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征方臘回來後梁山好漢所封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官?

十二安

《水滸傳》成書於明代,書中關於宋江等人官職的描述有很多的錯誤。如書中描寫宋江、盧俊義均某州為安撫使,這就是錯誤的,安撫使為高官,以路為單位任命,只有某路安撫使而無某洲安撫使,如京東西路安撫使、江南西路安撫使等。這如同任命宋江為某市省委書記一樣可笑。

兵馬都總管也不對,北宋時每路的軍事統率機構有兩個,一個是馬步軍都總管司,長官為都總管(由從二品的節度使充任),一個是路分兵馬都鈐轄司,長官為都鈐轄.所以說宋江的官品是正七品的武德大夫,(而且武德大夫是南宋的叫法,北宋叫宮苑使,左右騏驥使、內藏庫使)後面兩個具體職務都是亂寫的.

這裡面除了正七品的武德大夫(寄祿官)是北宋歷史上真有的,後面兩個官員完全是杜撰出來的,因此無法判斷對應現在的什麼官,如果非要說,只能按字面意思理解為楚洲行署特派專員兼軍分區司令員。

此外吳用的某軍承宣使倒是有,承宣使原來節度留後,後改為承宣使,是從四品的職務,比宋江還高了許多了,所以只要看看就好了。


沙場秋點兵

談一談招安後的官職,根據水滸傳第119回:

上皇覽表,嗟嘆不已,乃曰:“卿等一百八人,上應星曜。今止有二十七人見存,又辭去了四個,真乃十去其八矣!”隨降聖旨,將這已歿於王事者,正將偏將,各授名爵。正將封為忠武郎,偏將封為義節郎。如有子孫者,就令赴京,照名承襲官爵;如無子孫者,敕賜立廟,所在享祭。惟有張順顯靈有功,敕封金華將軍。僧人魯智深擒獲方臘有功,善終坐化於大剎,加封義烈昭暨禪師。武松對敵有功,傷殘折臂,見於六和寺出家,封贈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以終天年。已故女將二人,扈三娘加封花陽郡夫人,孫二孃加封旌德郡君。見在朝覲,除先鋒使另封外,正將十員,各授武節將軍,諸州統制;偏將十五員,各授武奕郎,諸路都統領。管軍管民,省院聽調。女將一員顧大嫂,封授東源縣君。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

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呼延灼授御營兵馬指揮使。

花榮授應天府兵馬都統制。

柴進授橫海軍滄州都統制。

李應授中山府鄆州都統制。

朱仝授保定府都統制。

戴宗授兗州府都統制。

李逵授鎮江潤州都統制。

阮小七授蓋天軍都統制。


正將十員,各授武節將軍,諸州統制
宋代稱將軍的官銜,只有兩種:1.武散官中高級,但是武散官授予在記載上很少,主要是冊封番官;2.環衛官即沿襲唐代六軍十二衛的諸衛將軍。但都沒有武節將軍之稱。

——
(按)重新查了下,武節將軍是元明代的武散官階。又查《宋會要輯稿》:
九月二日,詔趙社特補承信郎。以淮西制置司言:「社系遼東蓋州人,女真馬軍千戶,授廣威〔將〕軍,南京屯駐。因虜界專尚酷虐,苦害軍民,於嘉定十二年乘騎將軍老小,歸順至唐州。蒙隨州借補承信郎、充克敵軍訓練。同康用攻打毗陽縣立功,補準備將。虜賊犯蘄、黃,京湖制司令隨扈再興於馬鞍山林家店見陣,升補副將。節次先鋒,血戰重傷。今齎偽界付身宣武廣威將軍宣帖、修武校尉敕黃、武節將軍官資,比附換授真命。」故有是命。
這麼看來,武節將軍是投降前官名,到了宋朝換授了承信郎。
——
統制,是南宋駐屯大兵一軍長官,不該是以州名為前綴。

偏將十五員,各授武奕郎,諸路都統領

武奕郎,疑為武翼郎,武官低級官階。此文還有忠武郎、義節郎等,但均無此官階。
統領無加都者,是南宋駐屯大兵一軍副長官,不應當是以州為前綴。

先鋒使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副先鋒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武德大夫、武功大夫均為正七品,武臣中級官階。但武功大夫比武德大夫高,卻反而授予盧俊義。

安撫使,宋代戰區長官,慣例帶都總管,文臣從四品太中大夫或侍從官才得任,盧宋均不可得,而副都總管才由武臣任。另外,安撫使前綴應為路而非州。


軍師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

承宣使,若不帶武階,則為高級武官正任官第二級僅次於節度使,吳用反而比盧宋高了。


關勝授大名府正兵馬總管

都總管以路不以州府為前綴,一路戰區最高統兵官。


呼延灼授御營兵馬指揮使

御營司,宋高宗即位時設,統轄諸路勤王兵馬。但編制不再採用廂-軍-指揮,故沒有指揮使。


……某州都統制

全稱某州駐紮御前諸軍都統制,是南宋駐紮前線的各支駐屯大兵的最高長官,以正四品承宣使以上充。反而比盧宋等高。當然淪陷的北方州府不可能有都統制。


綜上,宋江等招安後所封官職主要是南宋軍制而不是北宋軍制,錯誤頗多。但可窺見這部分話本成書年間。

官職是個很重要的鑰匙,可以很快辯證材料正誤。


碧瑤歷史站

我是叔承侃歷史,我來回答。

其實這個沒有什麼過多的描述,這些人回到朝廷之後呢,剩的人本身就不多,只有27人存活。


這些人在經歷次次戰役之後,死傷無數。為的就是為了之後的招安,那麼招安究竟給他什麼官職呢?


