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穷人思维”?

魔都好奇心诊所

穷人和富人不能以物质和财产作为绝对的区分,精神的高贵,实现了心灵的自由,才是真正的富人。穷人思维大多为世俗所累:

1.学习和旅行:人总要学习和旅游,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在路上才是正确的人生。穷人不爱学习,很久不看书,偶尔看书也是看闲书。旅行大多是拍照加到此一游的题字,走马观花。对当地的历史,现在,未来根本没有深究。

2.玩物丧志:穷人思维最大的表现就是管不住自己,熬夜打游戏,上班困。戒烟戒不掉,喝酒就喝多,赌博上瘾,美其名曰小赌怡情。赌输一生。玩物之心,浪费大半生时间。

3.私心私利:大多穷人思维的变现即时获取心态,交人,结缘,功利性很重。不懂分享和给予,只知道索取。吃不得亏,忍不了人。为自己私利而患得患失。

4.视金钱为私产:天下财务本来就是流动的,无论任何财产,从长远来看,无论你拿的再紧,总要流通的。朝代更替,宝物流转,人生无常,何况钱财,总要换人的。穷人思维总是守着私产不放。着眼自己拥有,不放眼天下。

5.不懂时间的价值:穷人拿时间换钱,富人拿钱买更多人的时间。时间是最珍贵的,很多人都在挥霍浪费时间。务实奋进是我看珍惜自己时间最好的办法。

6.不懂投资:穷人把私产当做自己的,自然不会去投资,流通自己的财产,对于风险难以承受。穷人自然没有投资是成全别人的思维,只想着自己。

7.不敢创业:穷人拿时间还钱习惯了,因为他们认为时间没有成本,还钱多了就开心,换钱少了就难受。更不敢创业,购买别人的时间和技能。

8.说到做不到:穷人大多没有自律,说可以做就难了,一旦定下目标,没多久就执行不下去了。

总结:思维方式决定了一生,错误的思维方式,富人变穷人,正确的思维方式,穷人变富人。


我是李合伟:伯乐创投俱乐部创始人,创投商学院首席讲师,著作《觉悟行果创业论》。帮助过300多位创业者创业成功。期待与您分享交流~~~


合伟说

这个世界有人富,有人穷。但是为什么?

这时候我们经常能听到的一个论调就是:别人一出生就是王思聪,含着金钥匙出生;而我既没外貌、也没人脉、甚至连教育机会都很难争取,我们怎么比?

但是这种言论真的对吗?出身和家庭本身就是不能选择的事情,当我们真正思考富人为什么富的时候,我们是不是陷入了一种习惯性“先抱怨”的惯性思维里呢。这种思维的错误点在于:直接界定了“富二代”为什么富,而不是“富一代”是怎么成为富豪的——其实也是从屌丝开始,白手起家。

就像马云,他也曾表示当年创业的时候也从没想到阿里巴巴会成为现在这样强大的企业。

我认为真正的穷人思维就是:很少有人能做到人穷志不短的。也就是说,脑子里会被如何生存所占据,而不是如何生活。典型的几点有:

1.缺乏对未来的规划

什么叫缺乏规划,在我看来就是过于的满足现状。比如说:每天朝九晚五的干着枯燥乏味的工作,而在这家公司,对自己工作,即没有兴趣、也学不到知识,更没有升职的空间,过于眷恋安稳的工作环境。

2.过于看轻时间的价值

多和少,往往是相对的。那么穷人的思维就是认为:自己的金钱较绝对的'少',而时间相对较‘多’。比如:我常常在我的博客里面分享一些免费学习编程的资源给我的读者,过了一段时间,链接失效了。就会有许多读者来找我说,找了各大网站、网盘都没有找到这些资源。

这种就是典型的不把自己的时间当时间,时间是有价值的。如果你把花一个下午找资源的时间,等效成买一本十几块钱的电子书。用不了几个小时,这本电子已经读完了,还可以做新的事情,日积月累,差距是不是自然就拉开了?

