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鼎盛时拥众百万,为何最终被迅速被灭?

林文泉


每个朝代都有衰败的一天,宋朝到了徽宗手里,所有的问题在他昏庸的统治下被放大,于是各地的暴动不时发生。梁山好汉的故事,就是参照这个时期而编撰出来的小说。



在小说里面,有提到方腊这个势力,其实这个势力,在这个时代还真有,而且影响不小。

徽宗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国公,从小就过着奢靡的生活,这样的经历养成了他浮夸的性格。宋朝本来就注重文化的发展,所以有许多不实用的文人东西。而他更是这里面的高手,玩得都是些貌似高雅的东西。在诸多喜好中,他尤其喜欢浙江一带的竹木漆。但是这个爱好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实现,因为他要求的数量巨大,给当地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于是,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方腊决定反叛。


不过方腊并不是什么显贵人家,为了能够成事,他做了一段时间的准备。他利用宗教教义,在周围的郡县里面发展教众,并在随后起事。起事的时候,他直接就用了新的年号,然后把给亲信安排了各种官衔,然后就近开始进攻大宋官府。宋朝对于兵器管控是很严密的,所以开始大家并没有什么兵器,他们只是用一些手段,比如防火、劫掠的方式,对周边的地方造成破坏,然后挟持百姓,让他们和自己一起造反。

这股势力发展很快,十来天的功夫,就聚拢了一支数万人的队伍。有了这支队伍后,他们就开始攻打四州较大的州县,一路奔着杭州而去。杭州长官惧怕贼兵威势,于是自己跑了,剩下的没跑的官员,在城破之后惨遭杀害,义军每抓住一个官员,都要宰割他们的身体,或者将其熬成油脂。

因为各地州郡内部并没有多少士兵,所以义军在开始的时候发展迅猛,队伍拉得很大,一度达到数十万人。但是在1121年的时候,朝廷调集了军队前来剿匪,义军初战大败,一路溃逃。因为他们不善经营,所以杭州城内粮食短缺,只好撤出杭州,一路败退。朝廷层下令招安过方腊,但是那时候他还有20多万士兵,所以他不肯投降。但是他不知道,他的将士已经没有了士气,所以不久就再度溃败,一路逃到了他们最初某事的帮源,在那里的一个山洞里面藏了起来。



后来朝廷军队攻入,里面的近十万人被杀死,4月底方腊一家人被俘获,押解到京城后,在八月的时候被斩首。从1120年秋起义,到1121年八月被消灭,方腊的起义可以说是很失败的,活跃的时间还不到一年,虽然他也是反抗暴政苛政的一支义军,但是后世对他的评价却很差。

因为他在起义之初的手段就有问题,经常迫害良民,迫使人家一起叛乱,而且他只会征战,对于如何安定百姓并没有什么见解,只知道众人平等,却没有一套实际的办法。因为没有百姓的大力支持,所以他败得很快,一共也就两个月的事情,就被朝廷给彻底剿灭了。


小镇月明


方腊虽然拥兵众多,但还是迅速被灭亡,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而导致的:

(一)素质千差万别

方腊的部队组成是非常复杂的,大部分为受压迫的老百姓,还有一部分为被迫投降方腊的宋朝的官兵。短时间聚集了上百万之众,但参加“造反”的老百姓,却没有真正受到过较正规的军事训练。同时,很多参与“造反”的老百姓其实只是跟着“一哄而上”的,很多人的目的主要是想“混一口饭吃”,这些人的军事素质和战斗力是将大打折扣的。而被迫投降方腊的官兵,内心中更是不想真正为方腊卖命,因此在与朝廷的战斗中,应该也是“出工不出力”,甚至再一次“反水”,重新回归朝廷。这样的一支部队,想要与训练有素的朝廷军队作战,可见是“中看不中用”,甚至有些简直就是“乌合之众”。如果仅靠几个悍将,可能会取得暂时或小规模战争的胜利,但真正与政府军决战时仍将是不堪一击。

