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國演義中,華雄斬殺了很多十八路諸侯,在十八路諸侯束手無策時,曹操手下的武將為什麼一個都不上呢?

風吹青竹搖162015807

曹操在陳留招募了六員武將:

李典、樂進、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別的不敢說,夏侯惇(根據以後的戰鬥表現)斬華雄問題不大,時間上肯定比關羽要長一些,酒可能也需要再熱一熱!

既然夏侯惇能斬華雄,曹操為什麼不派他去呢?其實曹操也很無奈!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是各有心思,有的是為名望而來,有的是為面子而來(都去了,你不去多沒面子),有的就是湊個熱鬧。不管出於什麼目的,既然來了都想撈點功勞!比如說鮑信就私自安排弟弟鮑忠提前攻打汜水關,雖然送了人頭,但是其目的就是要搶功勞的。再比如孫堅一路高歌猛進,惹得袁術不高興了,功勞你拿,糧食我給你提供,上哪找這好事去?結果糧食一斷頓,孫堅趴窩了!

華雄贏了孫堅,就有點飄了,覺得自己一個人就能將十八路諸侯搞定,實際上在董卓、呂布出動之前,華雄也不過是個打醬油的角色!對十八路諸侯來說,華雄就是個送人頭的,就是一個帶數字的功勞。至於這個功勞該誰拿,那也得先排個順序,怎麼排呢?肯定不是按大小個來排,要排也得按實力大小來排!

誰實力最大呢?按說是盟主袁紹,但是袁紹能當上盟主很大一部分靠的是祖上的聲望和自己以前在洛陽的那點名氣。以他渤海太守的實力絕對排不上第一,當然曹操招募那點兵也排不上號。去掉袁紹和曹操誰最強呢?

最強的當屬袁術和韓馥。一個佔據淮南一個佔據冀州。都是產糧大區。十八路諸侯人吃馬嚼的還得靠這兩家接濟。所以這好事得先讓人家拿!

袁術當仁不讓派了“驍將”俞涉,緊接著韓馥派了“上將”潘鳳。結果這兩個人名氣大於實力,搶人頭不成反送人頭。這種拿功勞的事情,讓一回就得了,不能你將多就老霸佔著,誰讓你一開始不上給力的呢?排第三位的就輪到袁紹了,當然實力和他差不多的諸侯也還有,誰讓人家是盟主呢?等輪到袁紹,袁紹著急了,因為大將顏良文丑沒在(估計是押送糧草去了,作為盟主不能光吃袁術韓馥的糧食,掉份),袁紹要是不派人,可就該別人上了,這一著急,嘀咕了一句“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至此,何懼華雄”

這話被一邊站著的關羽鄙視了,要臉不?一個華雄你們費這麼半天勁,所以出列要挑戰。關羽是從公孫瓚附近出來的,袁紹不出人,差不多也該公孫瓚了。但是一問,關羽還不是公孫瓚的人,袁術就不高興了,本來出牌出錯了正鬱悶著呢,出來個加塞的。所以就出來說了句,意思是有人加塞。這時曹操出來打圓場,因為關羽一看就是有本事的人,反正一時半會兒也輪不著我曹操,不如做個人情!再說都死倆人了,這事也不能拖了,差不多得了!

等到關羽斬了華雄,張飛嚷嚷著要殺到關內,活捉董卓,當時就把袁術惹惱了!你一個小小的縣令,給你個馬紮子,就當自己是一路諸侯了,真當我們拿不下華雄啊!所以有了下面這個說辭!

俺大臣尚自謙讓,量一縣令手下小卒,安敢在此耀武揚威!都與趕出帳去!”

內幕大概就是這麼個內幕!

在這十八路諸侯當中真心討伐董卓的也就是孫堅和曹操了。前有孫堅擔任先鋒玩命打,後有諸侯畏縮不前,曹操孤軍深入追擊董卓險些喪命。那時的曹操還沒激活亂世梟雄的屬性,還是真心為漢加做事,沒派人出戰華雄只能怪曹操實力太弱,這等搶人頭的好事還輪不到他!.


虹貓大俠

也來湊個熱鬧吧。

斬華雄是三國演義的著名橋段,也是關羽為震華夏第一功。歷史上真正斬華雄的是孫堅,也沒有什麼武將單挑的記載。題目既然按照三國演義的敘述討論,那麼我們就從小說創作的角度,做一個簡要的分析。

斬華雄這一場戲,就是為了表現關羽的神威無敵。所以,在關羽之前出場的那些武將,註定就是“送人頭”的角色,用他們的無能,反襯華雄的勇猛,進而襯托關羽的神勇。

而曹操手下的那些大將,日後一個個都還要馳騁沙場,建功立業,當然不能這麼早就“送死”了。所以羅貫中在這場戲裡只是讓一些無名小輩去送死,而沒有安排曹操手下的武將出場。

上將潘鳳!

