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貴為公主為何會迷戀上一個和尚?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她身世顯赫,貴為唐朝的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女兒,深得李世民的溺愛,是李世民的掌上明珠。李世民把她許配給了唐朝宰相房玄齡的兒子,她卻在婚後愛上了一個出家之人,當她和和尚的戀情暴露後,惱羞成怒的李世民下令殺了這個大膽的和尚,並把這位公主身邊的丫鬟殺光,這位公主就是歷史上的高陽公主。

她貴為公主為何會迷戀上一個和尚?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高陽公主就遇上了這樣的倒黴事,他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個女兒,高陽公主天生麗質,從小就是個美人坯子,長大後更是出落得亭亭玉立,辯機,是高僧唐玄奘的弟子。是當時長安城有名氣的僧人,辯機參與翻譯了《大唐西域記》,當時參與翻譯這本名著的共有九人,辯機是最年輕的,翻譯的詩經最多的也是他。可見,高陽公主不僅看上了他的容顏,還被他的才華所吸引。

倆人保持地下情人的關係長達九年,後來辯機要去外地翻譯經書,高陽公主送他上路,為了寄託對高陽公主的情思,辯機和尚隨身帶著高陽公主送給他的玉枕。上面繡著高陽公主和他的名字。可是不巧的是,這個玉枕在路上被小偷偷走了,他和高陽公主的戀情大白於天下!李世民十分氣憤,下旨捉拿了辯機和尚,下令要將他腰斬。就這樣,一代高僧在世人幸災樂禍的圍觀之中,以殘忍汙穢的死亡方式離開了這個世界。辯機的死,給高陽公主帶來了沉重的打擊,他不再相信愛情,純潔善良的心靈也變得汙濁殘暴。

高陽公主就不得不接受這樣的命運。她是老爹唐太宗的第十七女,天生活潑,毫無保留地綻放著自己的熱烈性格,在眾女兒中最得唐太宗寵愛。高陽就像鮮花一般驕傲。但是,高陽公主還是被許配給丞相房玄齡之次子房遺愛。嫁人嫁的不是人,嫁的是家世,房玄齡是凌煙閣上的大功臣,唐太宗把高陽公主嫁給他的兒子是出於對高陽的抬愛。——可惜,房遺愛和他以學識、識才知名的父親太不相同,不學無術,只有一身蠻力。氣憤之餘,高陽公主從結婚那天起就不接納丈夫。但是,多情人總是會遇上煩惱的。她在領地打獵時遇到了辯機和尚。這是他們的初戀。那時,公主16歲,辯機二十一歲。年輕人犯錯誤,連上帝都可以原諒他們罷?

可笑的是,駙馬房遺愛居然像盡忠的良犬,在外面給他們看門。投桃報李,公主特別送給房遺愛兩名年輕、美麗的侍女。

就這樣過了八九年了。在自我情感中四處逃避的辯機被選去譯經,已經很久很久很久沒有再見到高陽了。但是,他藏匿著高陽贈送的玉枕,被小偷偷了出來,他與高陽的私情也就大白於天下。唐太宗大怒,立刻下詔,將辯機處以腰斬的極刑。高貴的辯機,就在市井小兒幸災樂禍的圍觀中,迎接了最汙濁和最慘烈的生命終結方式。

死亡在這邊,愛情在那邊。已經悲慟至瘋的高陽,活著,是出於慣性。辯機之後,高陽公主的少女抒情時代結束了。不承認愛情。放棄靈魂。忘記追求。耽迷肉慾。相信權勢。以及,好死不如賴活。正像經歷了蘇麗珍之後的周慕雲,在《2046》裡已經流不出眼淚,也不再被眼淚打動。

半年後,最疼愛她的父親去世了,她一滴眼淚都沒有掉,一點都不難過。弟弟李治當上了皇帝,高陽更自由了。她開始公開納其他和尚為面首,穢亂春宮,甚至縱容和信任他們,打算宮廷政變。房氏兄弟出賣了高陽公主,她終致毀滅。

名人介紹

她貴為公主為何會迷戀上一個和尚?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唐太宗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一說599年1月23日】-公元649年7月10日),祖籍隴西成紀,是唐高祖李淵和竇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李世民少年從軍,曾去雁門關營救隋煬帝。

