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這個人為造反開了一個好頭,自此以後,2000多年間造反不斷

在中國古代的官場上,忠義和姦邪始終在政治的戰場上激鬥著。老百姓們喜歡那些忠心耿耿、鞠躬盡瘁的大臣,而對那些殘害忠良、禍亂朝政的奸佞嗤之以鼻。

事實上,這只是民間對古代官場的“簡化”理解罷了,在很多時候,一些所謂奸臣,並非從一開始就包藏禍心的,而是當時的歷史背景不允許他扮演一個忠臣的角色,最終,在走投無路的時候也只好破釜沉舟,甚至,乾脆造反。

這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一個主題:時勢造忠奸。

這個人為造反開了一個好頭,自此以後,2000多年間造反不斷

在這裡,忠臣,與奸臣相對,原指忠於君主,為君主效忠的官吏。但是,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內,對忠臣的作為會有不同的衡量標準,具體到特定的歷史人物來言,不同的論斷主體也會形成不同的觀點,所以,有時並不能形成定論。

《晏子春秋》中景公問於晏子曰:

“忠臣之事君也,何若?” 晏子對曰:“有難不死,出亡不送.” 公不說(音悅),曰:“君裂地而封之,疏爵而貴之,君有難不死,出亡不送,可謂忠乎?” 對曰:“言而見用,終身無難,臣奚死焉?謀而見從,終身不出,臣奚送焉?若言不用,有難而死之,是妄死也;謀而不從,出亡而送之,是詐偽也。故忠臣也者,能納善於君,不能與君陷於難。”

這個人為造反開了一個好頭,自此以後,2000多年間造反不斷

西漢時期享譽盛名的霍光,在漢武帝歸西后把持了朝中權柄,可是,他並沒有以權謀私,而是,繼續對朝廷盡忠。在漢武帝的兒子昭帝駕崩後,霍光又擁立漢武帝的孫子劉賀登上皇位,可惜,這位皇帝有點不著調,沒有一點君主的樣子。最終,霍光迫不得已只能在他繼位不到一個月就將其廢掉,改立漢武帝曾孫劉病,也就是後來的漢宣帝。

劉病繼位,雖說自己已經成為一國之君,但是,大權始終被霍光握在手裡,以至於,宣帝每逢與霍光碰面的時候,根本不敢直視這位權臣的眼睛,連說話都會流冷汗,從這就能看出,這個時候的宣帝對霍光的權勢有多忌憚。

我們之前說過,霍光一心只為朝廷,十分忠義,可他的家人就沒那麼老實了。

這個人為造反開了一個好頭,自此以後,2000多年間造反不斷

由於漢宣帝在選皇后的時候沒考慮霍家人的感受,並沒有選擇霍光之女,而是,挑選了民間女子許平君。霍光當然不會在意這種事,可是,他老婆卻惱羞成怒,唆使醫生在許皇后每日進服的滋補湯中下毒。許皇后剛剛生產身體虛弱,在服用了這幅毒藥後沒過多久就離世了。

霍光得知了此事,頓時大驚,在權衡再三後沒有揭發這件事,反而,將此事壓下來。漢宣帝並不清楚其中原由,只是安葬了髮妻,隨後,立霍光之女為皇后。後來,霍光病逝,霍光妻子當時的毒計敗露,霍家人被迫無奈,只能走上造反一途。

最終,這起造反被朝廷鎮壓,宣帝下旨殺了霍光一家滿門。

這個人為造反開了一個好頭,自此以後,2000多年間造反不斷

早在春秋時期,就曾有過楚國內亂,羋侶造反兵敗,楚莊王誅殺羋氏一族,可還是留了一支旁脈,以便讓香火得以繼承。霍光一家謀反,按理說是應該格殺滿門,但是,霍光畢竟是功臣,理應留下後人為他主持祭祀。漢宣帝將霍光一家殺盡,從這來看未免有些刻薄了。

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霍光權勢滔天,讓皇帝為之忌憚。而且,霍家人有些仗勢欺人,連皇后都敢毒害,所以,根本沒把皇室看在眼裡。霍光過世後,權柄自然回到了皇帝手中,這時,宣帝會算總賬也在情理之中。可惜,霍光一生忠於職守,本身沒有什麼過錯,卻落得個香火斷絕的下場。

可能是霍光給後人敲響了警鐘,後世的權臣在權傾朝野後,有野心的通常會選擇直接篡權,王莽就是此道的開創者。

這個人為造反開了一個好頭,自此以後,2000多年間造反不斷

雖說,這位被民間奉為“穿越者”的傢伙建立了一個很失敗的朝代,但是,他篡奪政權的舉動算是開了先河,後來的許多有野心的權臣都開始惦記那件龍袍。

從東漢末年開始,一直到北宋為止,朝廷裡不斷冒出權勢滔天的篡位者。最開始曹丕篡漢,自己做起了皇帝,緊接著,司馬炎又用同樣的方式奪走了帝位,然而,司馬家的晉朝最終又難逃劉裕的毒手。可以說,這段時間的天下基本是在這群野心家的手裡“篡來篡去”,以至於,後來衍生了許多短命的皇朝。

可以說,一直持續到趙匡胤,這位最後的篡位者,在他登上龍椅後,天下這才算是暫時姓趙。

這個人為造反開了一個好頭,自此以後,2000多年間造反不斷

總的來說,這些篡位者都是成功者,至少在穿上黃袍那一刻是成功的,那麼,野心家中失敗者的下場呢?

恆溫作為晉朝駙馬,給了我們一個標準答案。他曾滅亡成漢政權身負盛名,後來,不滿足於自己的勢力屢次北伐,建下彪炳戰功。這位在朝廷裡的地位非常高,權勢極大,可是,因為他北伐失敗聲望受損,最終,被朝廷其他勢力制衡,沒有機會奪取皇權。

恆溫死後,他的兒子坐不住了,起兵謀反建立恆楚皇權,可惜,折騰了沒多久就被剿滅了。說起這件事的根本原因,那還是因為局勢早就在恆溫活著的時候倒向了其他地方。所以,沒有天時,強行謀反的下場只會失敗。最後,反觀這些造反者,他們有了霍光這一先例,為了在滔天的權勢下保全性命,他們只能鋌而走險,索性將天下也攬到自己懷中。

這個人為造反開了一個好頭,自此以後,2000多年間造反不斷

不得不說,人在踏足官場的時候大部分都是想做一個忠臣的,最後的結局只是形勢所迫罷了。

『《晏子春秋》、《時勢造忠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