胜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

呼延灼授御营兵马指挥使。

花荣授应天府兵马都统制。

柴进授横海军沧州都统制。

李应授中山府郓州都统制。

朱仝授保定府都统制。

戴宗授兖州府都统制。

李逵授镇江润州都统制。

阮小七授盖天军都统制。


正将十员,各授武节将军,诸州统制
宋代称将军的官衔,只有两种:1.武散官中高级,但是武散官授予在记载上很少,主要是册封番官;2.环卫官即沿袭唐代六军十二卫的诸卫将军。但都没有武节将军之称。

——
(按)重新查了下,武节将军是元明代的武散官阶。又查《宋会要辑稿》:
九月二日,诏赵社特补承信郎。以淮西制置司言:「社系辽东盖州人,女真马军千户,授广威〔将〕军,南京屯驻。因虏界专尚酷虐,苦害军民,于嘉定十二年乘骑将军老小,归顺至唐州。蒙随州借补承信郎、充克敌军训练。同康用攻打毗阳县立功,补准备将。虏贼犯蕲、黄,京湖制司令随扈再兴于马鞍山林家店见阵,升补副将。节次先锋,血战重伤。今赍伪界付身宣武广威将军宣帖、修武校尉敕黄、武节将军官资,比附换授真命。」故有是命。
这么看来,武节将军是投降前官名,到了宋朝换授了承信郎。
——
统制,是南宋驻屯大兵一军长官,不该是以州名为前缀。

偏将十五员,各授武奕郎,诸路都统领

武奕郎,疑为武翼郎,武官低级官阶。此文还有忠武郎、义节郎等,但均无此官阶。
统领无加都者,是南宋驻屯大兵一军副长官,不应当是以州为前缀。

先锋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副先锋卢俊义,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

武德大夫、武功大夫均为正七品,武臣中级官阶。但武功大夫比武德大夫高,却反而授予卢俊义。

安抚使,宋代战区长官,惯例带都总管,文臣从四品太中大夫或侍从官才得任,卢宋均不可得,而副都总管才由武臣任。另外,安抚使前缀应为路而非州。


军师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

承宣使,若不带武阶,则为高级武官正任官第二级仅次于节度使,吴用反而比卢宋高了。


关胜授大名府正兵马总管

都总管以路不以州府为前缀,一路战区最高统兵官。


呼延灼授御营兵马指挥使

御营司,宋高宗即位时设,统辖诸路勤王兵马。但编制不再采用厢-军-指挥,故没有指挥使。


……某州都统制

全称某州驻扎御前诸军都统制,是南宋驻扎前线的各支驻屯大兵的最高长官,以正四品承宣使以上充。反而比卢宋等高。当然沦陷的北方州府不可能有都统制。


综上,宋江等招安后所封官职主要是南宋军制而不是北宋军制,错误颇多。但可窥见这部分话本成书年间。

官职是个很重要的钥匙,可以很快辩证材料正误。


碧瑶历史站

我是叔承侃历史,我来回答。

其实这个没有什么过多的描述,这些人回到朝廷之后呢,剩的人本身就不多,只有27人存活。


这些人在经历次次战役之后,死伤无数。为的就是为了之后的招安,那么招安究竟给他什么官职呢?


首先我们说水浒传,这部书是明代作者施耐庵所写的,所以书中很就存在很多关于宋代历史文学当中错误的方面。作者虽然对宋朝的一些官职制度不太了解,所以就造成一些误解。

首先一起来看一看宋江被封为什么官职?最想被招安的宋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排行老二的卢俊义被封为武功大夫,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

其实根据宋朝的制度,武德大夫和武功大夫都属于武官当中的正七品官员左右。而州一级的安抚使是军事长官,但必须是文官。可将和卢俊义明明是武官,而且是七品的官,可上述的安抚使需要从四品以上才可以得认,这就存在很大的差距。

