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故事游安徽:老骥伏枥汪传贤

8月23日,正是初秋的季节,沥沥细雨总是下个不停,在石台县著名旅游景区蓬莱仙洞的施工现场,一位头发斑白、身体瘦小的老人冒雨站在泥泞的工地上,一会儿指挥着工人们安装旅游标识牌,一会儿又戴上老花镜,逐字逐句仔细核对着标识牌上的中、英、日、韩四种语言的游客指南。整整一个上午,老人从景区办公室到施工场地来来回回

跑了几十躺,泥巴沾满了他的鞋袜,雨水湿透了他的衣裳……他就是被人们称为“石台旅游

战线上一条不知疲倦的老黄牛”——汪传贤。

跟着故事游安徽:老骥伏枥汪传贤

汪传贤 摄影:胡传红

汪传贤,熟悉他的人都亲切地称呼他“汪老”,这不仅仅因为他已年逾花甲,更是对他为石台的旅游发展殚精竭虑、无私奉献的一种敬慕。

1968年,毕业于安徽大学生物系的汪传贤被分配到石台县血防站工作。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安庆市人,他刚开始到石台这个偏僻小县工作,多少还是有些不习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山里人的朴实和自然环境的优美,渐渐让他深深地爱上了这块土地。1980年担任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后,他考虑最多的问题就是,石台的经济究竟如何发展?出路在哪里?“石台有着非常好的生态资源,为什么不能在这上面做文章呢?”1984年,在他的带领下,蓬莱仙洞景区正式开发,从洞内资源的开发利用、线路设计、施工监督、景点设计命名、导游词编写、导游员培训等各项工作,都离不开他忙碌的身影。1985年2月蓬莱仙洞景区正式对外接待游客。随后,在他的带领指导下,慈云洞、鱼龙洞也相继正式对外开放,使得石台旅游迈出了探索性的第一步。

1999年,汪传贤从县政协副主席的位置上退休。按理,他完全可以过上悠然自得的退休生活,然而,凭着他对加快石台旅游发展一片赤诚之心,他毅然放弃了退休后的安逸生活,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继续投入到石台的旅游开发和发展中,开始应邀担任起石台县旅游经济顾问。从此,从全县旅游发展规划的编制到景区开发指导、设计和工程监督,再到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每一项工作他都参与其中,每一个景区都留下了他辛勤的足迹。2009年8月,石台牯牛降景区成功回收后,他几乎踏遍了这片原始森林的每一寸土地,有着1700多米高的牯牛降主峰,他就登上过十几次。有一次,在考察双河口景区的过程中突遇暴雨,这位古稀老人凭着坚强的毅力,冒雨走完了8公里的山路。几年来,他参与制定了全县、重点乡镇及景区景点的多个旅游规划,使石台生态旅游开发逐步步入规范化轨道。在石台县蓬莱仙洞和秋浦渔村申报创建国家4A级景区的过程中,汪传贤又在两个景区间来回奔波,指导景区创建,大到规划,小到标牌的设立,每一个细节,事无巨细。他就这样不求名,不谋利,一心一意为石台的旅游业默默奉献着。

旅游培训是石台县旅游协会工作中任务之一,作为会长的汪传贤把它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有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才能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游客才能在整个旅游活动中获得高质量的美的享受。”听过汪老培训的导游、星级宾馆服务员、农家乐经营户,甚至乡镇干部不可计数,听过汪传贤培训课的人都说,汪老的课知识点多、实用性强、趣味浓、收获大。

随着石台的生态旅游知名度大幅度提高以及游客量的成倍增长,汪传贤在感到欣慰的同时,更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了信心。“从大学毕业到石台工作,至今已有40多年,这里已是我真正的家乡,我深爱着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虽然我已经退休了,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党需要我,我随时听从党的召唤,为石台旅游事业发展奉献一切。”每当人们劝他注意休息时,他总是这样深情地说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