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領導的忠言也不能太逆耳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是流傳了幾千年的古訓。但是在歷史的潮流中,有多少直言敢諫的良臣義士都為這句話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當然,在很多問題上,我們必須要敢說、敢聽,不怕忠言逆耳。但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尤其在職場卻不一定非得如此。說話時含蓄委婉,繞一繞圈子,講究些策略,不僅可以使你順利達到目的,還可以使你獲得領導的認可,增加一個朋友。在現實生活中,能夠接受他人批評的人並不少,但是由於批評或建議者的方式方法不對,導致批評建議不被接受,甚至反目成仇的例子也並不鮮見。中國古代講究“文死諫、武死戰”,為了辯論一件事的是非曲直,往往會導致一批人身首異處。我們說這些忠臣良將的精神是可嘉的,但是他們的方法卻未必可取,因為勸諫的目的是讓對方聽從自己的意見,而死諫後,皇帝往往不會因此而改弦易張。在現實生活中也是這樣,我們勸阻對方,除了是希望避免即將出現的損失和破壞外,還希望能夠加深兩個人之間的友情。我們常說:“正因為是朋友我才這樣勸你,要是其他人,我才懶得管呢!”可是,如果我們的方法方式不對,我們不但阻止不了錯誤後果的產生,甚至連朋友也做不成了。這樣就太得不償失了。所以,當我們決定給他人進“忠言”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好對方當時的情緒和心理狀態,設計好勸說對方的策略,採取能接受的“批評”方式,使對方心平氣和地接受你的意見,並且對你心存一份感激,這就是“忠言”所要達到的預期效果。因而,如何讓領導樂於接受你的提議,是溝通中的一大課題。以下是一個值得參考的秘訣:向領導提建議時,首先應分辨清楚的是,他一向是比較喜歡聽你說呢?還是隻喜歡讓你聽他說?這一點判斷很重要。因為提意見和勸告時,縱然自己覺得不錯,卻並不一定受領導歡迎。有時,你的意見真的不錯,但因態度過分得意,領導還會刻意殺殺你的銳氣。所以即使是好的建議,如果不注意表達方式,有時候也很難得到採用。小王是公司的智囊之一,他的提議一向有效,很容易被老闆接受;而他的一位美國同事克里卻經常吃“閉門羹”,有時甚至碰得一鼻子灰。後來,克里不得不虛心向小王請教。小王笑著解釋說:“其實,我哪有什麼秘招呢?關鍵在於你表達建議的方式,可能未顧及到老闆的面子。我們的公司實行個人決策和集權管理,因而萬一公司主要決策者作出錯誤決定,其他人員很難更改,因為這會有傷決策者的面子。如果下屬僱員要向上級提意見,或者希望改變決策,前提條件是必須先顧全上司的面子。如果是我的話,我會先一聲不吭、言聽計從,然後在執行過程中,伺機再提出建議。由於環境因素的改變,原先的決策需要作某些調整更動,所以這時提出建議,老闆一般都會欣然接受。而你的做法卻不是這樣!你常在老闆作出決策的時候,就當著眾人面另提唱反調的建議,不是擺明不給他面子嗎?所以,你的提議再好,他也要斷然拒絕了,因為這傷及了他的自尊。”前面所舉的故事,其一說的是建言時的態度要顧全領導的面子,實則也是一種尊重;其二是強調要內容豐富、言之有物。萬一有獨排眾議的建言,尤需有強而有力、不容忽視的說服理由。曾經出任英國第二屆工黨政府首相的麥克唐納說:“所謂交談,是指可以不同意對方的意見,但是仍然能夠繼續談話。”下級給上級提建議,其目的是為了能夠讓上級採納或接受,促進事業的發展和領導目標的實現。正因為如此提建議時就不能不注意方法。以下幾點值得注意:首先,以請教的方式向上級提出建議,會使上級感到被人尊重,會增加上下級之間的信任,從而有利於減少摩擦和敵意,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礎。其次,“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就是要抓住對方的邏輯矛盾和論證破綻,巧妙地加以引申和鋪陳,使其觀點中的某些謬誤的荒唐性和片面性得到再現,從而使對方能夠反觀自身,得以自悟。但運用這種方法,一定要注意以下兩點:首先,要注意場合。用上級的話來批駁他的某些觀點,最好是在私下中使用,而不宜在公開場合運用。因為在私下裡,即使你對上級有所觸痛,但如果言之有理,上級也會採取比較寬容的態度。而在公開場合,這就會演化為損害上級的尊嚴和權威問題,弄不好就會發生一場激烈的舌戰,使好心難得好報。運用此法,還要注意語氣適當,措辭委婉,特別是要使上級明確地認識到,你是設身處地地為上級著想,而不是對上級有什麼不恭。再次,給上級提建議,時機選擇是否得當,對於提建議的效果有很大的影響。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表明,人在情緒不佳、心有憂懼等低落狀態下要比平常更容易悲觀失望,思維遲鈍且惰于思考,情感波動大並易產生過激行為。在上級心情愉快時提建議,就容易被上級所接受。這時,下級可以採取潛移默化傳輸思想的方式,也可以運用借題發揮、巧妙引申的方法。但無論採取哪一種方法,都一定不要使上級感到掃興,更不能使上級感到難堪。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話雖好,但是身在職場進忠言也不能太逆耳,凡是還應講究個度的問題,畢竟人都有尊嚴和人格這些不能觸及的禁區,領導自然也不例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