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寧對中國貢獻到底有多大?

世界一等888

楊振寧在外交、科研、教育等方面都為中國做出了巨大貢獻!

首先,在外交上1977年他為了中美關係正常化,在《紐約時報》上刊登“致卡特總統的公開信”,並加了八個漢字:“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其次,在教育上,1980年,1978年3月楊振寧倡導下,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開設少年班。

1980年,楊振寧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起成立“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資助中國學者去該向進行訪問學者研究!

1983年楊振寧向鄧小平同志建議,在15-18歲青少年中進行計算機教育,因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件專業。


地震博士

前不久,放棄外國國籍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楊振寧教授,已正式轉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這本該是一條重大新聞,但網友們可不這麼理解,甚至有網友攻擊他是“年少成名美國籍,年老歸國享晚年”,對於他的學術成果大眾卻知之甚少。

他們覺得楊振寧作為一名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在祖國困難時期卻沒有歸國搞研究工程發展,反而留在了美國研究物理,還娶了一名比自己小54歲的夫人是不齒的。

從這一點看,確實楊振寧是不及鄧稼先的,那是不是說明他對中國就沒有貢獻呢?如果有,他到底對中國又有何貢獻?

對大部分人來說,楊振寧確實沒有錢學森、鄧稼先回國的忠誠,也沒有他們在中國科研可見的成果,像導彈、原子彈、氫彈等,都讓中國變得強大。

所以相對於他們更多受到國人的尊重,楊振寧不太為國人熟知也是情有可原。

但在最前沿的理論物理學界,楊振寧的成就堪稱20世紀的偉大傑作,他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先後創立“楊-米爾斯規範場”論和提出“楊-巴克斯特方程”。

後來與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稱不守恆原理獲得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很少人知道,其實他是在獲獎後才入美國籍的,諾貝爾獎也是以中國人身份頒獎的。

國外媒體甚至將楊振寧列為物理學歷史上排名第18位最頂尖的物理學家。

美國物理學博士是這樣評價楊振寧:

“楊振寧是20世紀最偉大的華人科學家,如果20世紀科學史只能記錄一個華人的名字,那這個人一定是楊振寧。”

國人覺得鄧稼先放棄一切回到祖國投身建設是為愛國,而楊振寧貪圖富貴,其實是赤裸裸的道德綁架。

並不是楊振寧不愛國,只是他鑽研的是物理理論研究,而實踐能力很差,但當時中國需要的是鄧稼先這樣的實踐人才,國內環境還沒有能力去搞理論物理研究,所以楊振寧回來其實也沒用武之地。

其次,為了中美關係正常化,他也做了很多工作,他利用自己物理學界積累的人脈和影響,積極在國外活動,說服各個國際學術研究交流組織,幫助中國科學家參與國際交流。

他甚至用自己的工資給他請來的教授發工資,也正是他自己去各地演講募集經費給那些出國在外的學子,這些學子學成後才能回國貢獻自己的力量,這一點是非常值得尊重的。

此外,楊振寧還推動了香港中文大學數學科學研究所、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南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的成立。

所以,拋開對楊振寧的個人成見,他是值得被尊重的,對世界和中國的貢獻是更不可磨滅的,所以我們記住的不應該只有西方的霍金,更應該有我們中國的楊振寧。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我和楊振寧教授沒有直接交集,但間接的一些事情,就可以令我感覺到他對中國科學界的貢獻有多大了。

楊教授回國之後,一直在清華任教。當時我在北大,而且也不擅長物理,並沒有去聽過他的課。

他當時精力還比較旺盛,經常給本科生上課,我的同學有不少都去聽過他的課,無論是他講課的專業性,還是他上課的風度,沒有一位同學給差評的。他鼓勵學子們為了科學去努力,應該說給了很多人搞科研的動力。

真正讓我感到很受觸動的是,當我再回到學校唸書時,導師講了個故事,說之前在美國任教二十多年了,已經習慣於美國的生活了。但是楊教授回國之後,對美國的華人知識分子影響很大,當他振臂一呼之後,很多人都放棄了美國的優越生活,回到中國,僅僅是這麼一項貢獻,都已經非常了不得了。

就在今年夏天,清華大學建立科學史系,九十餘歲的楊教授,還親臨現場進行道賀。

很多人都說楊教授年輕時沒有回國,到了歲數大了,才到國內招搖撞騙,這簡直就是誹謗。

楊教授之所以沒有在年輕時回國,且入了美國國籍,有兩個重要原因,一是他所從事的科學研究是理論物理,對於新中國來說,既沒有這個能力支持他的研究,他的研究也對當時的中國沒有太多意義,所以回國的必要性很低;關鍵的一點是,他是中華民國的國民,並且還娶了國民黨高官杜聿明的女兒,回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其實是非常尷尬的身份。所以,他在當時做出的選擇,即是對他自己最有利的選擇,也是對中國來說最有利的選擇。

