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生长后期出现白穗是什么原因?该怎么防治?

狗猫乌托邦

这个问题,三个关键词:原因有两类;预防效果最好;发现了再控制要以“少花钱,多喷几桶”。

具有近30年农技指导经验的悟空问答原创作者“十星科技”为你解答如下,给你更新,更真,更好!欢迎留言评论,提问和转发。

第一,原因主要是两大类

如果你说的“枯白穗”不是穗子上或穗下茎秆上带有红色霉层,那就排除了“赤霉病”【请注意,赤霉病预防一定是在小麦扬花前喷药预防,扬花后对赤霉病防效甚微】。

然后,就剩下了“土传病害”危害根部或根茎部,导致小麦植株的水肥吸收收到抑制,甚至“小麦根部腐烂”或者“茎基部腐烂”,建议你顺着“白穗”的小麦,查看一下根根茎部。如果是,那就是“小麦全蚀病”或“小麦根腐病”或“小麦纹枯病”或“小麦茎基腐病”啦——这4种病害名称不同,表现有所差异,但是共同点是4个:都危害“根部或茎基部”,都会表现为“田间零星枯白穗”,都是真菌病害,都是一样的防治措施。

第二,一定要“预防为主”,小麦“两喷八防”保安全

在小麦返青后到拔节节期,小麦抽穗前后到扬花前,这两个时期是“用药关键期”,喷施“小麦壮汉9组合”,基本上可以预防“所有的病害”和“所有的虫害”,而且对“旱、碱、冻害、热害、倒伏、早衰”也有良好的防控效果,起到“两喷八防”的效果。

第三,田间发现了“枯白穗”,尽量喷药控制,每桶水约3元

如果田间发现了“枯白穗”,应该尽量喷药控制,采用3种实惠型、强内吸作用的不同类型杀菌剂,多喷一些药水:10%苯醚甲环唑+80%乙蒜素+25%井冈霉素或70%甲基托布津(基本上3元左右),比较经济实惠,能控制一下病情发展,以减少损失。

以上真知灼见,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希望你能成为你们村的“种田能手”,实现增产增收,名利双收。

农技问答看“十星”,简单明了几分钟!

具有近30年农技指导经验,随时为你解答农业技术问题, 欢迎转发、点赞和评论。请关注“十星科技”头条号或公众号“十星农业科技” 或发邮件到[email protected]信箱投稿或咨询,希望帮助到更多高素质的“智慧型农民”梦想成真 ,帮你在当地三农领域“露脸又增效”!


十星科技

说到小麦“白穗”的问题,这几天小帮手见的非常多,不少朋友给小帮手留言问到这个事情,其实,能引起小麦“白穗”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地下害虫危害根系、前段时间低温的影响、干旱没有及时浇水等(轻则减产20%~30%。严重的地块可达50%~60%,甚至绝收),但是,针对上述几个原因,很多朋友会说基本能排除,不用过多解释,所以,本篇文章,小帮手要说的这时期引起小麦“白穗”现象的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病害。

小帮手不知道大家说的“白穗”,是不是真的很白,有些是枯黄后看着发白,有些是发红后有些发白,大家可以具体观察一下白穗,是不是有上面说的这种情况,其实,这时期,能引起小麦“白穗”的病害有不少(其实有时候并不是白穗,但是大家猛一看,像白穗),常见的有以下4种:

1、赤霉病

把赤霉病放在第一位,可见它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赤霉病被称为小麦的“癌症”,也就是一旦发病,基本无药可救,一般在扬花期遇雨发病较严重,常见的症状就是烂麦头、红麦头,不过红着红着就发白了,因为赤霉病可引起上部小穗枯死,然后就形成了半个白穗。

2、全蚀病

全蚀病也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刚开始发病的时候,从根部开始(根部会发黑),然后麦株从下到上,出现发黄症状,随着扬花期后,根部腐烂,麦穗逐渐开始变白。

3、纹枯病

纹枯病的发生也比较好判断,当小麦感染纹枯病后,可以看茎杆上,有类似的一些椭圆形的病斑,颜色呈褐色,随着病情的加重,患病的麦株就会慢慢枯死,然后上部的麦穗吸收不到养分,就形成了白穗。

4、根腐病

根腐病从名称上来看,很多人都以为仅是发生在根部的病害,其实,它不仅危害根部,对于小麦的叶片和茎部也都有影响,叶片感染后,会出现一些病斑,颜色为褐色,然后茎部感受,逐渐变黄枯死,而这时候的小麦穗部,就会出现白穗情况。

以上4种病害,是小麦生长过程中很常见的,所以小帮手经常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病害的预防,因为等到发病后在防治,根据病情的发生和防治的时期,多多少少对产量都会有影响。

另外关于防治措施,小帮手就直接给大家说药剂吧(至于那些农业上的措施,比如整地方式、水肥管理、种植方法、播前拌种等,这里就不多说,估计大家也不想听,因为已经发病了,需要喷雾防治),赤霉病可选用烯唑醇、咪酰胺、戊唑醇等药剂;全蚀病可选用三唑酮、硅噻菌胺等;纹枯病可选用苯甲·丙环唑、井冈霉素等;根腐病可选用三唑酮、丙环唑等药剂,其实,有些杀菌剂能防多种病害,大家可根据田间发病的具体原因来选择合适的药剂,一遍不行,中间隔一周左右,再来一次(或多次)。

