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将军李广为何难被封侯?他的个人英雄主义让大汉军队屡遭险境

自古文人骚客在怀才不遇,不得帝王赏识的时候,都会以“飞将军李广”为题材赋诗来自喻,在很多文人墨客的诗词中我们了解到的李广是一个一生与匈奴入侵者抵抗的忠臣武将,为大汉朝征战一生却始终不受皇帝赏识、难以封官拜相、怀才不遇的倒霉将军。

飞将军李广为何难被封侯?他的个人英雄主义让大汉军队屡遭险境

这么听来,你大概觉得李广一定是不会阿谀奉承、讨皇帝欢心,一心保家卫国的直臣,而皇帝一定不懂得赏识忠臣良将才会如此吧!其实啊,后世的文人吟诗作赋、经过文学加工和个人主观思想的论调并不见得就是完全的事实,因为如果真要这么说,那当时的汉景帝可真的背了一口大黑锅了!那么下面,我们就来讲一讲李广的一生为何身经百战却难以封侯拜相、位极人臣呢?

少年苦练,将才初成

李广小时候就跟随他善于箭法的父亲学习射箭,他日日苦练,无论酷暑还是寒冬都不敢懈怠,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的苦学后,他的箭法可谓是出类拔萃,射出去的弓箭甚至可以穿过铜钱中间细小的孔洞,李广的父亲看李广弓箭技艺已经炉火纯青,就把家传的一把“鸟号弓”传给了他,此弓用上好的木材制作而成,拉满以后的弹射力极大,从此以后李广的箭术更加的出神入化了

李广本来就出身于武将世家,先祖和他的父亲都入朝为官,于是李广学成后也同样走入了仕途。李广从戎投军后,也因为他从小勤学苦练的一身好本领先后得到了文帝和景帝的垂青。

数战匈奴,威震敌军

飞将军李广为何难被封侯?他的个人英雄主义让大汉军队屡遭险境

从戎投军后的李广,如鱼得水,从最初的一名小小的宫中禁军,一路做到了上郡太守的官职,他因骁勇善战多次出战匈奴,有一次与匈奴的对战中虽然敌众我寡,然而李广却并不慌张,而是在两军对峙的时候,突然一跃而起,带领着十余名将士,以飞快的速度闯入敌军的队伍,拉开弓箭斩杀了敌军的一名白马少将,然后趁敌军还未反应过来,又飞快地返回到了自己的队伍中,翻身下马,一气呵成,从此以后李广“一箭成名,威震匈奴”。

个人冒进,难封侯爵

看了上面我们对李广的叙述,可以知道李广此人少有所成、威震匈奴,可以说是雄才良将啊,这样的人不加官进爵简直是没有道理啊!先别着急,我们接着往下说。

飞将军李广为何难被封侯?他的个人英雄主义让大汉军队屡遭险境

李广的神箭被传得神乎其神,在匈奴敌军中更是令人闻风丧胆,于是从小被人追捧的李广也就养成了个人英雄主义的冒进性格,带领军队虽然善待将士,却不懂得协作配合,凡事自己强出头,头脑也不够冷静。最终在他人生中最后一场与匈奴的战役中,高龄60岁的他被任命为后卫,李广却不愿屈居人下,不顾大将军卫青的迂回指示,导致他所带领的军队在在东进的过程中迷路,延误战机,自刎而死。

如此说来,李广虽然数战匈奴,但却也只是令匈奴惧怕他个人,而没有取得什么实际的战功,更是常常因为自己的冒进行为,延误战机、缺乏考虑,因此这也是李广一生难以加官进爵、封侯拜相的原因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