军师吴用是武胜军承宣使,他的官职相当高,应该在正四品以上,差不多也是军级干部从这点看来反而要比宋江和卢俊义还要高,像大名府正兵马总管关胜,是统帅一路军队的最高指挥官。属于有实权的军事长官,属于正师级别的官员


通篇查询没有发现呼延灼授予的官职的具体职位,应该是作者想到的官名。

各州的都统制,官职也不算高,应该是在五品级别以上。总而言之,所有的人几乎品级都不太高,折合到现在就是一堆从少校到少将左右的级别,这和他们所付出的不成正比。而且死伤了这么多人,宋江自己也说了:十损七八,不知道宋江会不会后悔?


叔承侃历史

打完方腊梁山好汉损失惨重。最后只剩下二十七人回朝。其中宋江被封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听着好像很霸气,其实这些官职没有一个有实权的,顶多也就是个七品的官职。后来还被蔡京毒死了。卢俊义被封为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也算是一个七品的官员。可是要知道卢俊义没有上梁山之前可是大名府的首富。受尽委屈和折腾后最后只做了一个七品官职。最后也是被人用毒酒害死了。军师吴用被封为武胜军承宣使,也是一个虚职。而其余的梁山好汉也没有什么好处,戴宗授衮州府都统制。李逵授镇江润州都统制。 阮小七授盖天军都统制。全部都是一些虚职,没有实权。哪有在梁上上面快活。在皇帝的眼中梁山好汉都是一群贼寇,就算招安了也不可能让皇帝不顾忌,就算立了再多的功劳也不可能被重用。而这就是梁山好汉的宿命。


乐乐爱收藏

对于朝廷而言,毕竟梁山好汉都是乱臣贼子,虽受了招安立下的战功,但是朝廷对他们还是不放心的,所以杀不能杀留不留。干脆封他们一个类似于弼马温这样的官职。既无实权又有名号,只要让他们安分守己不在胡作非为就行。必定他们征田虎平方腊,已经死的,死亡的亡,剩下的没有几个了,干脆就做个顺水人情,封他们一些副官,或着吃空饷无所谓的职务。



之所以给他们封官,无非就是笼络人心。毕竟当时国家已经不是很太平了,各方造反,金辽压境,国家需要的时候,还需要他们去。


人伴贤良品德高啊

正将封为忠武郎,偏将封为义节郎。张顺被封为金华将军(估计是少将,但是人家已经死了)宋朝依唐制保留封君食邑,自—万户到二百户,共十四等。食邑数字只是虚衔,唯食实封才可以领取相应的补贴。实封最多千户,少者百户,每户每月折钱二十五文,随官俸发给,可知宋朝的封爵收入颇低。


牛小胖的男票


一个营长。


臻桎

由于《水浒传》的描写可以看出来在被诏安之后,实际上梁山好汉们的官职并不是很大。按照今天的官职,最大的也就是团级军官而已。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也就是个武术教练而已。并没有实际上领兵的权力?鲁智深的提辖官,也就个排级军官。后来所得的官职有的根本就是虚衔,没有实际上的兵权。实权最大的也就是团长而已。


爱看爱思考

有宋一代,宋朝有家法,就是防范武将造反,对武将要求甚严,就算正规军,都没有多大权力。比如岳飞官到全国兵马大元帅,军委主席,副总理,照样不如文官,一旨令下,立马滚蛋。何况宋江这般朝廷眼中的逆贼,百般刁难。南征方腊后,宋江精锐全部死光,剩下的几个,还是宋徽宗大发慈悲,封官进爵,也不过放在地方做个武官副职,荣誉勋章,没有实权,朝廷不过是监视他们而已。所以李逵想造反不过是天真,宋江只好毒死李逵,免得坏了梁山好汉的名声。


醉剑书

就说几个主要的人吧。

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卢俊义加授武功大夫,庐州安抚使兼兵马副总管;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其他大多是都统制。

施耐庵并不清楚宋朝的官制,有的也写错了。像宋江的官职才是七品,感觉就是团级干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