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包装消耗太大,是因使用成本太低

塑料包装何时休

文 |马涤明

塑料包装消耗太大,是因使用成本太低

塑料包装消耗太大,是因使用成本太低

外卖叫欢了,“限塑令”尴尬了......一年至少消耗73亿个塑料袋!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发布限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到今年,“限塑令”已经发布十年了,调查发现,在商场、超市按照规定严格执行,但在菜市场,不合格的塑料袋还是屡禁不止。(6月7日央视财经)

限塑令遭遇尴尬,不合格塑料袋屡禁不止,问题应从两个维度来看。一个是,行政监管的轻重不均。商场超市多能按规定严格执行,是因为监管在这里的力度较重,一旦被查到不合格塑料袋,商场超市会受到处罚。而在菜市场那样的地方,因为使用不合格塑料袋会受到处罚的几率较低,所以那些地方才成了不合格塑料袋的重灾区。这个问题,一些地方监管部门一直表示,力不从心、执法力量有限。这也确是实情。但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恐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存在的。

塑料包装消耗太大,是因使用成本太低

另一个是,即便是合格的塑料袋,使用成本也比较低,这导致消费者使用、抛弃都不在意。反思十年限塑不力,很多人将矛头指向“卖塑”,说“限塑令”沦为“卖塑令”,商店赚了不少,但塑料袋却越来越多。这种观点,只看到“卖塑”,却忽视了塑料袋的成本问题。实际上,超市赚“卖塑”钱主要靠量大,而正因为超市塑料袋价格太低廉,才导致了消费者用量大,然后随意丢弃、少有重复使用。如果塑料袋价格卖得高一些,重复使用就会增多。当然,适当提高价格的前提是塑料袋质量的提高,满足重复使用的要求,而不是说购物袋价格涨上去让制造商和超市赚取暴利。

现在,外卖、快递业又成了塑料包装消耗大户,主要问题,还是监管与消费者成本感受这两大原因。笔者认为,有关方面应为外卖和快递行业制定包装物标准,一是要满足重复使用的要求,二是规定包装物单独明码标价,以经济手段督促消费者重复使用。去年曾有公益组织起诉三家外卖平台,请求法院判令被告改变浪费资源、危害生态环境的经营模式,对塑料袋等明码标价、收取费用。当时,三家平添曾表示,正在积极准备新的环保计划。如果立法、监管能够跟进,外卖业应该会更“积极”。

塑料包装消耗太大,是因使用成本太低

去年“双11”前,苏宁物流称将推出更加轻便、更容易携带的“共享快递盒”,预计到2018年投入20万个;如果电商行业都加入苏宁易购共享快递盒计划,集众人之力,一年可省下近46.3个小兴安岭的树木。这种创新的共享思路,值得政府重视和相关行业借鉴。如果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能够很好的对接,立法、监管、价格手段以及包装技术创新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才有可能促使商家和消费者都能接受少用、重复使用、使用合格塑料包装的环保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