在此之前,羅貫中又巧妙的編制了一個“借糧事件”,造成孫堅與袁術之間的矛盾,合情合理地將孫堅安排回江東,避免了孫堅與華雄的對戰。

又讓顏良、文丑遠離戰場,避免了這兩位出彩。

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突出關羽的神勇!


上將噯福斯

有時候,和一些人合作,你明明可以合作,但是顧及對方的面子卻不得不掩蓋自己的實力。“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蒿里行》;曹操在詩歌裡對十八路諸侯的描述,雖然人湊一起了,但是卻貌合神離,各種算計利益。這次我們只講小說,不講歷史,華雄得死放到最後說。

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曹操是真心的。但是怎奈出身不好,曹操的父親是太監的養子,十八鎮諸侯曹操雖然是號召者,卻讓目光短淺但出身四世三公袁紹做了盟主,讓心胸狹隘雞賊的袁術管理軍隊錢糧。其他各路諸侯來有的是為了搶功勞,有的純粹是來渡金的,出工不出力。各自心懷鬼胎,只有一路孫堅是真心討伐董卓,充當先鋒一路殺了過去,但是袁術擔心孫堅搶功勞,於是和袁紹算計斷了孫堅的糧草供應和兵員,導致孫堅在前線大敗,黃蓋來催糧多次袁術就是不發糧草。也不派兵救援孫堅。因此才有了孫堅慘敗,華雄出場

領導最核心的是帶領好部下,讓大家擰成一股繩,勁往一處使。可是,袁氏兄弟吧一個隊伍領到茄子地裡面了。孫堅失敗後,大家都龜縮不前,在算計利益。華雄真的不能被打敗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孫堅、曹操手下的大將能打敗華雄的太多了。只怪其他人的手下大將太膿包,於是十八路諸侯在帳篷裡上演了一出拍盟主馬屁的戲碼

之所以把華雄誇得那麼厲害,是為了得到更豐厚得獎賞,也為了證明自己實力。曹操對這一切看的十分清楚,袁盟主想把這份功勞收入自己囊中

。曹操是為了討伐董卓——別忘了曹操是一個有志向得人。

下面是真正見識膿包得時刻了:

袁術大將被華雄一刀剁了,袁術臉都綠了,貌似袁術手下沒出過什麼大將,唯一得一個大將紀靈後來還被張飛張三爺捅死了。韓諸侯一看,機會來了,派了上將潘鳳去了,一頓操作猛如虎,結果一看比分死成豬。此時袁紹裝備得說:可惜我上將顏良文丑不在。領導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你再派大將出戰剁了華雄,豈不是打臉領導。這就是拍馬屁得藝術,也是作死得藝術。這種領導千萬不要跟著他幹,會死。

曹操就像這十八路諸侯聯盟破船的裱糊匠,既要安撫袁家兄弟,又要顧及其他諸侯得面子。就在此時,我們耿直boy關二爺實在看不下去了,不就是一個華雄,諸侯這麼膿包,於是上前請戰。這時候就看出來領導得格局水平了,袁術(袁紹代言人)上去就說:叉出去,一個馬弓手,讓對方笑我們無人。曹操趕忙和稀泥,你看他帥氣,一臉美髯,對方也不知道他是各弓手,讓他試試又何妨。袁術只好姍姍坐下,他希望這個弓手打不過華雄,最好被華雄殺了,這樣自己得面子就保住了。

我們劉皇叔當時帶得軍隊就三個人——劉備、關羽、張飛,就這三個足夠了,三條龍比三萬條蟲要有力量。要不說我們關二爺實力彪悍,出去撒泡尿功夫,不,酒還沒涼得工夫,剁了華雄回來了。這操作,彪悍,太彪悍了。曹操十分得欣賞,袁氏兄弟十分得惱怒。這一下子把袁紹袁術兄弟得臉打的啪啪得。就在此時,張三爺也耐不住了,吵著要殺出去。作為領導得一把手二把手得袁紹袁術,一個沉默,一個發怒了——他們覺得自己被打臉了。

曹操當時手下大將,雖然不如關二爺這麼牛B,但是殺華雄還是沒問題。介紹下當時曹操得隊伍:

