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區塊鏈路上的連續創業者

身材微胖,笑容可掬的李明在聚光燈下,略帶嬰兒肥的臉龐看起來更加白皙。襯衣、西褲、皮鞋,這樣的裝束似乎很難和辦公室中的那個不修邊幅,埋頭編程的工科男聯繫起來。昨天晚上,李明應邀站在《風口》的演講臺上,為大家分享了他從2011年開始,進入區塊鏈行業後跌宕起伏的創業故事。

李明:區塊鏈路上的連續創業者

結緣比特幣

創業初期的李明,是做遊戲工作室的,一個偶然的機會,接觸到了比特幣。在一零年的時候,比特幣遠沒有現在這樣受到大家的追捧,李明雖然還沒完全搞懂比特幣是個什麼東西,但出於敏銳的商業嗅覺,李明把工作室的高配電腦,全部投入用於挖礦。

那段時間,每天能挖出數百個比特幣,就在李明以為自己能大賺一筆的時候,房東將一大串的電費收據交到李明手上的時候,才發現挖出的比特幣賣了,也沒法全額繳滿電費,那時候比特幣的單價僅僅只有幾十塊人民幣。

不得已的時候,李明嘗試將比特幣放到淘寶銷售,淘寶的賣家見到這麼多的比特幣,也沒敢要太多,誰能知道幾年後比特幣的價格能翻這麼多倍。賣幣東湊西湊,終於交齊了電費,李明開始意識到,挖礦行業受制於電價,並不是那麼容易賺到錢。

李明:區塊鏈路上的連續創業者

判斷失誤,礦機積壓

既然挖礦不好賺錢,那做礦機生意呢?工科出身的李明,技術領域的事情,自然是得心應手,當他得知國外有個人推出了100M算力的FPGA礦機後,他忽然發現做礦機生意,是能夠賺到錢的。

在接觸南瓜張後,拿到了礦機的設計方案,說幹就幹,李明聯合自己工作室的夥伴,開始自己做礦機,自己手工焊接芯片,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李明團隊DIY的第一臺礦機誕生了。一經面世,供不應求。

李明:區塊鏈路上的連續創業者

這段時間裡,礦機生意讓李明賺了不少錢,也讓李明錯誤的預判了礦機市場的發展。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加入比特幣挖礦行業,對算力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南瓜張將66G算力的ASIC礦機做出來之後,李明手裡幾萬枚老版芯片的FPGA礦機在手裡滯銷了,而向南瓜張定製的新款芯片,也發貨延遲,導致新的礦機沒法生產,用戶怨聲載道。這段投資礦機失敗的經歷,對於團隊的打擊是致命的。

量化交易所碰巧躲過危機

接連兩次的創業失敗,李明開始沉下心來思考,不能靠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去闖了,團隊的夥伴們還要養家餬口,不能讓他們苦了自己。為了養活團隊,也為了在行業找到立足點,李明選擇以量化交易為創業方向。也許是經歷了兩次的失敗後,是該轉運了,李明的量化交易平臺上線後,成功地為數萬用戶提供了量化理財服務,為用戶帶去了數千萬的收入。靠著量化交易平臺,李明的團隊度過了難關。

比特購的誕生

量化交易平臺的成功,並沒有滿足李明創業的雄心,在區塊鏈行業裡,百家爭鳴、群雄逐鹿,從交易所到錢包,面對幾十甚至上百個APP的時候,用戶常常會感到困擾,究竟該選擇哪個平臺,李明認為,是時候該有個APP去統一混亂的市場了,這個時候比特購應運而生。

李明:區塊鏈路上的連續創業者

從17年8月開始推廣,經歷了八九月的動盪,市面上很多交易所外遷,讓比特購獲得了更多的用戶。成功從來都是眷顧有所準備的人,在18年春節假期,這個大家都在闔家團員的日子裡,李明團隊卻在夜以繼日的準備著一場大活動。

大年三十的晚上,比特購聯合各項目方向所有用戶空投價值1500萬的糖果,就一個春節的時間,比特購新增了八萬多的用戶。目前,比特購接納了市面上98%的幣種,成功讓用戶實現了用一個賬號管理自己的所有資產。

幣圈智能機器人,比特訊時代

天才從來不是隻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樹,在做量化交易平臺的時候,李明就洞察到平臺的一些問題,提幣都是靠人工對接。

李明:區塊鏈路上的連續創業者

他開始思考,也為了讓自己付出心血開發的東西,能得到好的成長保護,李明萌生了自己開發社交軟件的想法,他要做全球第一款基於區塊鏈技術的智能社交軟件,把自己的機器人放進去。

李明:區塊鏈路上的連續創業者

說幹就幹,李明團隊很高效的就開發出了比特訊APP的初代版本,雖然UI界面還有些粗糙,但功能卻一應俱全,也成功把平臺研發的智能機器人接入到了自己的平臺。

李明:區塊鏈路上的連續創業者

陷入創業失敗困境的李明,並沒有一蹶不振,像大多數堅持連續創業者一樣,他們中的大多數最後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李明在與人談話中總是帶著微笑,就像有句話說的,愛笑的人運氣都不會太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