所以道理就是:完全免费的东西不一定免费,便宜的东西不是真的便宜。


路人甲M

穷人思维最大的特点就是:喜欢用时间换金钱。

穷人的时间不值钱,所以愿意用时间换钱,这是一种「经济行为」。

但当你的口袋已走出穷困,却仍然把自己的时间、别人的时间看得太不值钱的话,说明你的脑袋依然停留在「穷人思维」中。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穷人思维」往往过于注重「沉没成本」。

什么叫「沉没成本」,就是你花了30 块钱看电影,无论电影好看不好看,这个钱都回不来了。

有一个有趣的「买鞋定理」。假设你在商场买了双鞋,大小没问题,但真正穿时却发现夹脚,退又退不掉,于是,你会经历下面的心理挣扎:

「不甘心定理」:这双鞋对你而言越贵(换句话说,你越穷),你尝试穿一下的次数也就越多(受的罪越多);

「侥幸定理」:你确定穿不了了,那么这双鞋越贵,你放在家里占地方的时间越长;

「绝望定理」:无论你放多长时间,总有一天,你都会把它扔了,有多远扔多远。

世界清静了。

「富人思维」的则完全相反:花钱,要么是为了赚钱,要么是为了享受,两样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费精力。

当然,「时间不值钱」的穷人思维,往往只在人生过渡期对我们产生影响,但下一个思维惯性,就没那么好摆脱了。

有一句话,平时说出来会得罪人,但有了前面理论的铺垫,我就不怕大家打死了我:

贵?怎么会是产品的缺点呢?难道不是你的缺点吗?

「穷人思维」的特点是量入为出,「富人思维」特点是目标导向。

穷人思维买房,先考虑我有多少钱付头期款,月收入多少还贷?再倒过来推算,自己该不该买房,买什么房。

富人思维买房,首先问,我要不要买房,想买什么房?然后再算,还差多少,怎么解决。

如果一项任务的目标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以「资源不足」为理由,去否定这个目标。

这就是有钱人告诉我们的,至关重要的一条做事原则。

「穷人思维」最可怕的一点,它会消耗我们有限的自控力。

过去有一种看法,穷人的意志力会更强,而事实完全相反。

行为经济学上有一个叫「决策疲劳」的概念,短时间内,你做出的决策越多,你的精力越疲惫,内心越不愿意再一次权衡利弊,导致你的决策越来越随意。

有经济学家发现「决策疲劳」对穷人的影响最大。

美国的穷人更喜欢买垃圾食品,不仅仅是因为便宜,而且因为他们习惯每买一样东西,都要反覆比价。

一方面,这占用了他们的大量时间,没有精力去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

另一方面,那些频 繁的、无意义的决策,使他们的大脑疲劳,无法抵御那些垃圾食品的诱惑。

美国的例子无感?想想自己减肥的经历吧,在大量运动消耗了你的意志力之后,你是不是更抵挡不了冰淇淋的诱惑了?总是想找机会「慰劳」自己一下,导致前功尽弃?

电影《华尔街之狼》讲了一个专门骗穷人的股票经纪人,他发现穷人在长期的消费决策中,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 便宜的东西更有吸引力。

当他们把这种思维惯性带到了投资中,就成为「垃圾股」的目标客户。

影片里有一句台词:「我们把垃圾卖给垃圾人,因为钱在我们手里,总比在他们手里更能发挥价值。」这是天下骗子的心声啊。


阿秀

“穷人思维”并不是发生在穷人身上。富人也容易抠抠索索,主要表现在花钱上,尤其是花闲钱上,突出表现在花钱买收藏品上。



吃穿是生活必需品,在这类消费上中国人都会大手大脚,即使再穷也会出现在饭店剩下一桌子菜走人的时候。只有花闲钱的时候才能看出是否大方,尤其是买收藏品,即是花闲钱又可能是投资,在举棋不定的时候选择,您是否是大手笔一看便知。

比如买一对核桃,普通的几十块钱,高级的几千块钱,卖多少钱的都能玩。可是过了五年,几十块钱的核桃由于品种不好盘不出好品相只能扔,几千块钱的核桃由于品种好揉出来牛筋红的效果能卖过万。

收藏圈里有一个定律,就是“掐尖响动大”,“尖货”指最好的古玩,只有花大价钱才能买到,但是只有尖货在卖出的时候才会赚大钱,也就是“响动大”。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是一到花钱的时候就会考验到一个人做事的气魄。我见过许多有钱的大老板买收藏品时只图便宜,结果买的都是破烂和假货,我们把这种人叫“穷命”,就是因为有了“穷人思维”即使再有钱也改变不了命穷。


有一个房地产老板挣了很多钱,收藏市场火的时候他开了一家规模非常大的古玩城。在他的古玩城里有许多卖黄花梨家具的店面,它都嫌弃价格太高,比他在网上看到的价格贵了许多。于是他在装修自己的别墅的时候,从网上买了上百万的黄花梨家具,结果都是假货。按说它自己就开古玩城,城里的家具商都给他最低价格,他花的钱也不少,怎么能卖一屋子假货呢?