樂進,人稱戰場小鋼炮,人肉推土機;再戰場上屢次擔任攻城先鋒。就是再對方得陣中撕開一個口子給後續部隊,不是武藝高強得人幹不來。後期再荊州關羽都忌憚他。

曹仁,獨當一面得大將,謀略和武力值都很高,曹仁是大將更是猛將

,再赤壁之戰後曹仁守南郡,再萬千軍中救出自己副將牛金得操作,不是關二爺級別得水平幹不來這種操作。

夏侯惇,曹操得本家,戰鬥力驚人,夏侯惇拔箭啖睛,這是一個超級猛人。單打獨鬥級別可能稍微遜色於關二爺,但是斬華雄沒問題。

夏侯淵,這也是一個猛將,實力堪比夏侯惇。

李典,這也是一個猛將,實力相當得彪悍而且相對穩重。

……

後來董卓退兵,燒了洛陽,曹操建議十八路諸侯一起追擊——這是上策,如果一期去即使有埋伏也不會怎樣。可是袁紹躊躇不前。

曹操大叫道:“董賊棄逃, 此天亡之時也, 一戰而天下定矣! 諸公何疑而不進?”
眾諸侯皆言:“不可輕動。”
操大怒曰:“豎子不足以謀!”遂自引一萬兵來趕董卓。

結果曹操中了李儒,李傕郭汜得埋伏,一萬人只剩下幾百人回來。十八路諸侯於是分崩離析,各回各家。

三國就在斬華雄得那一刻選出來了,三位失敗者,三個吃虧得人:曹操、孫堅、劉備。有時候,選擇得那一刻就決定了後來得路。溫柔鄉中長不出參天大樹,多年後,十八路諸侯都煙消雲散,只剩下這三家爭奪天下。


嘟嘟讀讀

曹操,什麼人?在古代可以說是幾百年難得一遇的人才,雖然刺殺董卓沒有成功,但是因為刺殺國賊的壯舉受到了陳宮的救助,這才留得了性命,於是就逃回去組建了自己的軍隊,招兵買馬,所以那時候曹操雖然算不上是人才濟濟,但是武將和文臣還是有一些的。


那麼四世三公的袁紹就召集各地的諸侯來討伐董卓,這就有了在陳留聚集的十八路諸侯,其中有一路就是剛剛起步不久的曹操,在這十八路諸侯中,因為刺殺董卓也算是受到很多人的尊敬,所以不管是實力還是地位都是還不錯的,但是曹操早就看破了這十八路諸侯的目的。表面上是結盟,實際上是各自心懷鬼胎。

在十八路諸侯中,實力最好幾個當屬袁紹,還有孫堅,袁紹同時也是十八路諸侯的盟主,但是生性無能的庸主怎麼能搞調節好這麼多人的關係呢?所以必然是會出矛盾的,所以早知道結局的曹操並不會因為一個華雄而讓自己的大將出馬,並不是曹操沒有大將。


那時候的劉關漲三兄弟就不受到各地諸侯的待見,那麼曹操也是有成人之美,知道劉關張三人前來,必然是有非凡的本事,所以曹操一邊是在觀望,一邊又是在想看看這個劉備什麼時候可以站出來,以便看看這個劉備究竟是什麼人。

而且在十八諸侯聚集的地方也是展現實力的地方,所以在華雄殺了諸侯幾員大將後,還是有諸侯不斷的叫自己的手下去接戰,一來如果拿下華雄,可以給自己的在這些諸侯面前長臉,二來可以展示自己的實力,以便拉攏其他諸侯,但是曹操恰恰不是昏庸之人,早就知道結果的聯盟曹操不想要害的自己的損兵折將,而恰恰想看看這個三人前來的劉備三兄弟,要知道那時候的諸侯哪個不是沒有幾萬兵馬的,但是劉備不是,他還是敢來,可見有過人之處。


所以在幾輪之後,華雄還是沒有人可以打敗,這時候的關羽就站出來了,起初袁紹還是很看不起的,但是在曹操的勸阻之下,讓關羽去了,這就是著名的關羽溫酒斬華雄。這讓曹操看到了關羽的威猛,至少他知道不比自己最厲害的武將差,而且也能看出劉備的遠大抱負,對於漢室的忠心,僅僅三人就敢來討伐董卓,可以見他的魄力和膽識。

感謝!歡迎留言討論!


一個看歷史的小矮人

曹操當時只是一路諸侯,兵孤將微,還起不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即使夏侯惇出戰也沒把握能贏得了華雄,因孫堅手下程、黃、韓、都不弱於夏侯。那祖茂也不次於以上三位,還不是被華雄斬了。何況曹操也不願手下去冒這個險。關羽是出於兄弟三人未被重視,因出身卑微,尊重被損,又激於義憤填膺才奮然出戰,大振神威實現了溫酒斬華雄的壯舉。當時有民謠曰:"清白寒素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的說法。可見那和平年代的名將良將大都徒有虛名,不然何以都被華雄輕鬆殺了?