(二)军事策略不到位

方腊在造反称王,占领江南八州后,各州都派有重兵把守。在宋江带兵攻打的过程中,宋江采取了各个击破的策略。而方腊抵御宋江征讨的军事策略却存在的很大不足,方腊采取的主要是固守一城一池,使用的是被动防守策略。当然固守城池是很重要,但这种固守只是一种单兵作战,方腊没有让各个州的兵力形成互动机制。他应该在宋江带兵攻打某个城池时,调动周边的兵力进行主动反击,协同作战,多点反击,这样宋江也将要分兵迎战,从而大大分散其战斗力,减轻守城的压力,并形成与朝廷部队的长期拉锯战。宋江的朝廷部队是远程征战,长期战争后勤保障将成为很大问题。而方腊完全可以依靠天时地利的优势,从而来赢得战争的胜利,至少会延长战争的时间。

(三)能人谋士缺乏

方腊纠集的人员虽然众多,手下也有不少强将。但战争除了靠军事实力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战略战术非常重要,这需要靠有智谋的能人来出谋划策。而方腊在这方面是一个弱项,他手下的能人谋士太少,不能帮助他制订有效的军事策略,从而去赢取战争的胜利。有人数从多的部队,没有良好的战略战术,这样的部队战斗力将十分有限。

(四)政治信仰模糊

方腊造反主要是利用老百姓对政府的怨气,并宣扬自己有天子福份而聚集老百姓乘势而起的。他并没有形成自己明确的政治主张,老百姓跟着他造反并不是因为有什么信仰,主要是官府压迫没有活路才跟着造反的。这样的一支部队,不可能拧成一股绳。没有明确而强烈的信仰,战争的信心和勇气将大打折扣。这样的部队在政府的强大攻势面前,将会很快“土崩瓦解”。


文斋堂


方腊,由于四大名著《水浒传》而被世人所熟知。

因为当时民不聊生,为了反抗暴政,方腊以宗教摩尼教为纽带,慢慢的聚拢群众。他主张实现真正的平等,要去创造真正的平等,“劫富济贫”,决心彻底推翻宋王朝,解脱天下所有的劳苦大众。

公元1120年,方腊聚集了数万人,发动了农民起义,攻占了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十四州。但是,很快就遭到了宋军的血腥镇压。第二年三月份,方腊率领起义军与宋军在帮源洞决战,由于装备等等都无法跟正规军队相比,起义军战败,方腊只能退守洞中躲藏。由于叛徒做了向导,使得方腊最后不幸被捕,被押往京城斩杀。

被迅速剿灭的原因主要是:

一、武器装备太差,起义军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是宋军的对手。当时宋军通过对辽等一系列对外战争,战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因此双方不在一个等级上。

二、起义军没有出色的谋士为方腊策划,没有出色的政务人员为他安定后方,因此很快就败亡了。

三、历史证明,无论是陈胜吴广还是李自成,没有一次农民起义能够成功。要想推翻一个旧政权取而代之,必须得到士族的支持,也就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统一战线。


小明奇葩说


方腊之乱是指北宋末年在浙江、江苏一带的一次民变。宣和四年(1122年),此次民变被北宋朝廷镇压。

失败原因主要是农民局限性,历史上农民起义成功并建立政权的渺渺无几,当时人民终岁劳苦,不得一饱,江浙地区还遭受花石纲的掠夺,而且北宋王朝对辽夏贵族岁奉财物,屈辱求和,但是天下还不至于民不聊生,起义不久,北宋朝廷立即调用15万官军南下围剿,并下令停运花石纲,毫无作战经验的方腊面对南下的"精锐"官军,屡屡被击败,后期方腊拥有20万之众也只能固守帮源洞,最终局势并未向着方腊期望的方向发展,失败也是必然了。

宋徽宗时,睦州青溪人方腊,原本是漆园主。相传其性情豪爽,深得人心,能号召很多生活困苦的农民。

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初九,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事(一说在今淳安县万年乡清溪帮源洞起事。)在漆园中誓师,指斥宋王朝罪恶,自号圣公,年号永乐,以巾饰为标志,自红巾以上分六等;分兵出击,教徒兰溪朱颜、吴邦、剡县仇道人、仙居吕师囊、方岩山陈十四、苏州石生、归安陆行儿等也纷起响应;其后攻占杭州、歙州等,建立了横跨今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的六州52县在内的政权,东南震动,在当时危害极大;他拟划江而守,渐图进取,计划十年内推翻宋朝。

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下令停运花石纲,又以童贯为江浙宣抚使,谭稹任两浙路制置使。

