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基层做信访」用真情打动信访人 点亮“暖心灯”

真诚温暖当一回接亲的“老娘舅”

叮铃铃~~~电话来了

「我在基层做信访」用真情打动信访人 点亮“暖心灯”

“兄弟,好久没联系了,最近是不是很忙?有空来家坐坐啊!”

每过一段时间,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区阳湖镇综治办主任钱功,都会接到辖区居民汪大姐的问候电话。

「我在基层做信访」用真情打动信访人 点亮“暖心灯”

因2008年拆迁安置事项未能与政府达成协议,程大哥、汪大姐夫妻俩常年信访。钱功对其他工作人员说:“我们基层信访工作人员其实就是信访人和政府之间的‘连心锁’,面带微笑做信访,就应该用真情打动信访人,点亮群众的‘暖心灯’,把信访人当家人对待,把信访事项当家事逐一化解,积小胜为大胜,让幸福主动来敲门。”

钱功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办公室里、在程大哥的家中,无数次出现钱功的身影。后来,程、汪夫妻和钱功以兄弟、姐弟相称。

在2015年劳动节期间,程、汪夫妻的儿子结婚,汪大姐提出要钱功以儿子舅舅的身份替其子接亲,钱功爽快地应允。钱功当接亲的“老娘舅”的故事,一度被传为美谈。在钱功的不懈努力下,夫妻俩的信访问题得到合理解决,最终和政府达成拆迁安置协议。

「我在基层做信访」用真情打动信访人 点亮“暖心灯”

走访调查安置房屋问题终解决

是什么原因,使辖区李大姐等5户多次反映其位于洽阳山小区安置房屋的问题呢?

「我在基层做信访」用真情打动信访人 点亮“暖心灯”

2008年,由于安置方案的重新调整,安置时楼层调高一层,政府应当返还每平方米20元的差价,但因为当时的拆迁单位、征收安置及相关当事人都是临时抽组,致使多次反映无果。

2016年1月,钱功受理来访后,认真查阅案情,积极向镇党委政府汇报,并主动申请担任专案化解小组负责人。在他的带领下,化解组工作人员通过走访调查、了解核对、调阅档案等方式,最终查明李大姐等5户反映的问题属实,信访人如数领取到了楼层差价。

「我在基层做信访」用真情打动信访人 点亮“暖心灯”

热心周到与信访人争送“一日三餐”

辖区黄口派出所打来电话:“吴大爷又报警了……”

为什么吴大爷多次拨通报警电话?

又该如何解决他所反映的问题?

放下电话,钱功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

「我在基层做信访」用真情打动信访人 点亮“暖心灯”

2016年初,68岁的吴大爷报警反映,称86岁的邻居马大爷患有老年痴呆,经常做饭后不关煤气,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据了解,因为马大爷做饭经常忘记关火,消防已经出警两次,所幸未酿成重大火灾。社区、物业也多次联系马大爷的子女,但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

马大爷的家庭情况,钱功非常了解,老人的女儿在美国,儿子在深圳一家大公司当经理,目前家中只有马大爷一人独居。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找准症结。于是,钱功在电话里把马大爷的现状告知了他的儿子马某,并请马某回来商谈如何妥善处理。一边是优越的工作,一边是骨肉亲情,马某十分犹豫,难以决断。钱功诚恳地说:“你可以认真考虑一下,但在你做决定之前,为了确保你父亲和邻居的安全,他的一日三餐,由我安排人员专门保障。”听到钱功的话,一旁的吴大爷打断说:“钱主任,我家是开饭店的,马大哥的一日三餐我包了,只要他要求吃啥我饭店免费送。”电话另一端,马某哽咽道:“钱主任、吴叔叔你们不要争了,我是个不称职的儿子,明天我就回黄山照顾我父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