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沭:“生態+”模式助推鄉村生態振興

臨沭縣堅持鄉村生態振興和精神文明建設協同推進,探索“生態+”文明實踐模式,探索將文明實踐融入基層鄉村振興,讓百姓有更多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建設完成36個行政村的中央農村環境整治項目,組織實施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實施方案(2019-2025)、凌山頭水庫水源地和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應急預案的編制,同時嚴把建設項目准入關,積極推進在線審批工作,增強建設項目環保審批的科學性和規範性,努力做到增產不增汙,截至一季度共受理環境影響評價項目38件,辦結31件,網上備案登記125個。

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百日百村”“百村提升”整治行動,清理農業生產廢棄物17萬餘噸。加強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實施農村公路“三年集中攻堅”,完成路基處理15公里、在建橋涵10座。積極推動機場路、沭郯路大中修、周官莊至前齊莊等重點工程開工建設。制定縣農村改廁後續管理及公廁建設實施方案,解決四類人員住房問題,全縣危房改造開工建設615戶,開工率達到86.4%。

深入開展產業結構調整,嚴格行業准入標準,堅決杜絕“邊清邊上”現象發生。深入實施“百企百項技改計劃”,助推金沂蒙、史丹利2家企業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積極開展綠色礦山建設工作,完成綠色礦山建設方案編制評審7個。鼓勵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利用,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材料、農業新六產、醫養健康、全域旅遊等產業,組織實施節能減排項目,有效減少汙染物排放總量。

積極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推動蛟龍鎮、臨沭街道2個片區總投資6000萬元的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力爭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92%以上。開展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推廣病蟲害綠色防控和土壤修復技術,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積極開展可降解地膜的試驗示範工作。發展“環保型”生態漁業,開展生態高效養殖模式近萬畝,採取優化放養模式、調整品種結構,確保水產品質量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