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头号战将“飞将军”刘锦棠何许人也?

左宗棠的头号战将“飞将军”刘锦棠何许人也?

刘锦棠

作为钦差大臣先后督办陕甘军务和新疆军务的左宗棠,手下有不少文武精英,刘锦棠是其中的佼佼者。

刘锦棠(1844-1894年),字毅斋,湖南湘乡人,十五岁从军,因积战功得以多次升迁。作为左宗棠的头号战将,率部充任主力部队,先后参与平定陕甘暴乱和消灭阿古柏的所谓“洪福汗国”,享有“飞将军”之誉。

后来积极推动新疆建省并成为新疆首任巡抚,官至太子太保,一等男爵。甲午中日战争前夕,应征起复,但不幸未及成行病逝,享年仅五十岁。

(一)临危受命,平定陕甘地区暴乱,为收复新疆的军事行动扫清障碍

清末国弱民穷,社会不稳定,陕西、甘肃等地区相继发生暴乱,国家编制内的绿营、八旗兵屡战屡败,完全束手无策。同治六年(1867),朝廷急诏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率兵镇压。

攻克重要据点金积堡关系到平暴的成败。1869年6月,左宗棠以刘松山任统领的老湘军为主力发动进攻。但不幸的是刘松山在7月份阵亡了,使得部队士气大挫。左宗棠旋即起用刘松山年仅25岁的侄儿、时任老湘军营务总理的刘锦棠代理统领,并提出了“坚守”与“退屯”两种方案供其选择。刘锦棠经过认真考虑,认为“坚守"、”退屯”均不可取,主张继续进攻。得到左宗棠的赞同后,他召集部属开会,统一大家的思想。他将叔叔刘松山的灵柩放置在军营中,待平暴成功后护送回乡安葬。

左宗棠的头号战将“飞将军”刘锦棠何许人也?

刘锦棠的奏章

刘锦棠审时度势,首先加强了重要交通据点永宁洞的防守和粮道的防护,接着率兵攻占了外围的一系列堡寨,清除金积堡的联防支撑。左宗棠对他的部署和用兵很满意,上奏章请求朝廷为刘锦棠晋职,朝廷下旨封刘锦棠三品卿衔,令其正式统领老湘军。

金积堡十分坚固,堡墙高4丈,厚3丈,周长9里,堡中有堡,易守难攻。刘锦棠令土兵环堡挖了两道1丈深3丈宽的长壕,壕边筑起高约丈余的围墙,以深沟高垒围起来,切断金积堡与外界的联系。与此同时,在离金积堡外不远的地方筑起几座炮台,居高临下不断向金积堡内炮击,加之缺粮断水外援无望,堡内士气越来越低落,半年后暴乱头目被迫投降,金积堡不战而克。刘锦棠因战功卓著被朝廷授予云骑尉的世职。

1872年9—10月,刘锦棠率部进攻叛军盘踞的西宁。叛军从湟中大峡口到小峡口的八十余里隘路上绵延设置了不少堡垒,作战难度极大。刘锦棠所部血战50余次,才将峡口隘路打通,随即收复西宁。刘锦棠率军作战,不是一味只讲拼杀,还很会采取攻心战术。在肃州战斗中,他利用叛军降将喊话诱降,兵不血刃的光复了该城。

左宗棠的头号战将“飞将军”刘锦棠何许人也?

陕甘地区平暴战功刘锦棠排居第一,朝廷据左宗棠的奏章擢升刘锦棠署甘肃西宁道。

(二)有勇有谋,灵活机动,调遣有方,收复新疆之战打得漂亮,振奋了朝野

陕甘地区的暴乱平定后,为出兵收复动乱中的新疆消除了后顾之忧。刘锦棠率部驻扎凉州(今武威),根据左宗棠整编练兵的指令,将所部55营精简成25营,并结合新疆的敌情与地理特点,进行了一年多的作战训练。其间左宗棠上奏章推荐“英锐果敏、才气无双、志虑忠纯”的刘锦棠为前敌指挥,总理行营事务,很快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收复新疆的军事行动正式开始后,按照“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部署,1876年4月刘锦棠在肃州统率所部25营分批经过千里戈壁向北疆进军,决定在“新谷遍野、有粮可因”的金秋之际发起北疆作战。7月下旬,会合先期进疆驻扎在济木萨(今吉木萨尔)的金顺部39营人马。

刘锦棠对北疆的具体军事行动是这样计划的:从阜康出发,攻占古牧地——围攻乌鲁木齐,攻打周边的其他城市。乌鲁木齐由逃窜到新疆投靠“洪福汗国”的原陕甘地区暴乱残部2万多人防守,其中的6000人驻守在作为屏障的古牧地。

从阜康到古牧地有两条道路,一条是途经戈壁、缺乏水源、无敌军防守的大道,一条是途经黄田,水源充足、但有重兵防守的小路。敌军这样布兵的用意是,迫使清军走大道过戈壁,人马陷入渴乏,不战而让其先自损大量战斗力。刘锦棠将计就计,派人四处造势,公开掘井挖渠,开沟引水,摆出一幅部队要走大道的模样。过了几天的一个夜晚,他本人亲率精锐部队,从小路进击,当夜夺取位于小路中的黄田后,第二天就包围了古牧地。他令炮队在城外抢筑炮台,用开花大炮把城墙轰塌几个缺口,指挥突击队从缺口抢攻入城,很快就全歼了古牧地守敌。

左宗棠的头号战将“飞将军”刘锦棠何许人也?