原因就在于贪图便宜,见到便宜就如同鬼迷心窍,奔着便宜去了其他都不顾了。这就是中国老话说的:“便宜买死人”。他自己再有钱也毁在了“穷人思维”上。


性格决定命运,穷人思维是许多人的本性,“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穷人有了“穷人思维”富不起来,富人有了“穷人思维”富不长久。


于鸿雁老于

穷和富没有太严格的标准,只有相对的富和穷。穷人的思维一般都是这样的。



受面子控制

喜欢要面子,无论是吃饭穿衣服都需要有面子,这样看起来大家不会认为自己没钱。买东西之前会先看价格,喜欢穿假名牌,打肿脸充胖子。

好高骛远

总是想的很完美,也很有想法,就是只有想法没有行动,总是觉得自己可以,但是说过以后就过几天忘记了,别人做了以后做成了,他又会说,这个事我想到了但是没做。



凡事依赖别人

很多的事情都喜欢依赖别人,本来自己可以独立完成,总是要拉一个人垫背,习惯性的依赖家人,而且还描绘的自己很有道理。自己没有能力本事,认识再多的人也无济于事。

愤青,乱喷

在他们的眼睛里就没有好事,所有的事情他都能给你找出问题来找出瑕疵来,然后再乱喷一气。拥有消极的心态,总是看到问题坏的地方,而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骏马面前无沟壑, 怂人脚下全是坎!



钱是省出来的

钱是一点一点的省出来的,为了省钱劝孩子早日退学,去工作赚钱,觉的赚钱无用,早工作可以早赚钱。省了孩子上学的钱,省了吃穿住用的钱,把省下来的钱存到银行,万不得已是不会花钱的。省吃俭用很多年,也没有发现富起来,该省的钱省了,不该省的钱也省了,现在仍然省吃俭用。


心态决定一切

众说纷纭,都不太给人启发。兵哥这里给穷人思维一个比较明确的定义吧。

有人说,穷人的思维就是穷人思维,那么这穷人通过奋斗致富了变成富人了,那么他以前的思维到底是穷人思维还是富人思维呢?

逻辑不通。

兵哥给的定义是,有一种思维,穷人有了这种思维会变得更穷,富人有了这种思维会丧失财富最终变为穷人,那么,这个能导致人变得更穷的思维就是穷人思维。

穷人思维的穷人,是动词,是把人变成穷人的思维。

但什么样的思维会把人变得更穷呢?就是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思维。

我们老讲,要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就是富人思维。不能做到实事求是,就是穷人思维。

人的思维中,常常是这部分符合客观,而另一部分不符合客观,所以穷人思维是人人都有,但有的多,有的少。

但也不是说,穷人思维占比多的人就一定会穷,因为他要是在面对重大机遇的时候富人思维了一把,就成为了富人。比如早些年,一个平时很穷抠的人竟然狠心买了套一线城市房,几年翻了好几倍,你上哪说理去?

在面对关键机遇的时候,你是富人思维当家还是穷人思维做主,决定了你的命运。

当然,我们不要纠结什么穷人思维富人思维,还是回归本质,回到客观规律上,回到认识正确的客观规律上来。当你对世界对改变有了正确的认识,想不富都难——当然这个富不只是财富。


兵哥读兵法

我想通过一个故事和大家说说我所认识的“穷人思维”

春秋时代的名臣范蠡在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后就敏锐意识到以勾践的心性必定会和自己玩兔死狗烹的把戏,于是放弃官位泛舟五湖,最终陶地(今山东定陶一带)定居。范蠡在定居陶地后一共生育了3个儿子。后来他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被关押待斩。范蠡想救他,就让小儿子拿着巨额活动经费前去搭救,但小儿子刚要出门,范蠡的大儿子不乐意了,他说:“家里的长子叫做家督,现在弟弟犯了罪,父亲不派长子去,却派小弟弟,这说明我是不肖子。”说罢便以死相逼,范蠡的妻子看到这阵势也劝范蠡让大儿子前往。