宣和三年正月,方腊派遣方七佛北上,与王禀的东路军激战,方七佛战败,退守杭州。二月方七佛部粮尽援绝,被迫退出杭州。三月方七佛再犯杭州,王禀与之战于城外,又战于桐庐,王禀连败之。

杭州一战,逆转整个战局。四月初二日,摩尼教教主郑魔王被俘。童贯以中军驻守杭州。此时方腊残军尚有二十万,虽力战而败,逃入帮源洞,深据其中,官兵不敢入。

宣和三年(1121年)四月二十四日,官军发动总攻击。王渊的裨将韩世忠,潜行清溪溪谷,生擒方腊,七月戊子,童贯俘方腊送往首都汴京,八月二十四日丙辰伏诛。


卑微的活着


“太祖武黄帝靠一条齐眉棍,打下四百军州”。宋朝不是光靠吹而成。除了被石敬塘出卖燕云十六州,令宋无险可守,导致军事上由始至终都对北方被动之外,于宋一朝,都是强大帝国。无论在经济,人文,习俗,科学,理论,歌赋,诗词等等等等各个方面。更甚至于达到世界巅峰,一枝独秀,无国族能出其右。

对照于在这种环境情况下,方腊起义未免理短了一点。虽然后来小说说的“奸臣当道”,但是就算是这些当世奸臣,比如蔡京之流,也是巨师大儒,学术冠于九州也。反观方腊众旅,虽然号称百万之众,实也是乌合之众而己。隔壁镇的地痞撒石灰的白旋风刘二,就当了西将军。邻村的日日鼠黄胜也当了水军头领………。这样的一群人,碰上连环甲马,还有其他重装骑兵。后果可想而知。还没有计算成系统的后勤保障,前期的侦察查探等等。

综合各种因素,故而无论如何,结局是合理的,就算是水浒传中消灭方腊的英雄宋江,在现实中被宋朝团灭的事实,也只是在一个州的太守方叔夜手下,走了一个回合而己。所以方腊的结局很正路,无可非议。


經海山


《水浒传》里面方腊确实很厉害,但也并非被迅速灭掉,而是将梁山好汉毁掉了70多人,让征讨自己的对手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其实“宋江征讨方腊”一事在正史里面是不存在的,方腊和宋江根本没有任何交集,历史上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的确是发生在徽宗年间,但是方腊起义的影响力远大于宋江起义。

方腊起义是爆发在1120年,仅仅一年之后就被平息,虽说经历的时间不长,但是这次起义的规模非常大,对北宋的影响也很大,这件事的导火线就是朱勔在苏杭一带索取各种各样的花石竹木,“花石纲”便是这么来的,他们将这一地区的奇花异石竹木全部运往开封,供宋徽宗和蔡京等人玩赏。

朱勔挨家挨户的搜查,但凡发现花石竹木就让士兵用黄布盖起来,之后还让这家人负责看管,稍有差池就受罚,这期间还搜刮百姓的钱财,运走的时候都是毁掉房屋,因为门太小,运不出去,导致很多百姓没有地方住,运输的船只也不够,就拦截粮船和商船,导致很多商人也无法做生意,这一行为做法导致民怨四起,农民纷纷揭竿起义。

花石纲

方腊是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后来去了浙江一带的地主家当佣工,发现朝廷每年都要索要花石竹木还有漆,他非常愤怒,最后决定以摩尼教为掩护,秘密发动群众起义。

自古以来很多人发动起义都是用这类方法,方腊自己担任“教主”,吸引了一大批农民,公元1120年,方腊召集了一百多名忠实的“教徒”,他对大家说,如今国家整日奴役百姓,百姓辛苦耕作一年,得到的粮食全被当官的索取,连一家人的温饱都解决不了,稍有反抗就招到毒打,我们还要继续忍受下去吗?

方腊起义

大家听完之后,异口同声的说“不能!”

