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背扛铡刀背冰块还往身上泼凉水 ,一场演出每人能挣200元


正月十二是山西省运城地区王辽村的小庙会,邻村许多庙会送来腰鼓、秧歌、扇子舞等节目表演助兴。为增加喜庆气氛本村庙会还邀请了匼河村的背冰队前来表演。

表演队来到王辽村就受到锣鼓队夹道欢迎欢迎。村里人这项表演活动及其关注和好奇,这位老人有点不相信这是冰块,亲手摸了几次。

在巷道行走时他们要赤背背上30斤重的冰块,为了显示黄河汉子的强壮体魄和彪悍,每人还要扛一把1米2的大铡刀。

到表演场地排好队,提前准备好的4桶凉水,从四个方向一起泼向背冰队。这些黄河岸边的农民汉子,不但没有胆怯而且面带笑容习以为常。

到表演场地排好队,提前准备好的4桶凉水,从四个方形一起泼向背冰队员。这些黄河岸边的农民汉子,不但没有胆怯而且面带笑容习以为常。

泼过一场凉水后,他们跟着锣鼓去庙里烧香。一场表演不到两个小时,每位表演者获得200元酬金。

庙前悬挂着一个“风调雨顺,万民平安”的大锦旗。也寄托了黄河农民汉子的美好心愿。

这项民俗活动,最早是一种祭祀活动,1853年5月太平天国将领林凤祥率领两万多人马来到山西南部,遭到后追清军和前面清军火龙阵的夹击,长旺村的相福禄带领200名化装成绵羊的精兵,将冰块投入龙火阵灭火,为北伐的太平军打开了通道。

从此后,每年正月十五前这里的长旺和匼河村都要举行背冰亮膘活动。既是纪念也是寄托黄河儿女驱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这是2013年正月初九长旺村农民在本村背冰亮膘。

参加表演的都是长旺村的青壮年农民,他们每年春节期间都在村里自发组织“背冰亮膘”组织表演,活跃农村的春节文化生活。也是对一个青年人体质和抗寒能力的考验和锻炼。

这里的旗手与众不同,这个旗杆是一根直径30厘米长5米多的木料,村里人说这跟木料分量在200斤以上。这些黄河农民汉子就是用这种方法彰显他们强悍和威猛。

在转巷游行期间,有人向他们浇水和泼水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事情。这可能与当地土话的“水”子与“福”字发音接近有关。

这些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旅游业的发展,这项民俗活动作为一种文化产业,走出农村走向城市。参加文艺演出和旅游景点表演,这也是农民转型跨越发展的一条途径。

这是2015年12月18日,长旺村的背冰亮膘在水峪口景点表演,中央电视台还录制了专题节目。

这些黄河农民汉子一年四季辛勤劳作,在这片土地倾注着他们的青春和激情。【喜欢我的摄影故事,请分享给你的好友,并点击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