范蠡见自己的长子寻死觅活的,也经不住他的软磨硬泡,只得同意长子的要求。但他并不放心,所以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诫长子:到了楚国一定要先找到自己的好友庄先生,把自己的信和钱财送给他,一切听取庄先生的安排。长子前脚刚走,范蠡就唉声叹气。妻子不解就问他何故叹气,范蠡给出了一句神预言:“次子这次恐怕凶多吉少。”

过了若干时日长子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家了,除了范蠡本人一家人全都痛苦不已,妻子不解地问他何以事先知道长子救不了次子。范蠡说:“长子是在贫苦中变成富有的,深知钱财来之不易,而幼子出生时家庭便已富贵,不知钱财来之不易,所以长子不容易割舍钱财,把钱财看到比命都重要,这样是根本救不了弟弟的。所以才决定让幼子前往。如今杀人偿命,次子罪有应得,像我们这样的家庭,儿子能够不被杀在闹市当中,也算是保住面子了。所以也不要再悲痛了。”

后来家人询问长子搭救弟弟的经过才得知:原来一开始长子按范蠡的吩咐去找庄先生并将范蠡事先准备的财物和来信交给了庄先生,庄先生看了信后对长子说:“你赶快离开此地,千万不要逗留,等你弟弟释放后也不要问原因。”第二天庄先生就面见楚王,以天象异常为由,劝说楚王大赦天下。因为庄先生在楚国很有名气,是楚王的座上宾,楚王答应了。然而此时的范蠡的大儿子却并没有听从庄先生的话,他为了多一层保障,就贿赂了楚王身边的其他达官贵族,其中一人告诉他,楚王马上就要大赦天下,你弟弟自然会被释放的。长子并不知道楚王大赦天下是庄先生运作的结果,他认为送给庄先生的财物都白送了,于是前去索要。深感受辱的庄先生就入宫告诉楚王说范蠡长子为救弟弟贿赂王贵,如今楚王大赦天下便是为了范蠡次子。于是楚王下令斩杀范蠡次子后大赦天下。

范蠡长子救次子的故事讲完了,从这个故事我们能得出什么启示呢?我想就这个故事和大家谈谈我的个人观点:有一句老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在这个故事里怎么就失效了呢?按理说长子经历过和父亲一起经商致富的全过程应该通达人情世故啊,小儿子从小生活在富贵人家应该是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啊,可为什么范蠡认为小儿子比大儿子更适合前去搭救次子呢?

近年来关于穷人思维、富人思维的讨论一直很流行,总是能吸引人们的眼球。我浏览了一下关于类似问题的答案,都说得很有道理,但个人以为:都没真正论及导致这两种思维产生的根源

国外曾经做过一个社会调查,结果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有95%左右的人其实不过是在重复他们父辈的人生轨迹——也就是说他们的父辈是穷人,他们十有八九也是穷人;他们的父辈是富人,他们十之八九也是富人。这个数据不一定准确,但国内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讲的是:有人问一个放羊娃:“你放羊做啥?”放羊娃回答:“挣钱。”“挣钱干啥?”“娶媳妇。”“娶媳妇干啥。”“生娃。”“生娃干啥?”“放羊。“

这个放羊娃整日里风里来雨里去,您能说他不努力吗?我们再看看那些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富二代坐在办公室和客户吹吹牛或者坐在电脑前点击几下鼠标就完成了一笔业务,而这笔业务赚取的利润很有可能是那个放羊娃一辈子也没见过的天文数字。导致这一切的原因是他们的思维意识的差异:都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从某种程度上而言这话不假,可正是他当的这个家限制了他的眼界束缚了他的手脚。因为他要养家糊口,所以他不关心不能给自己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任何东西。

简单来说:穷人的孩子一毕业首先想到的绝不是创业,而是打工。因为创业是需要巨大的前期投入的:这种投入包括资金的投入,也包括时间精力的投入。而穷人的孩子恰恰面对的是资源的极度稀缺:因为他的父母穷,所以他们不能为他提供前期的资金支持,于是他不得不自己挣钱养家糊口;当他为养家糊口而奔波时他会发现自己根本没时间陪家人、朋友,也没时间学习新的知识,接受新的资讯,这就导致他在时间、精力、人脉、知识、信息各方面的全面稀缺。而这一切只会更加重他对不能给自己带来直接经济价值的一切事物漠然视之。