天山月3

曹操沒命令,別人也不敢下。再一個,曹操與手下同心一致,十八路諸侯都殺光了才好,他們也未抗擊董綽,曹操對他們也不滿,殺了更好,少了對手,天下向不亂又進一步。他想統一天下做大事少了對手與阻礙,他坐收漁利。這也是看華雄殺人,相當於借刀殺人,正中其心。他野心大。


圃香

因為十八路諸侯名義上匡扶社稷,討伐董卓,暗地裡各懷鬼胎。

他們心裡都是把這當成一次合法搶劫的行動而已

當然是保存實力,擴張實力最重要,損失實力的事誰也不會做。

袁紹肯下死力是因為他是十八路諸侯的盟主,到時候討董成功,他不當大將軍也得撈個丞相。

對於其他人來說,有好處了大家都上去撈一把,沒好處了都躲的遠遠的。


飛鷹走馬大誰何

本身就是曹操偽造聖旨,而且十八路諸侯其實並不想硬碰董卓,都想讓別人先消耗自己坐收漁人之利,別說下面的成員,就盟主袁紹頭一個就這樣想的,顏良文丑隨便一個都能打贏華雄,可是面對如此嚴峻的戰爭他卻不帶來。還有,孫堅一馬當先卻被袁術暗中搞鬼吃了敗仗損兵折將元氣大傷,一個華雄雖然不足為懼,但因為諸侯之間關係險惡自然沒人敢叫自己的精銳再去送死,況且華雄之後還有一個虎視眈眈的呂布和手握重兵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董卓。雖然都在聯軍商討救國,但私下裡卻大肆招兵買馬時刻準備爭奪帝位,袁術就是典型代表,而四世三公蒙漢室厚恩的家族尚且如此,何況是其他大臣了。


明149266215

說到底還是為了保存實力,不願意消耗自己的兵力。雖然當時的各方勢力結成聯盟,號稱十八路諸侯,但是人心渙散不齊,每個人都想保存自己的實力,不願意消耗,像曹操這種自身文武雙全、才智過人,他肯定會想到將來各方諸侯的爭霸,所以他不會去盲目消耗自身實力。

像袁紹這樣的盟主,他的心思也在保全實力,所以其他的人更是如此。當然,此時的曹操實力也是一般,不像日後那般兵強馬壯,他明白如果自己現在過分張揚,那麼被其他人認為有大志,那他自己很可能被吃掉,所以必須夾著尾巴去做人。

當然,華雄也是有實力的,面對那麼多人束手無策,曹操也會有些害怕,萬一不成反而會消耗自身實力,他也不願意派人去打。


歷史小土豆

華雄出場可謂驚豔,先殺了孫堅手下大將祖茂。跟著在虎牢關前,橫刀立馬斬了袁術手下的偏將俞涉,後又殺了韓馥手下的上將潘鳳。此時華雄真是春風得意,躊躇滿志。

面對營外華雄耀武揚威的挑釁,十幾路諸侯頓時愁眉苦臉,一籌莫展。只有盟主袁紹無可奈何嘆口氣:若我的愛將顏良、文丑在,必斬華雄於陣前。

也許有人要問,曹操手下不是有曹仁、曹洪、李典、夏侯惇等名將嗎,他們為啥不出馬迎敵呢,莫非他們都被華雄嚇破膽了嗎?

華雄連斬兩員大將,的確在他們心裡留下不小的陰影,能否戰勝華雄誰也沒把握!贏了,自然皆大歡喜,若是輸了,不僅自己沒面子,恐怕曹操從今以後也會對自己另眼相看。與其自告奮勇打沒把握的仗,還不如靜觀其變,畢竟別的諸侯手下還有那麼多大將,輪也輪不到自己。他們這種心理,其實也是其他諸侯手下將軍的想法。所以,在大帳中就出現了你看我,我看你,誰也不願做這出頭鳥的尷尬局面。

至於曹操為啥不親自點將出徵呢?一來是曹操覺得華雄是一員驍勇善戰的大將,不捨得自己的大將去做無辜的犧牲。二來曹操覺得贏不贏華雄對自己無所謂。贏了也撈不了多少好處,輸了白白損失自己一員大將,總之是得不償失。曹操尚且顧慮重重,其他諸侯可想而知。說白了,諸侯們表面上人多勢眾,其實就是一盤散沙。

關羽為啥敢自告奮勇呢,一來是關羽自恃武功高強,向來不把其他人放在眼裡。二來關羽只是一個區區馬弓手沒有那麼多瞻前顧後的想法。三則是關羽加入討伐董卓的大軍,沒有一點私心,只為除暴安良,匡扶漢室。所以憤然而出,是偶然,更是一種必然。最終,關羽在虎牢關前演繹了一段溫酒斬華雄的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