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頭號戰將“飛將軍”劉錦棠何許人也?

左宗棠的頭號戰將“飛將軍”劉錦棠何許人也?

劉錦棠

作為欽差大臣先後督辦陝甘軍務和新疆軍務的左宗棠,手下有不少文武精英,劉錦棠是其中的佼佼者。

劉錦棠(1844-1894年),字毅齋,湖南湘鄉人,十五歲從軍,因積戰功得以多次升遷。作為左宗棠的頭號戰將,率部充任主力部隊,先後參與平定陝甘暴亂和消滅阿古柏的所謂“洪福汗國”,享有“飛將軍”之譽。

後來積極推動新疆建省併成為新疆首任巡撫,官至太子太保,一等男爵。甲午中日戰爭前夕,應徵起復,但不幸未及成行病逝,享年僅五十歲。

(一)臨危受命,平定陝甘地區暴亂,為收復新疆的軍事行動掃清障礙

清末國弱民窮,社會不穩定,陝西、甘肅等地區相繼發生暴亂,國家編制內的綠營、八旗兵屢戰屢敗,完全束手無策。同治六年(1867),朝廷急詔左宗棠為欽差大臣督辦陝甘軍務,率兵鎮壓。

攻克重要據點金積堡關係到平暴的成敗。1869年6月,左宗棠以劉松山任統領的老湘軍為主力發動進攻。但不幸的是劉松山在7月份陣亡了,使得部隊士氣大挫。左宗棠旋即起用劉松山年僅25歲的侄兒、時任老湘軍營務總理的劉錦棠代理統領,並提出了“堅守”與“退屯”兩種方案供其選擇。劉錦棠經過認真考慮,認為“堅守"、”退屯”均不可取,主張繼續進攻。得到左宗棠的贊同後,他召集部屬開會,統一大家的思想。他將叔叔劉松山的靈柩放置在軍營中,待平暴成功後護送回鄉安葬。

左宗棠的頭號戰將“飛將軍”劉錦棠何許人也?

劉錦棠的奏章

劉錦棠審時度勢,首先加強了重要交通據點永寧洞的防守和糧道的防護,接著率兵攻佔了外圍的一系列堡寨,清除金積堡的聯防支撐。左宗棠對他的部署和用兵很滿意,上奏章請求朝廷為劉錦棠晉職,朝廷下旨封劉錦棠三品卿銜,令其正式統領老湘軍。

金積堡十分堅固,堡牆高4丈,厚3丈,周長9裡,堡中有堡,易守難攻。劉錦棠令土兵環堡挖了兩道1丈深3丈寬的長壕,壕邊築起高約丈餘的圍牆,以深溝高壘圍起來,切斷金積堡與外界的聯繫。與此同時,在離金積堡外不遠的地方築起幾座炮臺,居高臨下不斷向金積堡內炮擊,加之缺糧斷水外援無望,堡內士氣越來越低落,半年後暴亂頭目被迫投降,金積堡不戰而克。劉錦棠因戰功卓著被朝廷授予雲騎尉的世職。

1872年9—10月,劉錦棠率部進攻叛軍盤踞的西寧。叛軍從湟中大峽口到小峽口的八十餘里隘路上綿延設置了不少堡壘,作戰難度極大。劉錦棠所部血戰50餘次,才將峽口隘路打通,隨即收復西寧。劉錦棠率軍作戰,不是一味只講拼殺,還很會採取攻心戰術。在肅州戰鬥中,他利用叛軍降將喊話誘降,兵不血刃的光復了該城。

左宗棠的頭號戰將“飛將軍”劉錦棠何許人也?