首先我們說水滸傳,這部書是明代作者施耐庵所寫的,所以書中很就存在很多關於宋代歷史文學當中錯誤的方面。作者雖然對宋朝的一些官職制度不太瞭解,所以就造成一些誤解。

首先一起來看一看宋江被封為什麼官職?最想被招安的宋江,被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排行老二的盧俊義被封為武功大夫,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

其實根據宋朝的制度,武德大夫和武功大夫都屬於武官當中的正七品官員左右。而州一級的安撫使是軍事長官,但必須是文官。可將和盧俊義明明是武官,而且是七品的官,可上述的安撫使需要從四品以上才可以得認,這就存在很大的差距。

軍師吳用是武勝軍承宣使,他的官職相當高,應該在正四品以上,差不多也是軍級幹部從這點看來反而要比宋江和盧俊義還要高,像大名府正兵馬總管關勝,是統帥一路軍隊的最高指揮官。屬於有實權的軍事長官,屬於正師級別的官員


通篇查詢沒有發現呼延灼授予的官職的具體職位,應該是作者想到的官名。

各州的都統制,官職也不算高,應該是在五品級別以上。總而言之,所有的人幾乎品級都不太高,摺合到現在就是一堆從少校到少將左右的級別,這和他們所付出的不成正比。而且死傷了這麼多人,宋江自己也說了:十損七八,不知道宋江會不會後悔?


叔承侃歷史

打完方臘梁山好漢損失慘重。最後只剩下二十七人回朝。其中宋江被封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聽著好像很霸氣,其實這些官職沒有一個有實權的,頂多也就是個七品的官職。後來還被蔡京毒死了。盧俊義被封為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也算是一個七品的官員。可是要知道盧俊義沒有上梁山之前可是大名府的首富。受盡委屈和折騰後最後只做了一個七品官職。最後也是被人用毒酒害死了。軍師吳用被封為武勝軍承宣使,也是一個虛職。而其餘的梁山好漢也沒有什麼好處,戴宗授袞州府都統制。李逵授鎮江潤州都統制。 阮小七授蓋天軍都統制。全部都是一些虛職,沒有實權。哪有在樑上上面快活。在皇帝的眼中梁山好漢都是一群賊寇,就算招安了也不可能讓皇帝不顧忌,就算立了再多的功勞也不可能被重用。而這就是梁山好漢的宿命。


樂樂愛收藏

對於朝廷而言,畢竟梁山好漢都是亂臣賊子,雖受了招安立下的戰功,但是朝廷對他們還是不放心的,所以殺不能殺留不留。乾脆封他們一個類似於弼馬溫這樣的官職。既無實權又有名號,只要讓他們安分守己不在胡作非為就行。必定他們徵田虎平方臘,已經死的,死亡的亡,剩下的沒有幾個了,乾脆就做個順水人情,封他們一些副官,或著吃空餉無所謂的職務。



之所以給他們封官,無非就是籠絡人心。畢竟當時國家已經不是很太平了,各方造反,金遼壓境,國家需要的時候,還需要他們去。


人伴賢良品德高啊

正將封為忠武郎,偏將封為義節郎。張順被封為金華將軍(估計是少將,但是人家已經死了)宋朝依唐制保留封君食邑,自—萬戶到二百戶,共十四等。食邑數字只是虛銜,唯食實封才可以領取相應的補貼。實封最多千戶,少者百戶,每戶每月折錢二十五文,隨官俸發給,可知宋朝的封爵收入頗低。


牛小胖的男票


一個營長。


臻桎

由於《水滸傳》的描寫可以看出來在被詔安之後,實際上梁山好漢們的官職並不是很大。按照今天的官職,最大的也就是團級軍官而已。林沖的八十萬禁軍教頭,也就是個武術教練而已。並沒有實際上領兵的權力?魯智深的提轄官,也就個排級軍官。後來所得的官職有的根本就是虛銜,沒有實際上的兵權。實權最大的也就是團長而已。


愛看愛思考

有宋一代,宋朝有家法,就是防範武將造反,對武將要求甚嚴,就算正規軍,都沒有多大權力。比如岳飛官到全國兵馬大元帥,軍委主席,副總理,照樣不如文官,一旨令下,立馬滾蛋。何況宋江這般朝廷眼中的逆賊,百般刁難。南征方臘後,宋江精銳全部死光,剩下的幾個,還是宋徽宗大發慈悲,封官進爵,也不過放在地方做個武官副職,榮譽勳章,沒有實權,朝廷不過是監視他們而已。所以李逵想造反不過是天真,宋江只好毒死李逵,免得壞了梁山好漢的名聲。


醉劍書

就說幾個主要的人吧。

宋江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盧俊義加授武功大夫,廬州安撫使兼兵馬副總管;吳用授武勝軍承宣使;其他大多是都統制。

施耐庵並不清楚宋朝的官制,有的也寫錯了。像宋江的官職才是七品,感覺就是團級幹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