而他在回國之後,帶來的貢獻,已經遠遠超出了他的學術成就本身,只不過很多人看不到而已。

一言以蔽之,楊教授對於中國科學界的貢獻,可以說是偉大的。


分子美食家

當我們網絡搜索“楊振寧”時,出現最多的是關於這位老教授在82歲時與28歲的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碩士研究生翁帆"十八新娘八十郎,蒼蒼白髮對紅妝"式的婚戀,最近更是因為媒體大肆報道的遺產新聞而成為大眾茶餘飯後的閒談。與錢學森等知名學家相比,網絡上對於楊振寧更多的是謾罵與不齒,對於他的學術成果大眾知之甚少。

作為教育家在培養中國年青一代傑出人才方面所做的貢獻!楊振寧是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創始人,該研究院在理論凝聚態物理、冷原子物理、理論計算機等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匯聚眾多國際一流學者。清華高等學術研究中心,是楊振寧仿照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中心模式創立的,規模不大、人數不多,但人員和研究項目都一定是第一流的。

作為科學史研究者,寫下了一系列傳世之作!統計力學是楊振寧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他在統計力學方面的特色是對紮根於物理現實的普遍模型的嚴格求解與分析,從而漂亮地抓住問題的本質和精髓。

1952年楊振寧和合作者發表了3篇有關相變的重要論文。 第一篇是他在前一年獨立完成的關於2維Ising模型的自發磁化強度的論文,得到了1/8這一臨界指數。1969年,楊振寧和楊振平將1維δ函數排斥勢中的玻色子問題推進到有限溫度。這是歷史上首次得到的有相互作用的量子統計模型在有限溫度(T > 0)的嚴格解。

拋開他的個人生活,楊振寧在中國政界、學術界一直受到極高的尊崇!他讓中國人對物質世界的認識更深了一步!


鎂客網

楊振寧,1922年10月1日出生於安徽合肥,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現任香港中文大學講座教授、清華大學教授、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榮休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羅斯科學院院士、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57年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他是中美關係鬆動後回中國探訪的第一位華裔科學家,積極推動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瞭解,在促進中美兩國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

1977年,為了中美關係正常化,他以8000美元代價在當天《紐約時報》上刊登全頁廣告啟事“致美國卡特總統公開信”,全文用英文發表,旁邊加了八個中文字:“亡羊補牢,猶未為晚。”

1978年3月,在楊振寧等人的倡導下,中科大創建首期少年班。  

1980年,楊振寧在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發起成立“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資助中國學者去該校進修。  

1983年12月28日,楊振寧向鄧小平建議:“國外認為,搞軟件15—18歲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件專業。  

1984到1986年,楊振寧倡議的“億利達青少年發明獎”、“吳健雄物理獎”和“陳省身數學獎”相繼成立。 

1997年,在楊振寧建議下,清華大學決定根據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經驗,成立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楊振寧把在清華的工資都捐了出來,用於引進人才和培養學生。  

楊振寧以物理學界第一人身份,為中國請回了很多科學家,也為中國科學家打開了視野,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科技前沿之間的距離,他給國家帶來的貢獻巨大。


舉個例子,正是由於楊振寧的努力,清華的物理是中國離世界頂尖大學水平最近的學科之一,有可能成為中國物理學獎第一人的張守晟,正是由於楊振寧勸其做凝聚態理論,2017年用理論預言了拓撲絕緣體並被實驗證實,足見楊振寧當年何其有遠見。

2000年《Nature》評選過去1000年影響世界的物理學家,楊振寧是在世的唯一一個影響世界千年的物理學家。


震長

楊振寧教授一直幫助和支持我國的科學技術發展,

在他正式迴歸以後,更是在基礎科學研究以及人才培養,科學方向引領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楊振寧迴歸後的科學管理和組織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

楊先生成功組建了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成立研究中心基金會,在海外募集資金,以招攬英才。楊先生通過基金會為清華募集到了大量的捐款,同時,他自己也捐獻了多年的積蓄和房產給基金會。資金到位後,一批國內外優秀學者被引進清華工作,對清華物理及其他學科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楊先生最近也對中國建造大型對撞機發出了警示

中國計劃中的超級對撞機預算在200億美元,楊振寧先生認為這一千億人民幣的建造成本將是無底洞,認為中國不該斥資千億來到結果未知的研究項目,不符合中國的國情和民生。無論最後結果如何,毫無疑問,楊振寧院士是基於中國現有國情考慮,站在熱愛祖國的立場上發聲。