反观富家子弟往往会利用他们手中掌握的金钱培养自己的人脉圈子,培养自己的个人能力。其实能挣钱固然是好事,但会花钱是更大的本事——把钱有效地花在人身上才是最好的投资。范蠡曾三次散尽家财造福乡里,结果却又三次积累下万贯家财,这就叫有舍有得。

穷人倾尽一生是在挣钱:注意挣字是力字旁,因为穷人手中的资源稀缺,只能卖力气挣钱;富人则是在赚钱:注意赚字是贝子旁,凡是贝子旁的汉字几乎都和金钱有关,这意味着富人是用钱生钱。穷人一定很羡慕富人赚钱的模式,可穷人敢拿自己微薄的收入投资吗?富人可以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嘲笑穷人的胆怯,可别忘了在白手起家致富的路上有人一夜暴富,也有人一夜倾家荡产。

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穷人资源稀缺、抗风险能力低,所以他们倾向于穷尽一生去积攒看得见摸得着的直观财富,而不习惯于为自己的人生进行整体规划设定目标,在他们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他们不关心任何不能为自己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东西;富人则习惯于四处体验生活、结交朋友、学习知识、接受资讯,对自己的人生进行通盘谋划。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以为我是在鼓吹富人思维吧?其实在我看来:单纯的穷人思维或富人思维都是盲目有害的——富人的思维正如范蠡评价自己的小儿子一样有自己明确的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不惜成本。可大家不要忘了这样做把自个玩死的也大有人在。富人思维就像油门——为自己的人生设立明确的目标,然后加大油门向目标迈进;穷人思维就像刹车,对于正在向目标冲刺的人而言总觉得刹车是累赘,但没有刹车搞不好是会翻车的。所谓穷人思维就是自己有多大能力做多大事——一个人也许一辈子没做什么大事,但他自食其力养活了一家老小这也是一种成就。

我们回到范蠡长子救次子的故事本身:范蠡其实并没对长子和小儿子进行任何褒贬,而是认为在搭救次子一事上小儿子更合适。长子犯的最大错误在于他背离了自己的主要目标,过分计较财物得失。其实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机会成本无处不在——如果我们选择吃中餐,就放弃了品尝西餐的机会;同样是吃中餐,选择了川菜,就放弃了品尝粤菜的机会。而且吃这顿饭是要耗费时间精力体力的,所以即使没有付出真金白银也是有成本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所以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然后为这个主要目标而努力迈进,其它的都可以暂时放弃,这就叫有舍有得。不过我们依然需要注意一点:如果穷尽一生也无法实现目标呢?不必懊恼——虽然一生都未能实现目标,但总在向着目标无限趋近,而我们的奋斗历程实际上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当后人再踏上这条奋斗之路时可以少走弯路,功成不必在我。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过去很多观点认为,在一个开放社会,在自由市场经济里,人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奋斗成功。如果你是一个穷人,不是笨就是性格上有缺陷。不是有个“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说法嘛,那意思就是,贫富本质上是由思维方式决定的,穷人应该对自己的状况负责。

确实有数据表明,相比于富人来说,穷人借钱更多储蓄更少,抽烟多锻炼少,喝酒多而且饮食更不健康等等。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甚至干脆定义贫穷是一项“人格缺陷”。

但是历史学家布雷格曼说,不对,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缺钱。哈哈,这个答案有点匪夷所思。这不是废话嘛,穷和缺钱,不是同一个意思吗?

当然历史学家布雷格曼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他这么说是有他的道理的。我们来看看他的论证。

这要先从一份美国心理学家的报告说起。这帮心理学家在印度做了一项研究,研究对象是一群种甘蔗的农民。在每年丰收季节之后,他们会一次性拿到年收入的60%。这意味着,一年里一部分时间他们比较穷,手头很紧,另一部分时间相对比较有钱。

学者们让他们分别在收获季节前后,做了一份智商测试。研究发现,农民们在收获前的智商低于收获后,降低了14个IQ值。差14个IQ值,大概相当于一个人一晚上没睡觉,或者是喝了一顿大酒的智商下降程度。

