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不是"公主"
隨著宮庭文學戲劇的輪番轟炸,前朝的許多名詞也為人們熟知。"格格"是清宮戲中使用很高頻率的稱呼,例如佷高知名度的"還珠格格"、"明珠(紫薇)格格"、"新月格格"……,她們是漢人朝庭裡稱謂的"公主"嗎?
根據《燕都叢考》記載,明朝皇室貴族的女兒分公主、郡主和縣主三等。其中大長公主:皇帝的姑姑;長公主:皇帝的姐妹;公主:皇帝的女兒。對皇族親王的女兒稱為郡主,對有功封的公侯女兒稱為縣主。相對應的公主夫婿稱"駙馬",郡主夫婿稱"郡馬",縣主的夫婿稱"儀賓"。明朝及以前的朝廷是沒有"格格一詞"的。
"格格"是清朝獨有的詞兒,"格格"在滿語裡寓意漢族的"小姐"或"姑娘",原是一種對家中寶貝女兒的稱謂。清朝滿人在入關前,皇家也不例外,與皇胄高貴家的女孩一起統稱叫做"格格"。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後,沿習仿製明期禮儀,對於公主等級做了嚴格規定。皇帝的姑姑為大長公主;皇帝的姐妹為長公主;皇帝的女兒皇后親生嫡出的稱為固倫公主("固倫"滿語意為天下、國家、尊貴、高雅)、妃嬪生養或皇后養女的庶出女兒稱為和碩公主("和碩",滿語,意為一方)。因此千萬不要讓清宮戲給忽悠了,只有"公主"封號才真正是皇帝的女兒,對公主決不能稱為格格,但公主未出嫁前沒有封號,在宮裡私下還可以稱作格格的。例如:乾隆的十個女兒中,其中大公主、二公主、五公主、六公主和八公主五個早夭,另外五個女兒,加封為公主。第三女封固倫和敬公主,是孝賢純皇后所生,在皇后去世的那一年下嫁科爾沁蒙古王公佈騰巴爾珠爾;第四女封和碩嘉公主,是純惠皇貴妃蘇佳氏生,15歲下嫁孝賢皇后之姪福隆安;第七女封固倫和靜公主,系皇貴妃魏佳氏(嘉慶生母,後追封孝儀純皇后)所生,下嫁因功卓越的汪多拉濟。;第九女封和碩和恪公主,也是皇貴妃魏佳氏生,下嫁札蘭泰;第十女封固倫和孝公主,系惇妃汪氏所生,後下嫁給和紳的長子豐紳殷德。此外,乾隆帝還收養了其五弟弘晝的一個女兒,後來加封為和碩和婉公主,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下嫁巴林博爾濟吉特氏德勒克。但視妃嬪地位、受寵、婚嫁狀況,公主的等級也是可以變遷的,例乾隆七女固倫和靜公主,本應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同一生母,都是和碩公主,但因下嫁給戰功赫赫的汪多拉濟,升封為固倫公主。乾隆十女固倫和孝公主的母親是惇妃,她本也應為和碩公主,但因為她是乾隆帝六十五歲時生的老疙瘩小女兒,深受皇帝的寵愛,破格升封為固倫公主。
清朝公主的夫婿統稱為"額駙",但在使用上要加上頭銜以示區別。固倫公主,其夫稱固倫額駙;和碩公主,其夫稱和碩額駙。清世祖順治十七年,將格格稱號更一步細化,依爵位、封號的不同而分成好幾等,親王的女兒叫做"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郡王的女兒,叫做"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貝勒的女兒也叫"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貝子的女兒叫做"固山格格",漢名為"縣君";其餘的鎮國、輔國公的女兒,簡單的通稱"格格",前面沒有封號,漢名"鄉君"。格格稱號也可用來尊稱地位卓越、有特別貢獻的女性"。例如孝莊文皇后的貼身侍女蘇麻喇姑,就被尊稱為蘇麻喇額涅格格。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公"以下之女,不能再稱"格格",只能稱作"宗女"。
格格的夫婿也是統稱為"額駙",但在使用上必須要加上頭銜加以區別。郡主,其夫稱郡主額駙;縣主,其夫稱縣主額駙;貝勒女封郡君,其夫稱郡君額駙;縣君,其夫稱縣君額駙;鄉君,其夫稱鄉君額駙。宗室女嫁蒙古貴族亦如此。相當於前代的"駙馬。
(本文照片取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閱讀更多 鐘鼓悠遠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