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烂麦穗"病怎么防治?

安徽农村广播听评员


小麦烂麦穗是小麦赤霉病的俗称,由真菌中的多种镰孢菌侵染引起,主要侵害小麦的幼苗以及穗部。赤霉病的病原菌在土表的小麦植株残体和冬小麦植株上越冬。每年北方冬小麦产区4月上旬可见病菌的子囊壳明显增多,小麦抽穗后引起发病。

小麦赤霉病发生后,可引起小麦苗腐、茎基腐和穗腐,穗腐也被麦农习惯称之为烂穗。赤霉病的发生与小麦抽穗期的降雨天数和麦田的相对湿度关系密切。降雨日越多,田间湿度越大,赤霉病发生的几率也会越大。

受赤霉病病原菌侵害的小麦,病苗叶片浓绿,地上部分与小麦根腐病苗症状相类似。将小麦赤霉病病苗拔起,刚刚出土不久的幼苗常常会见到种子呈现紫红色病斑。抽穗扬花后的小麦穗部发病,初期只是在1——2个小穗基部呈水浸状,病害发展穗部失绿后,会在颖的合缝处出现橙红色霉层。麦田潮湿时,麦穗受害部位会长出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多湿年份,感病小麦在成熟时,颖及麦芒上会生出黑色小点。

穗期防治小麦赤霉病,可在小麦穗子抽出5%——10%的抽穗初期,选择亩用40%戊唑·

咪鲜胺水乳剂20——25毫升,或亩用25%氰烯菌酯悬浮剂100——200毫升,或亩用烯肟·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95克,堆兑水喷雾。赤霉病防治用水量不宜太少,最好亩用水30——45公斤稀释药液。


乡村萤火虫


小麦赤霉病俗称烂麦穗头,是小麦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麦穗和茎秆,发病多表现为小穗枯黄或形成枯白穗,潮湿时在颖壳合缝处或小穗基部上生有粉红色霉层。当前安徽、江苏等地小麦陆续进入抽穗扬花期,正是小麦赤霉病防控关键时期,而且从发布的病虫情报看,今年小麦赤霉病可能会大发生,因此提醒种植户一定要注重提前预防!

小麦"烂麦穗"病怎么防治?

首先,抓准防治时间,小麦扬花初期(即5%-10%的麦穗扬花)是最佳防治时期,但小麦扬花期容易会遇阴雨天气(4月份雨水较多),打药时间及防治次数就需要调整。据有经验的农技人员根据小麦赤霉病发病规律及防治效果总结了一套防治口诀:“阴天见穗打,晴天见花打;下雨抢前打,雨后要补打;不低两次打,必须适期打。”

第二,合理选对药剂,可选用戊唑醇、己唑醇、氟环唑、丙硫菌唑、氰烯菌酯、氟唑菌酰羟胺及其复配己唑醇·氰烯菌酯、戊唑·咪鲜胺、丙硫·戊唑醇等药,因多菌灵连续多年使用,已产生抗性,在今年有可能大发生的情况下,建议少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注意轮换用药,避免过快产生抗性,并使用足够有效剂量,确保防治效果。

第三,科学施药,采取二次稀释配药,使用喷雾器时要喷足水量、喷施均匀,有条件的可选用自走式喷雾机或无人机飞防,可添加高效助剂,促进药液展着、吸收,提高防治效果。

云众地服务宗旨:科普种植技术知识,解决农民种植的难题。更多种植技术知识,欢迎关注【云众地】


云众地


这是小麦赤霉病。防治小麦赤霉病,掌握见花就打的原则,田间有小麦开始开花了就可以用药防治,用药时间便于掌握,而且防治效果好。防治小麦赤霉病的药有氰烯菌酯、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咪鲜胺,戊唑醇、烯肟菌酯等喷雾防治,一个星期以后在防治一次。小麦赤霉病防治牢记三句,晴天见花打,阴天见穗打,雨天抢前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