陝甘地區平暴戰功劉錦棠排居第一,朝廷據左宗棠的奏章擢升劉錦棠署甘肅西寧道。

(二)有勇有謀,靈活機動,調遣有方,收復新疆之戰打得漂亮,振奮了朝野

陝甘地區的暴亂平定後,為出兵收復動亂中的新疆消除了後顧之憂。劉錦棠率部駐紮涼州(今武威),根據左宗棠整編練兵的指令,將所部55營精簡成25營,並結合新疆的敵情與地理特點,進行了一年多的作戰訓練。其間左宗棠上奏章推薦“英銳果敏、才氣無雙、志慮忠純”的劉錦棠為前敵指揮,總理行營事務,很快得到了朝廷的批准。

收復新疆的軍事行動正式開始後,按照“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戰略部署,1876年4月劉錦棠在肅州統率所部25營分批經過千里戈壁向北疆進軍,決定在“新谷遍野、有糧可因”的金秋之際發起北疆作戰。7月下旬,會合先期進疆駐紮在濟木薩(今吉木薩爾)的金順部39營人馬。

劉錦棠對北疆的具體軍事行動是這樣計劃的:從阜康出發,攻佔古牧地——圍攻烏魯木齊,攻打周邊的其他城市。烏魯木齊由逃竄到新疆投靠“洪福汗國”的原陝甘地區暴亂殘部2萬多人防守,其中的6000人駐守在作為屏障的古牧地。

從阜康到古牧地有兩條道路,一條是途經戈壁、缺乏水源、無敵軍防守的大道,一條是途經黃田,水源充足、但有重兵防守的小路。敵軍這樣布兵的用意是,迫使清軍走大道過戈壁,人馬陷入渴乏,不戰而讓其先自損大量戰鬥力。劉錦棠將計就計,派人四處造勢,公開掘井挖渠,開溝引水,擺出一幅部隊要走大道的模樣。過了幾天的一個夜晚,他本人親率精銳部隊,從小路進擊,當夜奪取位於小路中的黃田後,第二天就包圍了古牧地。他令炮隊在城外搶築炮臺,用開花大炮把城牆轟塌幾個缺口,指揮突擊隊從缺口搶攻入城,很快就全殲了古牧地守敵。

左宗棠的頭號戰將“飛將軍”劉錦棠何許人也?

收復新疆之戰運糧隊

劉錦棠是個心細入微之人,他從繳獲的古牧地守敵信件中分析判定,可能是開小差士兵過多?現在烏魯木齊防守力量薄弱,“洪福汗國”阿古柏由南疆派援兵也難以迅速到來,他立即決定抓住機會乘虛進攻,除留兩營兵力防守古牧地外,大隊人馬星夜向烏魯木齊疾進。次日黎明部隊就抵達烏魯木齊城外。炮隊在六道灣的山樑上架炮向城裡轟擊。敵軍守城頭領沒有料到清軍如此神速,宛若天兵天將飛臨一般,嚇得棄城南逃了。

光復烏魯木齊之後,劉錦棠令金順率部進攻昌吉、呼圖壁和瑪納斯,自率所部清剿殘敵,準備南進。不料瑪納斯南城之敵負隅頑抗,金順部久攻不克。劉錦棠於是派羅長祜率領11營部隊馳援。這時大雪開始封山,劉錦棠遵照左宗棠的指令整軍備戰,準備來年開春進攻南疆。劉錦棠因戰功獲得朝廷授予的騎都尉世職。

阿古柏得知烏魯木齊失守的消息後,從喀什噶爾(今喀什)趕到托克遜部署防禦。調兵遣將堅守吐魯番、達坂和托克遜,計劃以三城互為犄角,阻止清軍南下。次年4月上旬,劉錦棠按照左宗棠三路並進的部署,與張曜,徐佔彪兩部約期分頭進發,不到半月時間就光復了三座城池。對於大批俘虜,劉錦棠遵左宗棠之令,實行寬待政策,新疆本地平民,不論哪個民族,全部釋放回家,併發給衣糧。其他地方俘虜,願留願走者自便。在這政策的感召下,達坂原守軍頭領愛伊德爾呼裡主動為劉宗棠給阿古柏寫了勸降信。以後在進軍南疆的整個過程中,劉錦棠始終實行寬待俘虜的政策,對分化瓦解敵人起了重要作用。

左宗棠的頭號戰將“飛將軍”劉錦棠何許人也?