之后大家跟着方腊开始起义,听闻的百姓无不加入队伍,短短半个月的时间,方腊就集结了数万人,他们很快攻进了江南各郡,死守江南地区,并且减免当地的徭役赋税,自此方腊起义算是爆发了,11月的时候,方腊建立起义政权,自称是“圣公”,年号是“永乐”,还建立官制,头上扎着各色头巾,这样好区分。

月底,农民军攻进青溪县,之后又攻取睦州,紧接着向杭州和安徽进军,方腊起义军但凡见到朝中官吏,一律斩杀,对于当地的土豪恶霸也全部杀死,烧毁他们的房屋,将搜刮出来的钱财全部分给穷苦的百姓。

方腊还制定军纪,每到一座城,必须对待好百姓,开设粥铺,还为当地人免费医治,因此方腊每次离开一座城时,当地百姓都依依送行,现如今浙江桐乡乌镇的“哭送亭”就是当年人们送起义军的地方。

因为方腊带领的农民起义军发展迅速,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整个东南地区都为之一颤,宋徽宗吓得不行,原本准备和金人一起攻打辽国的士兵很快被调回,停止对辽国的进攻,派童贯等人率领15万大军前去镇压,宋徽宗也意识到事情的危险程度,立刻罢免了朱勔,还停止花石纲的采办。

方腊起义军面对15万大军,虽然政策上失误,导致被分散击破,但是农民起义军无一人投降,1121年4月,方腊被俘虏,8月在开封被斩,这就是历史上的方腊起义,和《水浒传》截然不同,水浒装中方腊倚重的“八大王”重创了梁山好汉,虽说最后失败,但也使得宋江损兵折将。

方腊被俘


猫眼观史


无论是宋江,还是方腊之流,在历史上都成不了什么气候。宋代的民变规模,很少有撼动朝廷统治基础的变乱。

东南半壁江山,是宋朝的经济重心。北宋末年的社会机体,确实已经摇摇欲坠,但是也有很大的惯性。而且,外部矛盾远远大于内部矛盾。方腊的家族,本来是朝廷官营的小吏,具有一定财富,加上性格豪爽,很快就笼络了一批追随者和亡命之徒。根据《容斋逸史》记载:

会花石纲之扰,遂因民不忍,阴取贫乏游手之徒,赈恤结纳之。众心既归,乃椎牛酾酒,召恶少之尤者百余人会饮。

客观来说,方腊之类的流寇式叛乱即使取得成功,对于民众来说也是进入下一个循环而已。他们的手段也比较残忍,所谓以诛朱勔为名,见官吏、公使人皆杀之。对于普通民众,不从的人往往都被杀死:

戕平民二百万。所掠妇女,自贼洞逃出,裸而缢于林中者,相望百馀里。

况且,当时方腊的规模并不大,号称部众百万,接连攻陷几十座州县,然而实际统治力相当有限,也成不了大气候。究其本质,方腊带领的还是一个盗匪化的流民队伍。根据历史记载:

声色、狗马、土木、祷祠、甲兵、花石靡费之外,岁赂西北二虏银绢以百万计,皆吾东南赤子膏血也。

由于北部边疆的危机,北宋朝廷对于东南地区的索取确实严重,方腊起义的契机也就在于此,持续了接近三年。这场大战乱,给两浙路人口带来重大损失。


秦右史


拥众百万,这在北宋政府看来纯粹就是个笑话!

无论是长篇小说水浒传里的描述还是真实的历史,发生在北宋末年的方腊起义一开始的确让北宋统治者胆战心惊,最高峰时号称有百万之众,农民起义的火焰波及了江南四个省份更占据了前后50多个州县,方腊大有占据江南与北宋分庭抗礼之势,北方崛起的金朝、尚占有大面积领地的辽国、如果自己的背后再出现一个方腊集团,那被南北夹击的北宋岂能有生存的空间?早在太祖赵匡胤的时期,就已经做出了先南后北的战略规划,即便到了他宋徽宗的时候,这个战略也不会被放弃!北伐打不过辽国,难道我还踩不平你们一帮农民?



所以方腊起义虽然轰轰烈烈,但如同大雨之下的火焰,熄灭的时间也是相当迅速,或者精确的说,无非是要看西北方向北宋最精锐的西军何时到来而已,不否认方腊闹得气势汹汹,但这场农民起义也摆脱不了农民军不可改变的劣势:只有基层群众,缺乏上层社会和权贵集团的支持;虽然人势汹汹,但绝大部分只是毫无战斗力的老弱妇孺;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予整编,所谓的农民军队不过是一群没有组织,没有纪律的乌合之众。所以这种农民起义也永远逃脱不了一个定律,当北宋政府在一开始阶段措手不及,方腊的农民军还能占上一个便宜,可一旦随后遇上正宗的并且武装到牙齿的北宋政府军,只能跟风起哄的农民军瞬间就会土崩瓦解,所以这场一度闹腾相当火热的方腊起义,仅仅在一年的时间就宣告失败。