楊振寧對其他中華文化以及中醫等領域也做了很多研究

例如在題為《易經對中國文化的影響》的演講中,他提出了易經這種重於歸納,天意合一的理念,是中國沒有產生現代科學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文化注意抽象,不求甚解,從而輕視技術,導致落後。

網上最近很多對楊先生的詆譭,看看楊振寧的愛國行為,對比下噴子們的言語,令人痛心。

注:楊振寧已經放棄美國國籍,恢復中國國籍,現為中科院資深院士。

量子實驗室,專注趣味科學,歡迎評論和關注。


量子實驗室



楊振寧對中國的貢獻很大,超過了齊白石、李小龍、莫言,因為鄧公曾經講過: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

然而齊白石、李小龍、莫言的聲譽遠超楊振寧,這很不公平!不平則鳴!今日,文藝猴哥福垊要為楊先生說兩句話。




很多人非議楊先生的婚戀,而讚歎比孫中山還大兩歲一輩子只娶妙齡女的齊白石。齊老先生83歲還當爹,93歲還準備迎娶22歲的佳人,不曾想駕鶴而去。楊先生前妻是杜聿明的千金,2003年10月19日,楊夫人杜致禮去世。楊先生非常熱愛他的夫人,2004年平安夜的白天他與28歲的翁帆結婚了,他們相差54歲。娶翁帆就是熱愛其前妻的證明——翁帆與杜致禮非常像。

很多人都是李小龍的鐵粉,然而布魯斯李(李小龍)一輩子都是美國人。而弗蘭克楊(楊振寧)曾是華僑,在諾貝爾獎後才成為華人的,後由華人變為國人!他2017年2月21日成為中科院院士,半年後加入了中國🇨🇳國籍。



諾貝爾物理獎頒獎🏆中(右一楊先生,右二李政道)

我國第一個獲諾貝爾獎的不是莫言而是楊振寧。準確地說是第0.5個,因為在1957年10月31日,他與美籍華人李政道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1956年6月22日(【科普作家張軒中】,一說2月22日【搜狐教育日曆】,一說10月【澎湃新聞】),他倆共同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物理評論》上發表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稱不守恆質疑》一文,提出了宇稱不守恆理論假設。福垊以為,文學帶給人的是精神財富,而科技帶給人的是物質財富,物質決定精神,唯物主義嘛!文藝是思想力!

現在福垊就談談楊先生的貢獻。






楊先生獲諾貝爾物理獎後,其父於1957年、1960年、1962年三次邀他回國,被他婉拒,不是他不愛國而是楊先生感覺時機不到,甚至還在1964年他加入了美國🇺🇸國籍。1973年其父病逝回國,七月十七日受到毛澤東、周恩來的接見,但他並未在國內定居。

貢獻一:保釣。1971年上半年他作為華裔科學家第一個參加保釣運動,剛出訪我國回到美國就輪迴在美國各大高校演講保釣,鼓勵保釣者,激勵華人華僑,讓美國各界關注保釣。他和歷史學家何炳棣、數學家陳省身一同支持保釣,被譽為三大精神導師,影響深淵,雖然今天不少人不清楚。同年10月,楊振寧在美國參議院外交關係委員會舉行的“歸還衝繩協定”聽證會上作證。2005年,還召集保釣曾經的小夥伴們,現在的老夥伴們保釣。

貢獻二:推動中美大學交流。1974年楊先生利用其身份使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與復旦大學交流。

貢獻四:1977年他自費8000美金在美國《紐約時報》上刊登《致美國總統卡特的一封信》,呼籲兩國建交。



改開後,立即回國,受到鄧公接見,並提出很多建議做了很多工作。

貢獻五:他建議1978年中科大建少年班。

貢獻六:1983年在香港設立中山大學高等學術研究中心基金會。截止2007年捐贈2000多萬港幣。

貢獻七:1983年12月向鄧公建議培養編程人才,於是科大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件專業。

……

2017年8月26日,正式加入中國國籍,此外他還是中美俄科學院在籍院士。還非常多的數不盡的頭銜,齊白石、李小龍、莫言遠遠不能跟他比的,然而他在網上卻不時遭遇非議。福垊希望我的拙文能改變部分網友對先生的偏見和成見。謝謝大家!


福垊

我就說一點,鄧稼先那時候都要被鬥死了,是楊振寧救的!他回國的時候問鄧稼先呢?才給鄧稼先放了。救了一個鄧稼先多大的功勞?成天有人拿開始不回國說事,就好像他們多高尚似得,待遇不好可以接受,條件不好可以慢慢改善,但是成天批鬥受得了嗎!滿腦袋知識卻成了反動權威!如果現在給你三百元的工資,動不動罰你掃大街,時常批鬥你,你還會努力工作嗎?都不用說這個,天天加班不給錢你都不幹吧!還好意思厚顏無恥的抨擊楊振寧!不回來就對不起國家?不回來是本分,回來是偉大!你倒是努力當個科學家為國效力啊!


