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身邊的黑衣宰相,雖在佛教,卻能指點江山

如果說起明朝最牛的和尚,那絕對非朱元璋莫屬。說到第二個牛氣的和尚,很多人估計就不知道是誰了。


朱棣身邊的黑衣宰相,雖在佛教,卻能指點江山

他身披袈裟,口朗佛號,是地地道道的和尚,卻又交通王侯,策劃兵變,指點江山,覬覦權柄,是貨真價實的政客。他最擅長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也能親自指揮千軍萬馬,守城卻敵。作為明成祖朱棣的重要謀士,他在幫助燕王奪取政權的過程中,以其超人和智謀,立下了赫赫功勞,又嘔心瀝血地著書立說,尤其在文化鉅著《永樂大典》的編纂中付出了辛勤的汗水。這位神秘的人就是遁跡佛門的智謀和尚姚文孝。   

姚廣孝,長洲人,本是醫家子弟。三十四歲以前,是在苦難深重、階級矛盾尖銳的元朝統治下度過的。他十四歲被度為僧,法名道衍,字斯道。雖然身為和尚,卻師事道士應真,向他學習“陰陽術數之學”。姚廣孝少年即十分好學,又極聰明,善於寫詩。明朝洪武年間,朝廷下詔,命精通儒術的名僧集於禮部考試。姚廣孝被選送應試。由於才學出類拔萃,考試結果名列前茅。本可授於官職,但姚廣孝不願受官封,僅接受僧服之賜。

公元1382年八月,馬皇后死,明太祖朱元璋命選有道高僧侍奉諸王,為諸王誦經薦福。姚廣孝因此與燕王朱棣結交。朱棣和道衍均有遠大的政治抱負,兩人一拍即合,相見恨晚。

史稱: 帝(指明成祖朱棣)在藩邸,所接皆武人。獨道衍定策起兵。及帝轉戰山東河北,在軍三年,或旋或否,戰守機事皆決於道衍。道衍未嘗臨陣,然帝用兵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   
朱棣身邊的黑衣宰相,雖在佛教,卻能指點江山

姚廣孝既功為第一,故成祖即位後,位勢顯赫,極受寵信。先授道衍僧錄司左善世。公元1404年四月拜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復其姓,賜名廣孝。成祖與語,稱太師而不呼其名,以示尊寵。命他蓄髮,姚廣孝不肯;賜予府第,姚廣孝皆不受。而仍然常常居住僧寺,雖冠帶而朝,但退朝後,仍著緇衣。成為歷史上少見的功高巍巍,權傾當世的和尚。   

姚廣孝的一生與袈裟結下了不解之緣,這是大有奧妙的。他從十四歲開始穿起袈裟當和尚,但一生積極從事政治活動和軍事活動,交接王侯,策劃密室,運籌帷幄,決勝千里。這種積極用世的行動是與佛家的宗旨是大相徑庭的。他口唸佛經而用心時政;身為和尚,又從師道士。從他的思想和行動看,完全不象個和尚,不過是身披袈裟的政治活動家、謀略家。但他當和尚的決心卻堅如磐石,不可動搖。在奪取政權以前當和尚,藉以掩護其密謀活動,自然十分方便,而又完全有必要。在奪取政權以後,政治上飛黃騰達了,他仍然堅持當和尚。甚至於朱棣命他蓄髮而不肯,賜其府第宮女而不受,儼然是一位虔誠的和尚。這與他一生的政治活動豈不相矛盾?其實這並不矛盾。因為姚廣孝終生當和尚,只是他不能中止的高明策略而已。是和尚遁入空門、超脫塵世的形象,使他輔佐燕王起兵奪權的一系列謀劃和政治軍事活動,得到最有效的隱蔽和偽裝,得以順利而完全地進行。在燕王奪權成功以後,姚廣孝作為功高蓋世的元勳,處在十分微妙的位置上。姚廣孝具有十分清醒的政治頭腦,不能無“狡兔死,走狗烹”之防和功高震主之懼。明太祖朱元璋曾大殺功臣,以鞏固皇權。明成祖會不會效法其父,姚廣孝不得而知。他不能不未雨綢繆。姚廣孝堅持不脫袈裟,其微妙概於此也。這正表現了他超人的智謀。他繼續當和尚,表明他對權勢的超脫和沒有政治野心,使他的權勢反而更牢固,又能安度晚年,得以善終。   


朱棣身邊的黑衣宰相,雖在佛教,卻能指點江山

姚廣孝在成為達官貴人後,除了繼續當和尚,還有一點高明之處,就是不蓄私產。他曾因公幹至家鄉長洲,乃將朝廷所賜金帛財物散予宗族鄉人,自己不留積蓄。這與歷來巧取豪奪、營殖家產的封建官僚不啻有天壤之別。  

姚廣孝不立家室,不營產業,他把精力轉向文化事業,並作出了建樹。明成祖下令重修太祖實錄,即以姚廣孝為監修。他又與當時的大才子解縉等纂修《永樂大典》,書成,大受成祖的褒美。《永樂大典》是最珍貴的古代文獻,是世界上最早和最大的一部百科全書。前後有兩三千人參加編撰,用了六年時間方才完成。共有22937卷,分裝成11095冊,字數達三億七千萬。大部遺失,現存僅714卷。姚廣孝參加纂修《永樂大典》,是對我國古代文化事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   

姚廣孝在學術思想上頗有膽識。史稱他:“晚著道餘錄,頗毀先儒。”以至召致儒者的鄙視。在儒家思想統治和禁錮著人們頭腦的明代,像姚廣孝這樣敢於詆譭批判儒家的人是不多見的。   
朱棣身邊的黑衣宰相,雖在佛教,卻能指點江山

姚廣孝以謀略才智成功地保護了自己,終其一世深受成祖寵信。成祖往來兩都,出塞北征,皆以姚廣孝留輔太子,從鎮南京。以八十四歲高壽故去,賜葬房山縣東北,命以僧禮隆重安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