收复新疆之战运粮队

刘锦棠是个心细入微之人,他从缴获的古牧地守敌信件中分析判定,可能是开小差士兵过多?现在乌鲁木齐防守力量薄弱,“洪福汗国”阿古柏由南疆派援兵也难以迅速到来,他立即决定抓住机会乘虚进攻,除留两营兵力防守古牧地外,大队人马星夜向乌鲁木齐疾进。次日黎明部队就抵达乌鲁木齐城外。炮队在六道湾的山梁上架炮向城里轰击。敌军守城头领没有料到清军如此神速,宛若天兵天将飞临一般,吓得弃城南逃了。

光复乌鲁木齐之后,刘锦棠令金顺率部进攻昌吉、呼图壁和玛纳斯,自率所部清剿残敌,准备南进。不料玛纳斯南城之敌负隅顽抗,金顺部久攻不克。刘锦棠于是派罗长祜率领11营部队驰援。这时大雪开始封山,刘锦棠遵照左宗棠的指令整军备战,准备来年开春进攻南疆。刘锦棠因战功获得朝廷授予的骑都尉世职。

阿古柏得知乌鲁木齐失守的消息后,从喀什噶尔(今喀什)赶到托克逊部署防御。调兵遣将坚守吐鲁番、达坂和托克逊,计划以三城互为犄角,阻止清军南下。次年4月上旬,刘锦棠按照左宗棠三路并进的部署,与张曜,徐占彪两部约期分头进发,不到半月时间就光复了三座城池。对于大批俘虏,刘锦棠遵左宗棠之令,实行宽待政策,新疆本地平民,不论哪个民族,全部释放回家,并发给衣粮。其他地方俘虏,愿留愿走者自便。在这政策的感召下,达坂原守军头领爱伊德尔呼里主动为刘宗棠给阿古柏写了劝降信。以后在进军南疆的整个过程中,刘锦棠始终实行宽待俘虏的政策,对分化瓦解敌人起了重要作用。

左宗棠的头号战将“飞将军”刘锦棠何许人也?

占领托克逊后,刘锦棠原本决定待秋粮采运充足之后再行南进。在此期间,敌情发生了重大变化。5月29日,阿古柏死了(死因有中风、毒杀或服毒自尽等多种说法)。阿古柏的长子伯克胡里继承其汗位后,决定除留部分人马防守南疆东四城外,自率主力退保南疆西四城。

刘锦棠率军赴南疆作战,嗬嗬,进攻战几乎都变成了追剿战!

光复南疆东四城的战况是:刘锦棠把进军南疆的部队分成两个梯队,以自率所部为第一梯队,专门“主战”,以张曜部为第二梯队“且战且防”。为了尽快消灭充当库尔勒守军的原乌鲁木齐敌残部,刘锦棠又将所部兵马分成两路,令余虎恩,黄万鹏取道乌什塔拉,沿博斯腾湖南岸进攻库尔勒侧面,自率主力沿大路跨开都河,从正面直捣库尔勒。

两路人马会师库尔勒时,敌残部已逃到了库车。针对敌残部长于流窜的特点,刘锦棠断然决定亲率精骑1000人、健勇1500人先行追击,令罗长祜率大队人马跟进殿后。在刘锦棠的带领下,先行部队从库尔勒启程,三昼夜疾驰400多里,追到布古尔(今轮台)时,击溃敌骑千余。追到库车城外时,毙敌千余。在铜厂和木杂喇特河(今木扎提河)追上逃敌。经过激战,消灭逃敌一部,余敌继续西逃。追到阿克苏城外时,当地维吾尔族人民已自动占领该城“以待官军”。

光复南疆西四城的战况就不赘述了,一月之内,刘锦棠所部及所辖三部,驰骋2000多里,顺利光复南疆西四城,至此收复南疆的大规模军事行动宣告圆满结束。

左宗棠的头号战将“飞将军”刘锦棠何许人也?

左宗棠

左宗棠称赞刘锦棠道:“大军西征,如飞如翰,自秋徂冬,挈回疆全境还隶职方,即劳烈而论,已足光垂史牒。若夫功成迅速,则实古今罕见之事。”朝廷也高度评价刘锦棠:“智勇深沉,出奇制胜,用能功宣绝域。”刘锦棠因大功赏戴双眼花翎、敕封二等男爵、荣获“法福灵阿巴图鲁”(满语,英雄)称号。奉诏还京后,被朝廷任命为署理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1884年11月任新疆巡抚,又授兵部尚书衔。

(三)文末补白:刘锦棠为新疆的恢复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战后,刘锦棠与左宗棠一道请求将新疆设为省,行政机构和官员均比照内地设置和委派。与此同时,作为封疆大吏的他,积极组织军民整修道路、兴修水利,广兴屯田,复建城镇,设置学校和驿传。

他对当官晋爵并不感兴趣,伊犁收复后,就曾以祖母老病和自己患脚疾为由,申请开缺(辞职)回乡,经过多次申请才得以批准。中日甲午战争一触即发时。朝廷命令湖广总督张之洞前往湘乡传旨,令刘锦棠召集旧部速赴辽东参战,他抱病启程,到湘乡忽患中风,左体偏瘫,不久去世。

刘锦棠的谥号是“襄勤”。据苏洵《谥法释义》:“襄”乃“辟地有德,因事有功,甲胄有劳”,“勤”则是“能修其官”。这两字的确精准评价了刘锦棠“上马杀贼,下马抚民”的一生。

左宗棠的头号战将“飞将军”刘锦棠何许人也?

刘锦棠

【作者简介】赵心放,笔名赵式,曾从事多类工种和企业管理工作。近来年发表的各类体裁文字散见于网络和本地报刊。重庆南岸作家协会会员。

推荐: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