这个发现说明了什么?心理学家得出的结论是一个词——“稀缺性心态”。

简单解释就是,通常人们遇到稀缺的事物,行为会有所改变。这个稀缺的事物,可以是具体的东西,也可以是时间和金钱。

其实,我们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当我们眼前有急迫的事情需要处理,比如饿极了要吃东西,比如有一份报告马上要交差,比如明天就有一个很重要的公开演讲,这个时候我们会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个最迫切的事上。这个时候,不要跟我们谈什么长远眼光。对不起,顾不上,先管眼前的事再说。你看,任何人在稀缺面前,都会视野变窄,智商下降。

这就像一台电脑,功能再强,同时运行十个大型程序,也会死机。不是因为这台电脑性能不足,而是因为它超负荷运转。穷人面临的问题和这台电脑一样,不是因为他们愚蠢所以做了愚蠢的决定,而是因为两个原因——

第一,他们时刻面对稀缺和匮乏,这个时候再要求他们高瞻远瞩,就有点强人所难了。一个富人在类似的情况下,做的决定也未必比他强多少。

第二,穷人通常也是和穷人生活在一起。在那样的环境中,身边的人难免会做愚蠢的决定,你难道要求他跳出这个环境吗?太难了。


gghhwhs

关于 “ 什么是穷人思维?” ,要想从学术的角度给它下一个定义还是比较困难的。但是要想举出 “穷人思维” 的典型故事,还是比较容易的。

我妈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拥有 “穷人思维” 的人。以前是因为家里确实比较穷,过日子嘛总是能省则省,尽量省吃俭用精打细算。可随着家庭逐渐富裕起来,生活越过越好之后,她却直到现在依然保留着很多 “穷人思维” 下才有的行为方式。

举个最通俗的例子,日常生活中,她特别喜欢吃剩饭剩菜,一顿吃不完的饭菜绝对不会倒掉,总要留到下一顿甚至第二天继续吃。我对她说过很多次,吃剩饭对身体是不健康的,但我妈坚持认为,把剩饭剩菜倒掉是一种浪费,浪费钱这种事儿咱不能做。可实际上我们想一下,21世纪了,中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已经基本消除了饥饿,我们面临的已经不再是食物短缺的问题,反而是营养过剩导致身体负担过重带来的身体健康下降的问题。所以,倒掉一些过期的、隔夜的食物,其实对外部世界,对自己的家庭来说,带来的经济影响都是比较小的。可如果长期吃剩饭,对身体健康带来的影响那就是很大的了。这个道理应该很容易想明白才对。可是我妈呢,道理都明白,却一直做不到,直到后来我换了一个说法告诉她。

这就是 “ 穷人思维” 里一个最容易被忽略掉的点,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健康、自己的心情、自己的人生体验,都是值钱的明明有消费的能力,却放着高品质的东西不舍得买,欺骗自己买一些廉价的低品质的东西来替代,就这样委屈着自己,“便宜”的过完一生。明明爱自己、对自己好才是我们每个人类个体都应该毕生努力做到的事情,却在 “穷人思维” 的束缚下,将就着就过完一生。所以,爱惜自己,不将就,让自己在力所能及的经济范围内变得更 “娇贵” 一些,是摆脱穷人思维一个很好的方法。


科学家种太阳

哈哈😄😄,忽然之间又想通了一件事情,既然说问题,咱们就语不惊人死不休,讲新的东西。我觉得穷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不公平”,哈哈😄😄,说句实话实说的实情吧。钱💰💰从哪里来啊?大家都仔细想想吧,你不会告诉我是从人民银行里面印的吧!那也是千真万确的,答案是完美无瑕疵的。其实钱💰💰是从效率里面来的,如果大家每天做一个馒头,就你伶俐,每天可以做两个馒头,你就是富人了。所以富人最关心的是效率的提升。我真的希望看到这个帖子的人更去关心效率,这才是变成富人的必由之路。你就是一哭二闹三上吊,卧轨喝农药,要公平,把富人变穷了,你也真的富不了。我们需要干货,怎么样实打实的提升自己的生活水平,我建议让你值钱了,你就有钱了。你的效率提升了,自然而然有钱了,,比如连锁店,一种成功模式直接复制粘贴,比如你的能力提高了,处理问题就更加高效了,比如你写了个帖子,可以上百万人同时看了,还有很多很多,不用好高骛远,马克思说过一个概念是社会平均时间,你只要比一般人效率高,你慢慢就可以成为富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