唐朝建立後,李世民官居尚書令、右武候大將軍,受封為秦國公,後晉封為秦王,先後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在唐朝的建立與統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功。公元626年7月2日(武德九年六月初四),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死自己的兄長太子李建成、四弟齊王李元吉及二人諸子,被立為太子,唐高祖李淵不久退位,李世民即位,改元貞觀。

李世民為帝之後,積極聽取群臣的意見,對內以文治天下,虛心納諫,厲行節約,勸課農桑,使百姓能夠休養生息,國泰民安,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對外開疆拓土,攻滅東突厥與薛延陀,征服高昌、龜茲、吐谷渾,重創高句麗,設立安西四鎮,各民族融洽相處,被各族人民尊稱為天可汗,為後來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重要基礎。

公元649年7月10日(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己巳日),李世民因病駕崩於含風殿,享年五十二歲,在位二十三年,廟號太宗,葬於昭陵。李世民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

她貴為公主為何會迷戀上一個和尚?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賜蕭瑀》原文翻譯及賞析

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譯文及註釋】

譯文

在猛烈狂疾的大風中才能看得出是不是強健挺拔的草,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裡才能識別出是不是忠貞不二的臣。

一勇之夫怎麼懂得為公為國為民為社稷的正義的道理,而智勇兼具的人內心裡必然懷有忠君為民的仁愛之情。

她貴為公主為何會迷戀上一個和尚?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註釋

⑴蕭瑀:字時文,隋朝將領,被李世民俘後歸唐,封宋國公。

⑵疾風:大而急的風。勁草:強勁有力的草。

⑶板蕩:動亂之世。

⑷勇夫:有膽量的人。⑸智者:有見識的人。

【作品鑑賞】

《賜蕭瑀》譏刺周厲王無道,敗壞政局這首詩極富於哲理。詩的前兩句是歷來傳頌的名句。

疾風知勁草一語,出自宋·范曄《後漢書·王霸傳》。此語原為漢光武帝劉秀讚譽王霸之言。光武謂霸曰:潁川從我者皆逝,而子獨留努力,疾風知勁草。後世遂用以比喻只有經過危難或戰亂的嚴峻考驗,才能識別出誰的意志堅強,誰是忠誠可靠者。作者李世民在此詩中用此讚美蕭瑀。次句的板蕩乃《詩經·大雅》中兩篇作品的名稱。

《板》、《蕩》二詩譏刺周厲王無道,敗壞政局。後以板蕩代指政局變亂。在風和日麗的日子裡,勁草混同於一般的草;在和平安定的環境中,誠臣也容易混同於一般的人,其特殊性沒有顯現出來,因而不易鑑別。只有經過猛烈大風和動亂時局的考驗,才能看出什麼樣的草是強勁的,什麼樣的人是忠誠的。

她貴為公主為何會迷戀上一個和尚?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

《賜蕭瑀》詩意淺顯,寓意深刻,言簡意賅地揭示了智、勇、仁、義之間的辯證關係

後二句則另換角度,繼續盛讚蕭瑀。徒有一時之勇的勇夫並不懂得真正的義,而真正的智者必然心懷仁德。這裡告訴讀者,只有忠誠還是不夠的,要智勇雙全,才算是有用之才。有勇無謀,莫言義;有智無勇,難施仁。這首詩詩意淺顯,說理形象,寓意深刻,言簡意賅地揭示了智、勇、仁、義之間的辯證關係。

這不僅對於知人善任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於讀者的自我完善,如何使自己成為智勇雙全的有用之才方面,也具有啟迪作用。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二句,如今引用它,比喻只有經過尖銳複雜鬥爭的考驗,才能考查出一個人的真正品質和節操,才能顯示出誰是忠貞的強者。

【名家點評】

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編審張劍:全詩簡勁精闢,境界宏大。前兩句描寫看似尋常,卻是從長期的自然現象和社會事件中提煉出的寶貴人生經驗,已經成為廣為人知的格言;後兩句議論高遠,顯示出推仁天下的雄偉氣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