佔領托克遜後,劉錦棠原本決定待秋糧採運充足之後再行南進。在此期間,敵情發生了重大變化。5月29日,阿古柏死了(死因有中風、毒殺或服毒自盡等多種說法)。阿古柏的長子伯克胡裡繼承其汗位後,決定除留部分人馬防守南疆東四城外,自率主力退保南疆西四城。

劉錦棠率軍赴南疆作戰,嗬嗬,進攻戰幾乎都變成了追剿戰!

光復南疆東四城的戰況是:劉錦棠把進軍南疆的部隊分成兩個梯隊,以自率所部為第一梯隊,專門“主戰”,以張曜部為第二梯隊“且戰且防”。為了儘快消滅充當庫爾勒守軍的原烏魯木齊敵殘部,劉錦棠又將所部兵馬分成兩路,令餘虎恩,黃萬鵬取道烏什塔拉,沿博斯騰湖南岸進攻庫爾勒側面,自率主力沿大路跨開都河,從正面直搗庫爾勒。

兩路人馬會師庫爾勒時,敵殘部已逃到了庫車。針對敵殘部長於流竄的特點,劉錦棠斷然決定親率精騎1000人、健勇1500人先行追擊,令羅長祜率大隊人馬跟進殿後。在劉錦棠的帶領下,先行部隊從庫爾勒啟程,三晝夜疾馳400多里,追到布古爾(今輪臺)時,擊潰敵騎千餘。追到庫車城外時,斃敵千餘。在銅廠和木雜喇特河(今木扎提河)追上逃敵。經過激戰,消滅逃敵一部,餘敵繼續西逃。追到阿克蘇城外時,當地維吾爾族人民已自動佔領該城“以待官軍”。

光復南疆西四城的戰況就不贅述了,一月之內,劉錦棠所部及所轄三部,馳騁2000多里,順利光復南疆西四城,至此收復南疆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宣告圓滿結束。

左宗棠的頭號戰將“飛將軍”劉錦棠何許人也?

左宗棠

左宗棠稱讚劉錦棠道:“大軍西征,如飛如翰,自秋徂冬,挈回疆全境還隸職方,即勞烈而論,已足光垂史牒。若夫功成迅速,則實古今罕見之事。”朝廷也高度評價劉錦棠:“智勇深沉,出奇制勝,用能功宣絕域。”劉錦棠因大功賞戴雙眼花翎、敕封二等男爵、榮獲“法福靈阿巴圖魯”(滿語,英雄)稱號。奉詔還京後,被朝廷任命為署理欽差大臣、督辦新疆軍務。1884年11月任新疆巡撫,又授兵部尚書銜。

(三)文末補白:劉錦棠為新疆的恢復和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戰後,劉錦棠與左宗棠一道請求將新疆設為省,行政機構和官員均比照內地設置和委派。與此同時,作為封疆大吏的他,積極組織軍民整修道路、興修水利,廣興屯田,復建城鎮,設置學校和驛傳。

他對當官晉爵並不感興趣,伊犁收復後,就曾以祖母老病和自己患腳疾為由,申請開缺(辭職)回鄉,經過多次申請才得以批准。中日甲午戰爭一觸即發時。朝廷命令湖廣總督張之洞前往湘鄉傳旨,令劉錦棠召集舊部速赴遼東參戰,他抱病啟程,到湘鄉忽患中風,左體偏癱,不久去世。

劉錦棠的諡號是“襄勤”。據蘇洵《諡法釋義》:“襄”乃“闢地有德,因事有功,甲冑有勞”,“勤”則是“能修其官”。這兩字的確精準評價了劉錦棠“上馬殺賊,下馬撫民”的一生。

左宗棠的頭號戰將“飛將軍”劉錦棠何許人也?

劉錦棠

【作者簡介】趙心放,筆名趙式,曾從事多類工種和企業管理工作。近來年發表的各類體裁文字散見於網絡和本地報刊。重慶南岸作家協會會員。

推薦: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