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R第一股花落小米 港股估值或超750億美元

小米於6月7日通過了港交所上市聆訊,同時,也向證監會遞交了CDR申請。6月11日凌晨,證監會網站披露了小米的CDR招股書。如果審核通過,小米將正式成為國內首個發行CDR的公司。

小米將於本週開始路演,最快將在6月底開始招股,並於7月上旬在港交所上市。

據稱,小米在香港初步會以預測盈利水平和60倍市盈率的增長模型定價,其IPO目標估值約在700-800億美元之間。

CDR第一股花落小米 港股估值或超750億美元

據接近小米IPO項目的中介人士稱,目前投資人尤其是基石投資者“入圍”競爭激烈,給出的估值普遍在750億至850億美元之間。據稱,已經有一批機構給出超過800億美元的估值,不過目前尚未敲定任何基石投資者。此前“互聯網女皇”發佈的2018年互聯網趨勢報告中,小米以750億美金的估值,在全球20大互聯網公司中位列第14名。

CDR是什麼?

CDR是中國存託憑證(Chinese Depository Receipt)的英文縮寫。指在境外(包括中國香港)上市公司將部分已發行上市的股票託管在當地保管銀行,由中國境內的存託銀行發行、在境內A股市場上市、以人民幣交易結算、供國內投資者買賣的投資憑證,從而實現股票的異地買賣。

6月6日,隨著《存託憑證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試行)》等規章及規範性文件出臺,符合CDR政策的境外上市企業有了在國內上市的基礎。

根據新出臺的政策要求,企業符合國家戰略、掌握核心技術並市場認可,屬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軟件和集成電路、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都可以申請。

另外,公司的規模也要達到要求。具體要求是:已經在境外上市的大型紅籌企業(註冊地在境外、主要經營活動在境內的企業),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沒有在境外上市的創新企業(包括紅籌企業和境內註冊企業),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於30億元人民幣且估值不低於200億元人民幣;或者營業收入快速增長,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同行業競爭中處於相對優勢地位。

目前來看,市值不低於2000億元人民幣的上市公司中,BAT、京東、網易等都具備在國內發行CDR的資格。

一季度小米業績增長顯著

CDR招股書披露了小米2018年一季度最新財務數據。

2015年至2018年一季度,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分別為負22.48億元、2.33億元、39.45億元和10.38億元。CDR招股書在披露“境內外信息披露差異”章節中,介紹了小米在報告期間經調整經營淨利潤為負3.03億元、18.95億元、53.62億元和16.99億元,盈利狀況良好且盈利能力持續增強。

CDR第一股花落小米 港股估值或超750億美元

據瞭解,CDR招股書公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歸屬於母公司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與港股招股書公佈的“經調整經營淨利潤”,兩者主要差異為:股權支付費用算不算非經常性損益,要不要扣除理財產品投資收益和政府補助等。

小米CDR招股書披露,報告期間小米智能手機收入分別為537.15億元、487.64億元、805.64億元和232.39億元。據IDC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同比下滑2.9%的情況下,小米手機同比增長87.8%。

需要注意的是,每年一季度都是手機行業的銷售淡季。小米手機在一季度大幅度增長,一定程度上預示小米手機全年的表現可能會比一季度更好。

收入模式離主流互聯網公司仍有差距

在報告期內,小米的互聯網服務收入分別為32.39億元、65.37億元、98.96億元和32.31億元,毛利分別為20.99億元、42.85億元、63.44億元和21.19億元。兩項數據都約等於2017年全年的三分之一。

CDR第一股花落小米 港股估值或超750億美元

同時,互聯網服務收入和毛利佔主營業務的比例,從2017年的8.65%和34.75%,分別增長到2018年第一季度的9.43%和40.18%。互聯網服務佔比正在增加。

“小米是一家以手機、智能硬件和IoT平臺為核心的互聯網公司。”雷軍曾在多個場合強調這一點。同時,這句話也寫在了小米的招股書裡。

不過,很多人都在質疑小米是一家“互聯網公司”這個說法。

質疑的原因很簡單,根據小米披露的財務數據,手機、智能硬件等銷售額佔據了小米營收的近90%。而互聯網收入佔比不超過10%。根據小米引用艾瑞的數據,在互聯網服務變現方面,2017年小米月活用戶平均收入約為9.1美元。同全球領先的互聯網服務公司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

CDR第一股花落小米 港股估值或超750億美元

不過,從目前互聯網公司的格局來看,由於寡頭競爭格局已經形成,單純通過互聯網服務進行變現已經變得不太可能。小米的模式則是主要通過硬件獲取用戶群,再通過增值服務的形式來進行變現。

4月底,雷軍對外宣佈,從2018年起,小米每年整體硬件業務的綜合淨利率不會超過5%。如有超出部分,小米都將回饋給用戶。硬件產品保持較低的利潤率,提升互聯網服務在公司利潤中的佔比,正是小米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目前小米的消費類IoT平臺已經連接超過1億臺智能設備,在全球消費物聯網市場中佔比1.9%,遠超蘋果、亞馬遜等巨頭。而MIUI月活躍用戶數量也已經超過1.9億。平均每用戶互聯網服務收入也從2015年的28.9元增長到2017年的57.9元,收入翻番。

艾瑞諮詢的數據顯示,2017年,小米人工智能音箱出貨量在中國境內排名第一。截至2018年3月31日,“小愛同學”的安裝設備超過2300萬臺,擁有1300萬月活躍用戶,能夠控制小米平臺的118種型號的產品。應用場景涵蓋內容、效能工具和其他形式的交互,為小米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帶來較大優勢。

在招股書中小米稱,2018年,小米用戶每天使用小米手機的平均時間約為4.5小時,相比其它獲客成本較高的互聯網平臺,小米通過硬件銷售獲得用戶的過程本身是盈利的。

有接近小米的人士透露,最初的版本是希望硬件綜合淨利率不超過3%,但在投資人的強烈要求下,最後又將這個數字提高到了5%。雖然在競爭激烈的手機行業,純硬件的淨利率普遍都很低,但在小米IPO前公佈這麼低的硬件淨利率,對提升小米上市估值的影響無疑是負面的。

而從業務佔比情況來看,智能手機佔小米的營收比例呈下降趨勢。而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互聯網服務佔小米公司營收的比例則呈現上升趨勢。

據瞭解,目前小米正積極推進在A股及港股上市的進程。不過,近日美國會議員正在督促調查Google及Twitter與國內企業數據分享合作的問題,其中涉及到了華為、小米、等公司。受此影響,騰訊上週五股價下挫3.3%。由於小米與Google方面也有比較緊密的合作,這一事件可能會影響小米在港上市的估值,以及美國投資者對小米投資的興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