以上就是小帮手要给大家说的小麦“白穗”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近期地里出现白穗的朋友带来一些帮助,及时进行防治,不要不管不问,少减产总比绝收强。

关于小麦“白穗”情况,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在下面评论中留言,看到后会及时回复。


农民的小帮手

小麦生长后期出现白穗在小麦生产中常常见到。

白穗一般有三种形式:一是半穗或部分白穗。二是全穗白穗。三是全株发白,也就是白杆(或干青杆)白穗。引起小麦白穗的原因很多。主要有冻害、霜害、干旱等自然生理性小麦白穗,虫害引起的小麦白穗和病理性引起的小麦白穗。

一、生理性小麦白穗一般是由于早春倒春寒的低温冻害、晚霜害和极度干旱引起的小麦小穗发育受阻受害引起,表现方式一般为部分白穗或全白穗。防治上主要加强水肥管理,提高小麦抗逆性。也可以考虑选择抗性品种。

二、虫害引起的小麦白穗主要是小麦中后期地下虫主要是地老虎引起,表现为全株发白,即白杆白穗或干青杆白穗。防治上在4月中旬后,地下虫虫口密度达到防治标准后化学防治,具体方法很多,一般菊酯类农药即可。

三、病害引起的小麦白穗,表现方式复杂,有全株白,即白杆白穗,全株死亡;有青杆穗全白;有青杆部分白穗。主要病害有全蚀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全蚀病为系统性种传病害,只能通过检疫和拌种防治。纹枯病以早春预防为主。赤霉病在小麦齐穗后扬花初喷药预防。植物病害一般都是预防为主,病害发生后只是阻止扩大发生,损失难以挽回。所以要重视预防。具体防治方法很多,可结合自己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防治。


老好好2

一、小麦感染了根腐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就会出现白穗

1、小麦全蚀病是典型的土传病害。种子带菌和机械作业是造成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秋苗期和返青期是两个发病高峰,后期枯死或形成白穗。小麦全蚀病造成枯白穗(第一个白穗),又称立枯病、黑脚病。小麦抽穗后,田间提早出现一片片死亡的麦株,应怀疑是全蚀病。小麦灌浆期―乳熟期是全蚀病症状明显时期。小麦全蚀病症状有三黑----黑根、黑脚、黑膏药。该病在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发病。

2、小麦纹枯病,土传病害。返青拔节后小麦基部1-2节在拔节后显出中间灰白色,边缘褐色的云纹状斑。病斑向内侵入茎秆,发病严重的主茎和分蘖常抽不穗,形成枯白穗,病斑还向上蔓延到旗叶。小麦全生育期均可受害,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秋苗期和返青拔节期是侵染发病高峰。一般播种过早、播种量过大,群体过大的地块,以及施氮肥偏多、田间湿度偏大和遭受“冻害”的麦田,发病比较严重。相邻地块或上一年发病的地块,如果4-5月份雨湿条件适宜病害也有可能发生。

3、小麦根腐病主要是生长后期发病,病株易拔起,但不见根系腐烂,引起倒伏和形成“白穗”。感病种子胚局部或全部变褐色形成“黑胚粒”。种子表面也产生梭形或不规则形褐斑。各地均有发生。

4、小麦赤霉病。从苗期到穗期均可发病,种子和土壤带菌引发病害。开花灌浆阶段闷热、连续降雨、潮湿利于发病。气流传播,小麦抽穗扬花期如遇3天以上连续降雨,可造成病害流行。引起苗腐、茎基腐、杆腐、穗腐,以穗腐危害最大。小穗或全穗,呈枯黄色,湿度大时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长一层红色霉层,小麦赤霉病病害名称由此而生。小穗发病后枯白不结实,而结实籽粒呆白、秕瘦,发芽率下降,或呈玫瑰红色。穗轴或穗梗受侵染后,形成枯白穗,病粒枯白、绉缩,胚部线紫红色

二、减轻小麦田间白穗的措施

1、降低小麦田间白穗首要的是杀菌防病,可以通过选育抗病品种、小麦拌种、田间化防(一喷三防)等措施来降低病害发生。

2、最根本的还是要从消灭土壤病原菌着手,为作物提供良好健康的土壤环境。但最简便而又有效的便是使用含菌复合肥,一肥双效,在传统复合肥的基础上添加解淀粉芽孢杆菌与耐高盐芽孢杆菌等有益菌,活化土壤养分,改良土壤结构的同时,在作物根系周围形成一层生物膜屏障,同时添加的有益菌在土壤中大量繁殖形成优势菌群,抑制病原菌生长和减少病原的入侵和繁殖机会,从根本上消灭土壤中病原菌,防治土传病害发生,从而减轻小麦白穗,为高产奠定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