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做了10個月皇帝的明仁宗,為何會突然暴斃而亡?

黎小魚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時採取了安息養民的政策,國家面貌有了大大改善,在有明一代,仁宗是公認的有作為的皇帝,只是可惜在位不足一年,1425年5月暴亡,享年48歲。

用暴亡來表述仁宗的去世是因為從他身感不適到在欽安殿去世,前後僅僅兩天。英年早逝,無疾驟崩,而《明仁宗實錄》和《明史~仁宗紀》正史隻字未提他的死因,這又使後人產生頗多猜測。


皇帝是明君,但也有缺點,仁宗貪慾好色在當時宮內外都共知,大臣李時勉為此還上過奏書勸戒仁宗,仁宗當時大怒,責罰李時勉,李還差點為此送命。

宣宗繼位後,御審李時勉,李據實以告,宣宗稱李是忠臣,被官復其職,可想而知朱高熾自己兒子都清楚他老爸貪慾的毛病。

而古人一旦有那方面的毛病總喜歡進食金石丹方,皇帝更是喜歡這一口。《明史~羅汝敬傳》記載仁宗剛一繼位就有人獻金石之方導致其不適,而《病逸漫記》中作者曾經從服侍仁宗的太監口中得知其所患是“陰症”,中醫講就是肝腎功能損傷,仁宗有可能是服用治“陰症”的金石中毒而死的。


更駭人聽聞的說法是仁宗是被太子宣宗朱瞻基害死的。宣宗為了早日等位,不顧父子親情預謀加害了仁宗。1425年3月仁宗命朱瞻基去鳳陽和南京祭陵,瞻基並沒有按既定日程行進,先奔南京,離開南京前,城中就有仁宗賓天的小道消息。

他匆忙北歸,在途中等來了傳詔的太監海濤,這個海濤就是一直在仁宗身邊服侍的太監,他原本是朱瞻基的親信。

6月3日抵達北京,有大臣勸誡瞻基坊間輿論對自己不利,不可掉以輕心。朱瞻基笑答,神器自有天命所歸,沒有人能有異心。


朱瞻基繼位後,後世對他在位當政的評價還算不錯,和他父親一樣,也被認為是有明一代少數幾個有作為的好皇帝,史上稱“仁宣之治”。所以他的弒父繼位說法一直得不到大多數贊同。

宮闈之事正史的模糊處理,一直是後人揣測的話題,如果這個皇帝歷史上還算行的話,人們總是網開一面,若繼位之後人們認為他是個昏君,那就不客氣了,就等著把他描黑了吧。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明仁宗洪熙皇帝的駕崩還有一絲神秘色彩,據《明仁宗實錄》記載,仁宗朱高熾夜觀天象,預知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當時,對楊士奇說:“天命之矣!”嘆息而起。

上圖明仁宗朱高熾

洪熙元年(1425)五月十三日,仁宗朱高熾駕崩於欽安殿。仁宗之死,之前未見任何的徵兆。十一日,仁宗尚在處理政務,命“行在翰林院侍讀李時勉、侍講羅汝敬俱以言事改都察院掌道監察御史”。然而,正是在十一日,“上不豫,召尚書蹇義、楊士奇、黃淮、楊榮至,命楊士奇書敕,遣中官海壽弛召皇太子”。十三日,仁宗駕崩於欽安殿。

上圖蹇義

短短一天,仁宗暴亡。其猝死原因有多種說法,包括“雷擊”“縱慾”“中毒”“心臟病”諸說,更有危言聳聽者認為是太子朱瞻基謀殺了父親。

《朝鮮李朝實錄》記載,當時的朝鮮使臣曾在北京打聽仁宗皇帝的死因,“或雲天震之,或雲病而崩,諱之也”。

另外有一種說法說奸邪小人進“金石之方”以致朱高熾誤服而死。官員羅汝敬在寫給楊士奇的信中即持此說。“金石之方’,指道家的丹藥,很可能是一種房中藥。

上圖楊士奇

根據後世史家的梳理,認為仁宗之死與李時勉等人上疏似又有一定的關係。這在後來宣宗處置李時勉案時可見蹊蹺。

李時勉在奏疏言事時說了什麼,讓人好奇。王世貞《弇山堂別集》卷八載:“洪熙元年,翰林院侍講李時勉、羅汝敬俱改監察御史,仍限李、羅一日言一事,凡三日而下獄。”

上圖李時勉

洪熙元年(1425)五月十一日,令李時勉改監察御史,每天言事一件。到第三天,李時勉便得罪了朱高熾,被金瓜衛士撲了十八下,打斷了三根肋骨,直接押赴市曹準備行刑。旋即仁宗怒稍減,命令將李時勉改系錦衣衛獄。

也就是說,五月十三日仁宗駕崩的時間,恰好也是李時勉言事下獄的時間。

上圖明宣宗朱瞻基

根據《明宣宗實錄記載》,宣宗朱瞻基即位後,召李時勉,遠遠見到李時勉,就擼起袖子說要親手射死李時勉。李時勉到了後,宣宗問,你是怎麼讓父皇暴怒的,奏疏裡寫了什麼?李時勉回答說,自已在奏疏中稱,“諒暗不宜近嬪妃,太子不宜離左右”。朱瞻基默默良久,感嘆說:“忠臣!”

上圖明獻陵,仁宗葬於此

這表明朱高熾的猝死與因李時勉論宮掖事暴怒有關,仁宗駕崩的時候,太子沒有在北京,朱瞻基是從南京回來後聽說這件事的。當然,宣宗有“忠臣”之嘆,表明洪熙年間太子是不願意出鎮南京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