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人記錄當年晚清總理衙門的情形,如今讀來有沒有特眼熟?

英國人威妥瑪你可能沒聽過,但有一樣東西你肯定知道:漢語拼音。

最早把漢字進行拼音嘗試的,正是這個畢業於劍橋大學的英國人。

威妥瑪從1842年跟隨英軍到中國後,在中國居住長達43年之久。

他根據漢語的發音特點,使用拉丁字母創造了威妥瑪拼音,讓後來的老外學中文,不像一開始那麼抓狂了。

客觀公正地說:他雖然是個侵略者,但對於漢語國際化,也算是有功之人。

威妥瑪在華期間的身份,主要是從事外交工作。主要打交道的部門,自然就是大名鼎鼎的總理衙門了。

英國人記錄當年晚清總理衙門的情形,如今讀來有沒有特眼熟?

1883年,威妥瑪歸國後把他在大清的所見所聞,記了下來。

其中的有這樣的篇段:

——中國總理衙門,其規矩與歐洲各國之外部,迥然不同。凡各國使臣至總理衙門,必具酒果,王大臣以次陪客同坐,一若以飲食為交涉之要務也者。

來客人必須上果盤,這場景熟悉不?

談事情都必須上酒桌,邊吃邊聊,這畫面親切不?

英國人記錄當年晚清總理衙門的情形,如今讀來有沒有特眼熟?

——又中國雖事權不一,然大臣仍不敢各抒己見。每使臣發一議論,則各人以目相視,大臣視親王,新入署之大臣,又視舊在署之大臣。

開會時誰也不先發言,槍打出頭鳥嘛,小官看大官臉色,新同志聽老同志口風。

這些基本套路都沒掌握,你敢上路?

英國人記錄當年晚清總理衙門的情形,如今讀來有沒有特眼熟?

——若親王發言,則各人轟然響應,亦莫非是言。若親王不言,諸大臣必不敢先言也。

這簡直就是重點中的重點!

當最高職位的親王發言完畢後,是部屬發言的最佳機會。

一定要搶先一步,親王話音剛落,“各人轟然響應”,但內容必須是正確的廢話。

譬如,剛才親王講的太好了!我聽了深受啟發啊!之類。

如果親王始終沉默,諸大臣一定要更沉默。

英國人記錄當年晚清總理衙門的情形,如今讀來有沒有特眼熟?

以上畫面,有沒有特別眼熟的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