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土雞養殖技術

林下養雞不僅節約了成本,養殖的土雞因其吃的是粗飼糧食林蟲,比一般的飼養雞營養價值高,口感好,因此被廣大消費者所推崇和購買!散養的土雞價格更高,效益更好,養殖前景被人看好!

林下土雞養殖技術

一、林地的選擇

選擇地勢較高,有一定坡度(但坡度不能太大)、草木茂盛、樹齡適中、環境好、汙染少、排水良好、交通方便且有清潔水源的林地或果園。最好選病蟲害較少的品種。

最好四周有天然或人工隔離帶,同時要求場地相對封閉、易於隔離、向陽、避風、乾燥等。

一般選擇3~7樹齡的林地,目的就是要求林木密度適中,一般以林間是否有光照為標準,要求林間光照達到30%~70%。林間光照密度太低,會增加雞群的患病風險,林間光照密度太高,又會影響到雞群的正常生活環境。

每667平方米林地的飼養密度以不超過100只為宜。

二、雞舍建設

雞棚建在林地的開闊地帶,選擇地勢較高且平坦、背風向陽、易防獸害

的地方搭建。

可先用竹子、木材及水泥製品搭成框架;再用石棉瓦蓋頂;四周可用竹片、木條及塑料網作簡易圍欄;在棚內距地面33cm 左右用竹條或木條釘成雞床,可以避免雞與糞便直接接觸,並便於清糞;棚舍四周需留排水溝,以便於排水。

雞舍內要設有棲架,育雛舍內要有保溫設施,母雞舍內應設有產蛋窩或產蛋箱。

總之,雞棚搭建的選材原則是就地取材、經濟實用,只要能達到遮風避雨、防寒防暑的效果即可。

三、品種的選擇

土雞品種的選擇尤為關鍵,建議選擇當地土雞或含地方雞血緣的改良雞種。

地方品種雖然有生長速度慢、產蛋量少等缺點,但同時也具有抗病力強、肉質緊實、口感好等優點。

養殖戶應根據周邊市場需求和產品銷路,選擇合適的土雞品種;同時為了避免外來病原的侵入,有條件的雞場可在次年採取自繁自養的養殖模式。

林下飼養土雞時,公雞、母雞要分開飼養,公雞養殖期在半年左右,母雞養殖期在半年以上。

四、飼料的選擇

飼料的選擇是決定飼養成敗的重要因素之一!因為飼料直接影響到蛋和雞肉的品質與風味。

推薦分階段飼餵法:

在育雛期使用全價料,以充足的營養促進雛雞的全面生長髮育;

在育成期使用配合飼料,以控制土雞的生長速度;

在產蛋期為保證風味,直接使用原糧飼餵,同時要注意原糧的多樣性,以稻穀、玉米粒為主搭配小麥、高糧等,還要特別注意補飼足量的菜類、飼草等青綠飼料。

五、飼餵量次參考

在進雛前1周要將育雛舍清掃乾淨,並用百毒殺或燒鹼進行全面消毒。

雛雞進入雞舍3小時後就進行餵食,每天投食6~8次,2周後減少至每天3次,要保證每次投食都能吃完;

2周齡以前,雛雞的飼養密度以50~70只,平方米為宜;

3~5周齡時,密度宜控制在30只,平方米,也可根據季節、氣候等進行調整。

雛雞進入雞舍後,要嚴格控制舍內溫度,避免溫度忽高忽低。在雛雞3日齡前要保證24小時光照,這樣有利於其快速成長和提高成活率;在7日齡內要保證每天光照18小時;1周齡後可採用自然光照。

林下養殖土雞的最佳放牧期為4-10月份,這一時期林下蟲草較多,雞群能採食到大量天然飼料。在雛雞30日齡左右時即可進行野外放牧。

初期,放牧的時間要短一些,以後逐漸延長,放牧範圍也由近及遠逐漸擴大,使雞群逐漸適應放養。最好在林間搭建一些簡易避陽棚,並放置飲水器,以便遇高溫、暴風等惡劣天氣時,給雞群提供一個遮陰、休息、飲水的場所,減少意外情況對雞群造成的傷害。

要嚴格控制放養範圍,放養密度不要過大,可用絲網將放養區隔開。放牧期間,要加強巡視,避免雞隻逃跑。

六、日常管理

1.搞好雞舍的衛生消毒工作

每天搞好雞舍的清掃工作,並定期清除墊料,同時搞好雞舍及相關場地的消毒工作。在消毒過程中要重視消毒技術,確保消毒效果。

2.消滅有害動物

土雞放養過程中要防止蛇、犬等敵害動物的侵害,並定期搞好滅鼠工作。特別是夏季,要搞好蚊、蠅等的防治工作。同時防止鳥類入侵,以防傳播媒介傳播疫病,減少禽流感等傳染病的發生或傳播。

3.保證飼料和飲水衛生

土雞飼料一定要選擇新鮮營養豐富的飼料,最好現配現用。

對於原糧等飼料的保存,一定要注意通風乾燥,切不可使用黴變的飼料。每天要更換飲水2~3次,確保水質新鮮,一定要使用自來水、深井水等清潔水源。定期清洗料槽和水槽,使料槽和水槽保持乾淨衛生,防止病原汙染飼料和水。

4.搞好防寒保暖工作

天氣寒冷時,需保持棚舍內溫度在深夜時達到5℃以上。因此,除留出一定數量的門窗通風換氣外,棚舍四周可先用稻草圍嚴、圍實(封死賊風的進口),外面再圍上一層塑料薄膜;棚頂也可加蓋稻草;同時,在雞床上鋪一層軟而短的幹稻草並做好定期更換工作。

5.做好疫病防控工作

雖然土雞的抗病力較強,但為了降低疾病風險、提高養殖效益,林下養雞仍需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否則易影響雞群的健康,造成較大的經濟損失。

因此,飼養過程中,要按時進行禽流感、新城疫、球蟲病、雞白痢

等常規疫苗的接種(免疫程序可參考當地獸醫部門制定的農村散養雞防疫制度),以防疫病的發生。

同時,針對細菌性疾病和寄生蟲病,應使用一些針對性較強的藥物進行預防。在藥物預防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藥物的選擇、用量及用法,最好根據地方疫病流行特點制定切實可行的藥物預防方案。

6.斷喙

一般在土雞10~20日齡時進行斷喙,上喙斷去喙尖的1,2,下喙斷去尖利前端,這樣就能有效防止啄癖的發生。一旦發現有嚴重啄癖雞隻,可進行二次斷喙修整。

夏秋季節,蚊蟲較多,雞群易發生雞痘,要注意提前預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