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泗洪」“生態+特色農業”的融合發展

「江蘇泗洪」“生態+特色農業”的融合發展

姬樓村的美麗“蝶變”是我縣大力實施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縣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全力推進生態保護、改善生態環境、培育生態產業、推進重拳治汙等工作,不斷夯實省級生態縣創建基礎,實現了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江蘇泗洪」“生態+特色農業”的融合發展

在生態治理方面,我縣率先引進生態浮島項目。“老汴河生態浮島項目已進入招標程序,很快就能破土動工了。”環保局副局長貝越說,“生態浮島是利用種植到浮島上的水生植物通過根部的吸收、吸附作用和物種競爭相剋機理,削減富集水體中的氮、磷及有機物質,從而達到淨化水質的效果。”

老汴河,隋大業元年開鑿,時稱通濟渠,唐稱廣濟渠,又叫汴渠。目前,老汴河是濉河的分支,上游從安徽省來水,經過泗洪境內濉河流入老汴河,進入洪澤湖,全長34.32公里,承擔河道兩岸流域範圍內防洪、排澇、供水、景觀等綜合功能。

「江蘇泗洪」“生態+特色農業”的融合發展

為打造縣裡的清水走廊,我縣決定按改善老汴河水環境、提升沿線景觀效果、鏈接兩岸人行活動的總體思路,以生態浮島技術為支撐,系統化治理多種汙染源頭,強化全流域生態淨化能力,建立沿河兩岸的景觀聯繫。目前,該項目在有序推進中。

汙水處理廠是保護環境的重要設施。為改善我縣鎮村居住環境,加大汙水收集、處理力度,扮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這一名片,我縣抓住當前有利時機,全面掀起鎮村汙水處理廠站建設高潮。

「江蘇泗洪」“生態+特色農業”的融合發展

四河鄉汙水處理廠是全縣首批建成並投入運行的項目之一,當地老百姓從項目運營以來,切實感受到由於環境改善而帶來的福音,而項目的實施,也為四河鄉創建市級生態經濟示範鄉鎮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截止目前,我縣共建設、改造130座汙水處理廠、站,其中鄉鎮集鎮區汙水處理廠27座,鄉鎮汙水處理廠運行22座,5座在建;村居汙水處理站103座,已全部建成運行。

「江蘇泗洪」“生態+特色農業”的融合發展

“生態+特色農業”的融合發展,是我縣生態文明建設的又一張靚麗名片。從2016年開始,我縣破題“百園工程”建設,推行種養結合、生態牧場、水產養殖等農業生產新模式,全力打造2000畝以上、成方連片、單一品種的高效農業結構調整示範點。僅2017年,我縣“百園工程”建設項目總數就達到61個,其中2000畝以上的有19個,峰山碧根果基地、城頭中國小龍蝦種源保育基地新建面積都超過5000畝。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7年我縣通過省級生態縣考核驗收並獲“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論實踐基地”稱號;半城鎮、臨淮鎮、四河鄉和曹廟鄉梨園村通過首批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鎮、村省級考核;全縣23個鄉鎮全部創成省級生態鄉鎮,其中11個鄉鎮創成國家級生態鄉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