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軍中最傳奇謀士,聽了他的意見,後三百年就沒大清什麼事了

明末,李自成發動了農民起義。其間,李巖發揮的作用是很大的。李巖是個讀書人,出生於河南杞縣,曾中過舉人。他是一個被稱為“有文武才”、“好施尚義”的知識分子。在崇禎十三年,李自成從巴西魚腹山(今重慶市奉節縣東,夔州古城)突圍出來,輕騎由鄖縣、均縣走河南,李巖參加起義軍。

之後,二人會面時商議天下大事,交談甚歡。並且,勸李自成“尊賢禮士,除暴恤民”、“假行仁義,禁兵淫殺,收人心以圖大事”。

李自成軍中最傳奇謀士,聽了他的意見,後三百年就沒大清什麼事了

那個時候,河南發生了災荒。趁此機會,李巖讓李自成免除百姓的賦稅,並且,散糧救濟災民以得民心。之後他還寫了首迎接闖王的童謠:

“闖王仁義之師,不殺不掠;

開了大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

早早開門拜闖王,管教大家都歡悅。”

這就相當於現在的廣告詞,最終,為造反軍的宣傳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李自成軍中最傳奇謀士,聽了他的意見,後三百年就沒大清什麼事了

之後,這隻隊伍不管到哪裡,都受到了老百姓的熱烈歡迎,青壯年也紛紛投軍。李自成從前在山西時,只能躲在山裡,似乎就因此而沉淪下去。然而,到了河南事業卻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可以說,這跟李巖的工作是分不開的。

經過多年的頑強拼搏,農民軍終於打進了北京,崇禎皇帝也自盡於煤山。對李自成來說,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取得這個階段性的成功後,李巖跟李自成提議要嚴格遵守軍隊的紀律、安撫民心、穩住前朝臣子使其能為己所用、要重視邊防。

李自成軍中最傳奇謀士,聽了他的意見,後三百年就沒大清什麼事了

其實,李巖最英明的建議就是:決不讓軍隊進入北京,一旦入城,他們見識了這個紙醉金迷的京城,那麼,他們就無法像從前一樣去戰鬥,甚至,他們會燒殺搶掠無惡不作,最後,被老百姓拒絕。

但是,這對於李自成的野心是一個極大的阻礙。

在後來的戰鬥中,李自成的軍隊因為到處搜刮錢財,最後,被打的潰不成軍。這也證明了李巖建議的正確性和前瞻性。

李巖覺得安撫民心是頭等要務,只要民心穩定、邊境鞏固,就沒有什麼大的問題了,後面的事情都可以慢慢來。但是,也只有李巖一人這樣覺得,其他人都沉浸在勝利中不可自拔,想著未來美好的生活,卻沒有看見當下的弊端。

李自成軍中最傳奇謀士,聽了他的意見,後三百年就沒大清什麼事了

連李自成都不贊同他的想法,李巖的建議在此時就是廢話一句,沒人會聽。然而,就今天來看,李巖的當初的建議對當時的狀況當真是一副良藥。

要是李自成在當時聽取了李巖的建議,他的事業肯定會取得更大的進步,在後來就不會失敗身死那般慘烈了,吳三桂也就不會背叛他們,清兵也就只能在關外徘徊,戰事可以暫時停歇,老百姓也不用遭受戰爭之苦。當時,李自成如果厚葬崇禎,善待明朝遺孤,將貪官汙吏一網打盡,從此,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此時,他新王朝的開啟之路又怎會不順?他的帝位有怎會坐得不穩?國家又怎會不太平?但是,史料記載:“自成見疏,不甚喜,即批疏曰“知道了”,但並不執行,終至鑄成無可挽救的大錯。

李自成軍中最傳奇謀士,聽了他的意見,後三百年就沒大清什麼事了

若是新王朝能夠成功建立,那麼,不管以後如何,至少當時數十年的戰爭就可以不用發生了。清兵不會入關,屠城也不會發生,老百姓也就不用遭受戰亂之苦了。當然,李巖並不是神仙,他能提出這個英明的建議只不過他因為了解當時的天下形勢,也深知造反軍隊的本性。

李巖的建議可以安定天下,若是,李自成當時聽從他的建議,也就不用從北京倉皇逃離了。逃跑的時候,李自成他們都想要回到西安重新開始。然而,李巖提議他們去往河南,因為,他們這隻農民軍是在河南發展壯大起來的,所以,在河南會有很高的群眾基礎。去了河南,待一切穩定下來後跟南明共抗擊清兵。

可是,李自成他們認為在西安已經建立了政權,李巖如此建議恐有異心,就將李巖處死了。其實,李自成處死李巖,並非只是覺得李巖有二心這麼簡單。

李自成軍中最傳奇謀士,聽了他的意見,後三百年就沒大清什麼事了

李巖的能力遠遠高於李自成,在李自成造反事業受挫時,是李巖給他指明瞭方向。這樣他的軍隊才能壯大,才能攻入北京。之所以從北京出逃,也是因為沒能聽從李巖的提議,這種種事情都說明了其實李自成的能力遠不如李巖。不論是眼光還是戰略思維,李巖都遠遠在他之上。並且,由於李巖的遠見卓識,令其在軍中樹敵頗多。

有如此對比,最終,李自成就對李巖動了殺心。

李巖幫他付出了這麼多,最終卻因為他的嫉妒與無恥落得被處死的結局,真是令人嘆息。

『《明史紀事本末》、《平寇志》、《明季北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