陪孩子一起學數學

楊振寧對祖國的貢獻:

一、他的理論

任何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理論,都是世界上最頂尖、最偉大、最正確的理論之一,是人類文明的輝煌成就。

諾獎的成果是公開的,它不僅僅屬於某個人、某個國家,而是屬於全世界。當然,也屬於中國。

而且,他還有比諾獎理論更加牛的理論——楊-米爾斯規範理論。這是個可以讓他排在當今世界前五的成就。

也許很多人並不知道宇稱不守恆、規範場是什麼鬼,不知道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

500年前,哥白尼提出“日心說”時,當時的人們也不知道能有什麼用,太陽照樣每天在老地方升起。但誰能否定他對人類的巨大貢獻。

111年,愛因斯坦提出了相對論,後來的科學家居然花了幾十年去證實,更別說什麼好處了,但沒有人能否定他的偉大貢獻。

楊振寧理論,就是這樣一個理論。


二、他的諾獎

我們可以拿諾貝爾獎可以和奧運會金牌比一比,奧運會金牌四年有306塊,諾貝爾獎一年6個,4年才24個。目前為止,中國獲239枚奧運會金牌,但獲得諾獎的滿打滿算,牽強附會統計攏來,還是個位數。

因此,如果說獲得奧運會金牌給國家帶來巨大榮譽的話,諾獎帶來的榮譽要大得多。

而且,奧運會金牌的對國家的貢獻屬於當前,但諾獎的理論帶來對世界的改變,是非常長期和影響深遠的。

大概,您會說楊振寧是美國人,別說這些沒用的。

告訴您:1957年,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如假包換的中國人。


三、他推進中美建交

楊振寧在中美還沒有正常建交前的1971年,以巨大的勇氣,以諾獎科學家的身份,率先訪華。為美國科學界訪華第一人,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為中美建交鋪平了道路。

在後來的歲月中,他一直致力於中美友好,深刻改變了世界格局。

四、他的具體的貢獻

據不完全統計,楊振寧為中國協助或者直接建立一流物理實驗室60餘座,為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一共籌集約20億美金的科研經費。他以清華大學的名義發表SCI論文30多篇,將冷原子、凝聚態物理科研水平一下子提高了幾十年,為我國在世界科學界爭得了巨大榮譽。

楊振寧利用自己的影響,推薦1200多名青年學者出國訪問、深造,絕大多數都歸國成為科學界的棟樑之才。

據朱邦芬院士在南開大學講:楊振寧在清華大學的年薪為人民幣100萬元,但他分文不取,捐給了他1997年親自創辦的清華大學高等研究中心。他變賣掉了自己在美國紐約的一處豪華住宅,向清華捐了100萬美元。在清華大學,他設立了“楊振寧講座”,“楊振寧獎學金”,“楊振寧基金會”,並親自擔任高等研究中心名譽主任,基金會主席。

楊振寧作為一名著名的美籍科學家,10個國家和地區的科學院的院士,去哪裡,都會當神一樣供著。但他回到中國的清華大學,這對海外學者的示範效應,他所帶來的人才資源和人脈關係,本來都是無法估量的。運用得好,完全可能比導彈和氫彈要更有威力。因為他可能吸引回來第二個、第三個錢學森、鄧稼先。

深覺有理,轉自網絡。


沒有說好

楊教授被譽為在世的最偉大物理學家之一。對於他在學術方面的成就,這裡就不再贅述了,網上的資料很多。這裡主要談談,楊教授對祖國的貢獻。


可能很多人只“關心”楊教授高齡娶了一位年輕的妻子,但他對祖國的貢獻卻提的很少。

早在1971年,也就是中美關係剛開始出現緩和,楊振寧就立即回國探訪,要知道楊振寧教授早在1957年就獲得了諾貝爾獎,率先回國探訪,為中美關係正常化做出了積極貢獻。

八九十年代期間,創立了一個學術交流委員會,為大批國內學者創造了出國深造的機會;獲得清華大學等榮譽教授稱號;頒發國家科技委授予國家級國際科學技術合作將;參加了香港迴歸;發起成立了,中華國際科學交流基金會等等一系列事情



新世紀初,楊教授回國;從04年開始,堅持為本科生授課,從基礎開始培養科研人才,提高同學們的認識和興趣;協助建立了60多座物理實驗室,籌集了20億美元科研經費,以清華大學名義發表數片sci論文,為我國在科學界贏得重大榮譽。

總的來說,楊教授為我國在科學領域引來了、培育了數以千計的人才,光是這一貢獻就是不可估量的。

新年快樂~期待您的點評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