其实这不难理解,正如前面所说方腊的军队虽然号称百万,但减去占据大多数的女人孩子和老人,真正具备战斗力的青壮年能有个一二十万已然相当不错,但即便如此在来不及进行训练和组织的情况下,这个六位数规模的军队也仍然是一盘散沙,更要分布在四省几十个州县驻扎,面对汹汹而来的北宋政府军,很快就会被各个击破。而北宋政府也恰到好处的察觉到了方腊的软肋,随着15万来自西北的正规军的到来,同等数量的正规军对抗同等数量的老百姓,最后会是什么结果?大家拍拍脑袋都会想到!

在方腊的最后时刻,他还曾经带着七万人马退到浙江躲避,不过这所谓的七万人马也无非是跟着逃难的七万老百姓而已,方腊最后被俘虏的帮源洞,也只不过是一个只能容纳四五十人的低矮洞口,可见方腊的最后时刻能跟随他作战的寥寥无几,这也是古代农民起义特色,跟风起哄跟打了鸡血一样,一动的真格瞬间就会消失不见,作为领头的方腊就留在原地等死吧!


辽宁资深球迷


整个中国五千年历史,农民起义的多不胜多,但是成功的却只有两次,大汉刘邦跟大明朱元璋,其中刘邦还是一亭之长,相当于现在的镇长。而这么多农民起义中,方腊起义的规模在里面并不算最大,李自成都攻下北京,逼迫崇祯皇帝自杀了,最后却还是败了,太平天国已经割据半壁江山,一样还是败了,其原因都是因为农民战略,政治上的局限性!最伟大的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主席,从一无所有到解放全中国,只用了28年时间,再花70年时间把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一个世界强国,虽然过程一样崎岖,政府内部也有不完善的地方,也有蛀虫,也有许多不公平不公正,但是共和国这个年轻的国家正在逐步完善,最后一定会赶超全世界!


Ernwen


北宋末年的宋徽宗赵佶时期,是北宋统治最腐朽、没落时期。宋徽宗任用“六贼”把持朝政,在苏州、杭州设立造作局和应奉局,专门制造奢侈品和收刮天下奇花异石,而六贼趁机聚敛钱财,特别是六贼之一的朱勔专门强迫百姓开采异石,然后装船运往开封,每十只船为一纲,号曰“花石纲”。

六贼指宋徽宗时期,民间百姓对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李彦、朱勔六个奸臣的统称,图为《听琴图》,抚琴为宋徽宗赵佶,红袍者为六贼之首,宰相蔡京。

浙江青溪县本来盛产漆器和异石,常年向北宋朝廷进贡,小日子过得不错,朱勔为了更大程度的应奉宋徽宗,无休止的征发青溪县百姓开采异石并乘机大肆搜刮,当地很多小地主和农民倾家荡产,作为小漆园主的方腊也深受其害。1120年非常痛恨北宋统治者的方腊,利用“吃菜事魔”教进行宗教组织活动,并奉黄巾起义张角为祖师,逐步走上反抗的道路。

摩尼教,也就是后来的明教,因为“摩”同“魔”,教众又是吃素的,所以北宋民间口传成“吃菜事魔教”,图为摩尼教残存画卷。

1120年10月方腊率领千余人起义,以诛杀朱勔为口号,杀尽贪官污吏,11月方腊建立永乐政权,自称圣公,12月攻占杭州,并拿下睦州、歙州等地,拥护民众达百万,1121年1月方腊军下南,又攻占了婺州、衢州等,势力范围覆盖52个县,宋徽宗忙派童贯率领大军,分路镇压。

方腊洞,原名邦源洞,当年方腊在此洞被俘。

因为方腊在军事上犯了消极困守的错误,致使宋朝大军包围起义军,1121年2月即破了杭州城,方腊一路撤退,最后退回邦源洞,4月起义军断粮绝援,方腊被俘遇害,余部突围后继续战斗,但不久遭到镇压,最后失败。方腊起义前后仅6个月,虽然失败但给宋朝沉重打击,“水淌童家店,方腊再出现”这句民谣反应了后世民众对方腊的深切怀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